《港珠澳大橋》主創交流: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港珠澳大橋》主創交流: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左一王超英、中間林鳴、右一總導演閆東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等單位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辦了主創交流活動,總製片人、總導演閆東,執行總導演李凱等主創亮相活動現場,與師生一同觀看了影片,並就中國紀錄片如何走向國際、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和交流。

“我的心情特別激動,我是來這裡尋找知音的”,閆東說。這已經是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校園點映和交流活動的第三站,此前影片先後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和同濟大學,引發師生熱議。

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被譽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被列入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國際傳播工程項目,時長70分鐘,歷時9年跟蹤拍攝,獨家記錄、生動呈現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過、施工難度、技術成就,影片以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巨型沉管E30的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表現了以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為代表的中國橋樑建設者自力更生、“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氣魄和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


《港珠澳大橋》主創交流: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主創嘉賓與北京語言大學留學生合影

“我第一次站在港珠澳大橋上時,滿眼滿心都是震撼,但是現在說起港珠澳大橋,我滿眼滿心都是一個個建設者的面孔,我們講述的是橋的故事,但歸根結底是人的故事。”在閆東看來,港珠澳大橋展現了“超級工程”“中國製造”背後的國魂匠心,是最鮮活、最動人的中國故事,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發展繁榮的縮影,是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的絕佳詮釋和生動呈現。

這麼好的中國故事,怎麼講到國際上去?讓外國人也能看得懂,聽明白,喜歡的這樣的故事。多年來,閆東和他重大題材紀錄片團隊一直致力於這方面的探索,多部作品登陸國外主流媒體平臺——《1937南京記憶》被日本最大的視頻網站NICONICO購買;《東方主戰場》國際版《改變世界的戰爭》登陸澳大利亞最有影響力的紀錄片播出平臺Foxtel歷史頻道;《孔子》國際版在歐洲紀錄片權威頻道法國Arte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均反響熱烈,收穫國際各界熱切關注。

《港珠澳大橋》主創交流: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港珠澳大橋》更是一個“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絕佳範例。在紀錄電影之前,同名電視紀錄片已於2017年“七一”、香港迴歸20週年之際在央視播出。閆東介紹,紀錄電影是在電視紀錄片的基礎上,對大量原始4K拍攝素材深入加工、二度創作而成。而電視紀錄片的攝製團隊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團隊,合作的重要一方是世界知名電視品牌Discovery探索頻道。“語境特別重要,中西文化的碰撞在語言上、背景上很多東西都不同,我們都是先做長期的調研,國際團隊進行深入溝通,腳本都是先用英文寫作。”這也使紀錄電影天然帶入國際視角,擁有國際表達。

與此同時,在9年的追蹤拍攝過程中,“我們作為影片的創作者,作為記錄者,和大橋的一線建設者一起哭一起笑,真正情感交融,感覺也非常幸福地融入他們之中。”這種最天然、本真的情感,也成為一種世界共通的語言。

巴黎中國電影節主席高醇芳在活動現場和師生們一起觀看了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她表示,這部影片“震撼、壯觀、人物刻畫有血有肉”,“感謝閆東導演和他的團隊留下歷史性的記錄”,“看得出創作者把他們的真情實感都融進了片子,我想這些情感也會傳達給觀眾,不管是國內的觀眾還是國外的觀眾”,她幽默地說,“但是還需要有非常好的翻譯。”

《港珠澳大橋》主創交流: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中加國際電影節主席、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教授宋淼說,“我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時,已經深深喜歡上它,我想,一定要把它帶到加拿大,關於世界上最長的一座橋的故事,加拿大的觀眾會很感興趣。我已經把這部紀錄片的劇照分享給加拿大的一些電影人,他們覺得很震撼,都很期待。我們也邀請閆東導演,帶著這部影片去加拿大放映。”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和中鐵山橋工程師王超英,兩位以親身經歷講述中國故事的影片“主人公”亮相活動現場,掀起一陣高潮,同學們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敬意。

這還是林鳴第一次完整觀看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我很喜歡。這部片子上映以後,我想我們島隧工程的同志們都一定會去看,也一定會喜歡。”說起影片裡表現的海底隧道沉管安放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挫折,林鳴笑言不談辛苦,只說感謝。“在我的內心裡,要感謝時代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機遇,我們國家的發展建設,可以有這樣一個大的項目、大的工程讓我們來展示自己,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我們後來告別這個工程的時候,大家都依依不捨。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的人生能熠熠生輝。”

《港珠澳大橋》主創交流: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影片裡一組大橋建設者的照片,成為許多觀眾的淚點,照片的拍攝者就是王超英。王超英是中鐵山橋的一名工程師,業餘攝影愛好者,5年來,他利用工作之餘,記錄下大橋建設期間的點點滴滴,照片加起來有300G之多,他的拍攝對象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最年輕的是18歲的女工,年紀最大的59歲,馬上就要退休了。”在活動現場,王超英和大家分享了影片中呈現的部分照片背後的故事。“燕子夫妻,一開始老公是師父,妻子是徒弟,上班是同事,下班是夫妻。後來老婆的技術超過老公了,老婆幹精活細活,老公幹粗活累活。老婆的技術免探傷免審查,是女電焊工中的‘豪傑’。馮氏三代人,老馮在起重班,他老婆在食堂工作,兩個女兒是天車司機——‘空姐’,一個女婿是電焊工,一個女婿是拼裝主管,還有一個小外孫也帶到工地。全家三代人奉獻給了港珠澳大橋,他們都非常自豪。田尼布勒,是一個打磨工,照片裡的他靜默無言,我覺得這個人的神態就反映了我們建橋人,有一種內在的力量。”

互動交流環節,同學們提問非常踴躍。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羅佳琪對影片中林鳴說的“用我們的智慧,所有問題的解決,全球資源”印象深刻,她希望瞭解是否有外國人參與到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更感興趣的是“其他國家也有很多大型工程需要建設,你們會去嗎?你們已經是國際上最好的建設團隊之一,收費貴不貴?”林鳴說:“我們有來自日本、德國、瑞士、法國、荷蘭、美國等很多國家的人參與建設。影片講到E15安放失敗時有一個畫面,其中一個發呆的人,叫花田幸生,是一個日本專家。沉管安裝完以後,他還戀戀不捨,不願意回去日本。我就跟他講,我承諾,你每個月可以回來三四天。他就真的每個月回來三四天,一直到我們所有工程結束。”至於“貴不貴”,林鳴笑道,“也不便宜”,不過競爭力在於“我們有智慧,我們可以幹出讓他們滿意的工程。”

《港珠澳大橋》主創交流: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白雪很感興趣王超英拍攝的照片,裡面的工人工作很辛苦,但都笑得很開心,她想知道“是因為他們的工資很高嗎?”王超英笑著回答,“通過建設港珠澳大橋,很多員工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不過他們高興,更是因為參與了這麼偉大的工程。不止他們高興,我記錄了5年,我也高興。一個運動員,能參加奧運會最自豪,我們工人幹港珠澳大橋,同樣自豪。”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米茹提問閆東導演:“中國有很多好的故事,如果外國人想參與拍攝,有機會和您合作,您願意嗎?”閆東說:“我非常願意。事實上,我已經和許多國際團隊合作過,比如《孔子》國際版是和英國的獅子公司,《改變世界的戰爭》、《長征》是和澳大利亞的野熊公司,包括《港珠澳大橋》電視版和Discovery探索頻道。事實上,這些片子在海外播出的和在央視播出的是同一個版本,一刀未剪,一模一樣。”

從中國傳媒大學到同濟大學,再到北京語言大學,每到一地,同學們都給予這部紀錄電影熱情反饋與高度評價。

《港珠澳大橋》主創交流: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閆東一直很看重年輕觀眾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年輕人不僅是我的觀眾,他們更是跟我一起參加創作的小夥伴。在一年多的後期製作期間,每一次的修改,我們都要請10位左右的年輕人來參與,主創不發言,請年輕人先發言,看完片子他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可以直言。我希望大家最後在影院裡看到真正的中國故事,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我也希望能通過這樣的交流,包括現在的一系列校園行活動,更加深對年輕人、大學生們的瞭解,他們是我重要的創作源泉,同時也希望他們更多地瞭解我們的創作歷程、創作故事,以正向的歷史觀、價值觀去影響他們。未來我們會創作更多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紀錄片作品,我們共同來把好的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