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解讀:誰人擊殺了沒羽箭張清和撲天雕李應?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一百三十三回,梁山派林沖迎戰官軍,不料林沖在陣前被王進罵倒,最後氣死。在官軍進攻二關的關鍵時刻,呼延灼挺身而出擋住了官軍,但自己也英勇戰死。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三十四回“沉螺舟水底渡官軍,臥瓜錘關前激石子”,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張叔夜見梁山二關暫時無法攻破,於是決定偷襲梁山後關。賀太平建議招雲天彪前來,因為劉慧娘善造器械,可以助力攻打。張叔夜將雲天彪叫來,把後關地圖交給了雲天彪,命其攻打後關。雲天彪回去後和劉慧娘商議,用白瓦爾罕的舊法,短時間內打造六十號沉螺舟。沉螺舟造好後,雲天彪派手下各將分路攻打後關,梁山派李應守後關,童威、童猛的四名徒弟守在各處港汊,但面對官軍的攻打,各處不堪一擊,紛紛潰敗,李應出關救援,不能退敵,反而被官軍兩面夾擊。李應最終被雲天彪殺死。此時官軍猛攻梁山二關,張清依仗自己的飛石絕技,決定出關打退官軍,官軍中鄧辛張陶四將迎戰,張清分別與四人交手,卻連發十六顆石子不中,發最後一顆石子時,梁山鳴金,張清慌亂,結果被陶震霆用臥瓜錘將石子打回來,反把張清鼻子打壞。張清在想逃入二關時,被陶震霆火槍打死,官軍趁勢奪取了二關。宋江、吳用命公孫勝、魯達、樊瑞守三關,公孫勝在休息時,有位神秘訪客突然到來。

《蕩寇志》解讀:誰人擊殺了沒羽箭張清和撲天雕李應?

(清末出版的《蕩寇志》中展現陶震霆擊飛張清石子情節的插圖)

都頭曰:本回是梁山中兩名善用“暗器”的高手謝幕之戰,李應善用飛刀、張清善用飛石,李應的飛刀在《水滸傳》原著中描寫的並不多,而張清的石子卻十分耀眼,曾在東昌府大顯神威,被吳用拿來和五代猛將王彥章相比。按照原著的設定,張清確實是個讓官軍十分頭疼的梁山好漢,因為其飛石絕技十分高超,對手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但到了《蕩寇志》中,俞萬春用了偷樑換柱的手法,讓張清的能力再也無法對官軍構成威脅,最終不但沒有成為梁山的“撒手鐧”,反而命喪沙場,絕技成了笑談,連帶二關也被官軍奪取,至於作者到底是怎麼設計的,我們將在下面細說,還是先來看看本回中涉及的歷史典故。

《蕩寇志》解讀:誰人擊殺了沒羽箭張清和撲天雕李應?

本回中涉及的典故只有一個,張清在二關前與鄧辛張陶四將輪番交戰,在連打十五顆石子不中後,“張清急去袋中一摸,只得一顆石子”,範金門在這裡批道【不必一顆石子也,必寫一顆石子者,所以明死生呼吸成敗立判之機也。左氏“樂伯射麋,特著矢一而已”一句,真極精極靈之筆也。

範金門所引之句出自《左傳》“魯宣公十二年”,原文為:“晉人逐之,左右角之。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角不能進,矢一而已。麋興於前,射麋麗龜。”春秋時,晉楚兩國交戰,楚國的許伯、樂伯、攝叔三人共乘一輛戰車向晉軍挑戰,在完成挑戰任務返回時,晉國軍隊追趕他們,左右兩面夾攻。樂伯左邊射馬,右邊射人,使晉軍左右翼不能前進。但最後箭只剩下一枝,危急時刻,正巧有麋鹿出現在前面,樂伯於是射死麋鹿,讓攝叔拿去獻給在後面追趕的晉國將領鮑癸,鮑癸於是阻止部下,不再追趕,並說:“他們的車左(指樂伯)善於射箭,車右(指攝叔)善於辭令,都是君子啊。”因此樂伯等三人免於被俘。範金門在這裡認為作者特意寫張清只剩最後一顆石子,和《左傳》寫樂伯只剩下最後一支箭的情況一樣,都是為了突出情況十分危急。

說完典故,我們再聊聊李應和張清。

《蕩寇志》解讀:誰人擊殺了沒羽箭張清和撲天雕李應?

李應在《水滸傳》原著中是梁山排名比較靠前的人物,能力也不弱,杜興曾介紹他“能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藏飛刀五口,百步取人,神出鬼沒”,上梁山之後,與柴進共同掌管錢糧,相當於梁山管家,地位很高。俞萬春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蕩寇志》中安排了李應作為獨當一面的統帥,鎮守兗州。這麼安排的用意一方面是對李應個人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其實是俞萬春為了替原著中的祝家莊報仇,故意把原著中和祝家莊被滅有關的梁山好漢都調到兗州,方便其日後報仇。鎮守兗州時期,李應表現出了其在《水滸傳》中未曾展現的統帥才能,安撫人心,禮賢下士,但卻誤信了魏輔梁,結果兗州丟失。不過魏輔梁還算有點良心,讓陳希真放了李應一馬,沒有立即殺他。逃回梁山後,李應淪為醬油,再沒有什麼大的作為,直到最後官軍圍攻梁山,李應負責鎮守後關,迎敵雲天彪,但此時已是眾寡懸殊,李應更是中計出關迎敵,結果被官軍包圍,危急關頭,李應終於使出了絕技飛刀。關於李應的飛刀,《水滸傳》原著中雖然描寫的很厲害,但亮相的次數少之又少,只在徵方臘攻打睦州時,書中寫“李應飛刀殺死守將伍應星”,但並沒有寫具體細節。而到了《蕩寇志》中,俞萬春讓李應的飛刀再次亮相,李應先是“取出背上一口飛刀,覷準天彪頭頸飛也似標過來”,結果“天彪提起大刀一揚,那把飛刀激起丈餘,滴溜溜的墮入水中。”接著在躲過雲龍的箭後,“李應大怒,又一飛刀向雲龍標來,雲龍也閃過了。”李應雖然飛刀發了兩次,但全部落空,江湖上神秘的“小李飛刀”也終究成了虛名。

《蕩寇志》解讀:誰人擊殺了沒羽箭張清和撲天雕李應?

再說說張清,提起張清,人們自然第一時間會想到其飛石絕技,初讀《蕩寇志》的讀者,肯定十分好奇俞萬春會如何讓官軍應對張清的石子,也幻想張清的石子一定會有精彩表現,但很可惜,俞萬春並沒有給張清這個機會。在《蕩寇志》中,俞萬春可以說封了張清的石子技能,除了最後殞命的一戰,張清竟然一次石子都沒有使用。安樂村之戰時,張清在得知陳麗卿殺死孔亮、刺傷周通後,曾說“那怕他了得,叫他先吃我一石子。”而結果卻是陳希真作法將石子打向梁山軍,“張清頭上也著了一下,鮮血迸流,幾乎落馬,身上不消說得。”範金門在批語中還特意調侃了張清一句

“孫大聖收銀角大王雲:‘乖兒子,自己也來嚐嚐滋味。’”張清可以說是第一次被打臉。而在守衛二關的最後關頭,張清對宋江、吳用說道:“我看他們兵將個個驍勇,我們端的敵他不過。為今之計,小弟擬開關與決戰一陣。小弟自問這手石子百發百中,且把他勇將個個打傷了,便好用計進取。”張清的理想很豐滿,但俞萬春給他的現實卻很骨感,原著中張清的武藝其實並不能算一流,差呼延灼等一個檔次,但俞萬春卻拔高了張清的武藝,讓他能和與呼延灼打平手的鄧辛張陶個個打過幾十合,而對於張清最拿手的石子,卻暗中貶低,使其面對鄧辛張陶四將時,連發十五顆不中,最後的一顆竟被陶震霆用臥瓜錘打回,“不偏不倚,爆轉去正著在張清鼻尖上,血流滿面”,張清又一次被俞萬春狠狠地打了一嘴巴。至此,張清臉面丟盡,被陶震霆的火槍擊中後頸,落馬而死,就此領了盒飯。範金門在這裡批道【張清了。張清以石子顯,即以石子死,妙。今日之鄧辛張陶未必遠勝東昌之冠勝、徐凝輩也,乃東昌飛石連著,而此處一石不著,固知天命不可以石子爭。】範金門用天命來強加解釋張清石子失準,當然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其實讀者看到這裡,心裡已經如明鏡一般,張清石子之所以失靈,真正原因不過是俞萬春不想讓雷將形象受損而已,俞萬春的一手“偷樑換柱”葬送了沒羽箭張清,同時也葬送了自己的寫作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