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吉县:陈保堂20年执念 那份对果农的深切情怀

不论是果压枝头的秋收时节,还是寒气袭人的数九寒天,近两年来,在山西吉县,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年逾古稀、干部模样的人穿梭于山坡和沟头,在果园和果农家中忙忙碌碌——他就是吉县果农的“老朋友”、吉县原县委书记陈保堂。

临汾吉县:陈保堂20年执念 那份对果农的深切情怀


  20年前,“亚洲飞人”柯受良和“山里娃”朱朝辉的两次“飞黄”壮举,使壶口走向世界,也使这两项活动的总策划、总指挥、吉县原县委书记陈保堂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20年后,这位已经年逾古稀的“飞黄书记”,又在为吉县苹果的提档升级奔走呼号。去年以来,他先后14次来到吉县和果农鼓捣生意经,两次为吉县果农写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提倡使用土壤还原剂,生产有机苹果。

  1992年,陈保堂就任吉县县委书记后,因地制宜确定了开发壶口和发展苹果产业的工作思路。连年举办壶口漂流月,推出惊、险、奇、绝项目,并先后两次举办了震惊世界的“飞黄”活动;与此同时,当那些资源大县靠“金山银山”大发其财的时候,他却依据吉县独特的地理优势,打起了“苹果牌”。2000年他调离吉县时,该县苹果种植面积已经由他上任初的4万亩增加到12万亩,1995年吉县苹果在全国首届农博会上被评为金奖。

临汾吉县:陈保堂20年执念 那份对果农的深切情怀

离开吉县10多年来,陈保堂对那块热土的痴情却与日俱增。去年,壶口仅门票收入就高达5000余万元。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增加到28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18万吨,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但在2014年秋季,吉县苹果销售势头减弱,价格下滑,陈保堂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敏锐地意识到,吉县苹果提档升级,刻不容缓!于是,他查资料、听讲座,多方奔波找良方,终于结识了来自清华大学的留美归国教授孙恒虎,发现了“土壤还原剂”这一“灵丹妙药”。为稳妥起见,2015年春,他发动10户果农,在50亩果园中先行试验,当年秋天喜获成功。当许多果农陷于卖果难的窘境时,吉县使用了“土壤还原剂”的“红清华”牌苹果,却以其个大、型正、着色好、甜脆可口、富含SOD成分等优势,被抢购一空。于是,陈保堂在激动之余,向吉县全县果农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公开信,鼓励果农大胆使用“土壤还原剂”、叶面肥,走生产绿色、环保、有机苹果之路。今年春季,又有50户果农的500亩果园使用了土壤还原剂。他多次前往吉县实地查看,跟踪服务,并把电话公之于众,随时为果农解疑释惑。前不久,他欣喜地看到,50户试点果农大喜过望,效益大增。

责任扛肩头 使命在路上

本网评论员

  卸任十多年,依然对自己当初倡导的产业牵挂于心;卸任十多年,当地百姓依然对他念念不忘。虽已退休多年,但却与群众打成一片,为民谋利。陈保堂,退而不休,以他浓浓的爱民情怀和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感动了百姓。

  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吉县的百姓忘不了陈保堂,是因为他心中装着百姓,在任期间为百姓办了实事、好事。他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顶着巨大压力,竭心尽力开发壶口,因地制宜倡导群众大力发展果树产业,使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他虽已退休,却依然不忘初心,把百姓的冷暖挂心头,继续帮果农谋求果业健康发展良策。赤子情怀,令人动容!

  按说,他已70多岁了,奋斗过、成功过、辉煌过,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了,但他却为了吉县苹果的提档升级,吃苦受累、奔波不休,因为他对吉县果业心愿未了,用他的话说,担心他当年不遗余力倡导发展的苹果产业受伤。这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的驱使,是爱民情怀的具体体现。

陈保堂之所以敢干事,能成事,在于他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他敢作敢当,无私无畏,不怕流言蜚语,直面矛盾冲突,只要对百姓有利,对党的事业发展有利,他一竿子插到底,不摇摆、不回头。当初开发壶口时,他顶着压力,以一往无前的气概,硬将被重重大山封锁的壶口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今天,在帮助吉县苹果提档升级的过程中,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不配合,他义无反顾,坦然面对。在对果农的公开信中,他说:“我崇尚积德行善,为果农出主意、想办法,就是做善事,全然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惧他人说长短。”有作为才有地位,有作为就有威信。领导干部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在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的伟大进程中,需要一大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也需要一大批“陈保堂式”的老干部继续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不忘初心、奉献余热、夕阳更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