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人因養傷身,貧賤人以利累形,都會危及性命

白居易的一生,學問好,名氣大,官位亦很高,留名後世,沒有人能夠和他比的,而他常想從政治舞臺上退出來,悠遊林下,不像蘇東坡,曾經吃了很多苦。白居易享了一輩子福,臨老還享福,就因為他學道,這從他一首讀《老子》後的七律可以知道。原詩是:

吉凶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

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

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

雖異匏瓜誰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他說,人生的遭遇,成功與失敗,吉凶禍福,都有它的原因,真有智慧的人,要知道它的原因,不需要煩惱,不需要憂愁。

項聯兩句,引用了莊子“覆虛舟”的典故,他說,我們只看到世上富貴人家多財潤飾華麗的房屋,仍會被大火燒燬。卻從未見到空船在水上被風浪吞沒的,裝了東西的船,遇到風浪才會沉沒,而且裝得愈重,沉沒的危險愈大。虛舟本來就是空的,縱會翻覆,亦仍浮在水面,這是說人的修養,應該無所求,無所得,愈空虛愈好。孟子說:“富潤屋,德潤身。”

腹聯兩句更指出,人世間“名”與“利”兩件事不宜貪求以免招災禍。可是現代青年,都在那裡拓展自己的“知名度”。要知道,“名”是社會的公器,孟子亦說:“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天爵”就是名氣。仔細研究起來,不管任何一種名,如果太高了,不符實際,對於此人的人生與福祉,就會發生非常大的障礙,如“譽滿天下,謗亦隨之”,就是這個道理。

再如,大家都知道漢高祖名字叫劉邦,而著名的漢代“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叫劉恆,漢景帝叫劉啟,知道的人就少了。可見“名”也者,也只是一時的空事而已。

說到利,最具代表性,普遍為人所求的,當然是錢,人人都想發財,錢愈多愈好。除非在生命垂危時,寧可減少自己的財富,以挽救生命使之延續,可是當生命救回來了,壽命可以延長了,卻又會貪財捨命,所謂“人為財死”。白居易說“利是身災”。人的錢多了,煩惱更大,錢與煩惱,如形之與影,且大小成正比。

清代的有名學者趙翼詩說:“美人絕色原妖物,亂世多財是禍胎。”他所指的“美人”不一定指女性,世間也有美男子。古人又說:“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這些都是有了很多的錢後,在生活上所表現出來的形態。有錢的人家,全家都吃得飽,穿得暖,錦衣玉食;可是,旁邊就有千戶人家,歪著眼睛在看你,眼神中包含了羨慕、嫉妒、怨尤、鄙夷,乃至於憤恨,這是人類的習性。猶記得幾十年前,汽車剛傳入中國不久,在泥路上疾馳,坐車的人頗為得意,可是弄得路上塵土飛揚,雨天更是泥漿四濺,靠近的行人被濺得滿身汙泥。這一來連在旁看見的人,都側目而視,心裡則詛咒著最髒、最惡毒的話。

所以,白居易這首詩的結尾語說:“雖異匏瓜誰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世界上誰不好名貪利?佛教勸人們絕對放棄名利,這是做不到的。老子就不然,他只是教人“少私寡慾”,少一點就好了。所以白居易說,名利像匏一樣,實在好吃,叫人絕對不要吃是做不到的,但是吃了以後,很有可能會拉肚子的。深懂了黃老之道,那就是“大都食足早宜休”,不要吃得過分了,這就是老子之道在個人修養上的基本原則。

要研究老子之道的這一原則,最好先讀莊子的《天下篇》和《讓王篇》。老莊之道,起用時,是帝王的最大亦最佳的權謀。莊子在《應帝王篇》上說:“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一個有了道的人,對於帝王領導術,帝王謀略學,那在他不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已。換言之,一個學道的人,如果只是求為帝王師,志在懂得帝王謀略,那是下等的。

他又在《讓王篇》中說:“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這就是老莊之道的人生大原則。懂了老莊之道的人,就知道富貴是舒服的事,但因而得意,就會是短命的事,太得意了,則縮短壽命,比流行性感冒更厲害,簡直無藥可救。所以處富貴中時,不以養而傷害自己。相反地,在貧賤之間,“不以利累形”。人在貧賤中,就要為生活而賺錢,可也不能過分的貪求,所謂“人為財死”,過分的貪求,過分的勞累,同樣地會損害身體的健康,而危及生命。這是老莊的基本原則,先要了解這項基本原則,才可能深入地研究老莊之道。

富貴人因養傷身,貧賤人以利累形,都會危及性命


------------------------------------

吉凶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

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

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

雖異匏瓜誰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人生前途的一切命運,只要你知道,一切在知,你天然有個知性,人生命運還要問上帝、菩薩嘛?一知便休,也是儒家的精神。“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大學》講“富潤屋,德潤身。”現在人拼了命去買房子,暴發戶趕快蓋五星洋房,據我幾十年在國內國外居住的經驗,現代建築最難的是防水防火。換句話說,只有升官發財的人才會倒黴,沒有看到窮人倒黴,窮到了極點,還有什麼黴可倒?空船在海上漂,即便遇到颱風也不容易翻掉,反倒是裝滿的油輪最容易出事。人生就是這樣,“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把佛法給你講完了。

世人只為兩樣事情奔忙,一是求名,一隻求利。名為公器,那是命運的關係,前生的因,有的人會成大名。我常常回想當年多麼了不起的人物,大學問家,看了他的著作,怎麼會有這樣的大名?名為公器,沒有理由,這個人忽然出了大名,無多取呀!不要被名騙住了。“利是身災合少求”利多錢多禍害就多,所以人們常說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福有多大,氣就有多大,天生都在生氣。

你說不要名不要利去出家吧,那為什麼還叫人家付錢燒香呢?匏瓜好吃,嚐嚐就算了,拼命吃飽了又拉肚子,那是何苦呢?哪個人不求名不求利?但是不要被名利騙住了,不要執著,不要貪求。

魚能深入寧憂釣,鳥解高飛豈觸羅。

熱處先爭炙手去,悔時其奈噬臍何。

樽前誘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

這就是人生的境界,人活到知足常樂,差不多就趕快放手,白居易是學通了的人。“鳥解高飛豈觸羅”,鳥飛得高,就不會被別人用羅網抓住,人要學會處理自己的進退。“樽前誘得猩猩血”,古人去山上抓猩猩,用猩猩的血做藥,或是作染料,故意在山裡擺上酒菜,前面放一隻木屐,猩猩看見了好吃的,左看右看,不敢上去吃,過了好久,聞了又聞,左右看看沒有人,沒有動靜,上去又吃又喝酒,喝醉了就穿上木屐跳舞,一跌倒就被抓住了。“幕上偷安燕燕窠”,我們過去的老房子,樑上有燕巢,燕子很辛苦的,有的是一根一根從海邊叼來小魚,堆成一個窩,結果還被人家偷去了。“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白居易說以他的經驗來看,世間人生的痛苦大多都是自己找來的。

富貴人因養傷身,貧賤人以利累形,都會危及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