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攻南守,兩度鏖戰,合肥,你真的是兵家必爭之地嗎

  

北攻南守,兩度鏖戰,合肥,你真的是兵家必爭之地嗎

合肥城池舊貌

北攻南守,兩度鏖戰,合肥,你真的是兵家必爭之地嗎

北軍孫傳芳

北攻南守,兩度鏖戰,合肥,你真的是兵家必爭之地嗎

南軍柏文蔚

合肥,安徽中部的一個城市,古稱廬州,現為安徽省省會,近年來正在大踏步崛起。

  合肥,地處江淮之間的丘陵地帶,除城西的大小蜀山及城東南的巢湖外,基本上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軍事上戰略意義不大,似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在一定情況下,合肥也可成為主戰場,較為有名的如三國時的張遼威震逍遙津、元末的朱元璋大敗陳友諒。但這都是歷史事件了,所以有人說:合肥近代無戰事!其實不然,1927年4月、8月,直魯聯軍(下稱北軍)、國民革命軍(下稱南軍)為爭奪合肥的控制權,曾在此進行了兩度鏖戰,其戰況空前激烈。併為此後的戰略格局奠定了基礎。

  1927年3月3日,駐皖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第1方面軍總司令陳調元突然率所部將領發表通電,反對張宗昌,與南方進行合作。此時,陳部轄一個師四個混成旅,分別由陳調元兼任第6師師長(第11旅馮獻瑞駐蚌埠,第12旅孫東雲駐蕪湖),楊世榮任第1混成旅旅長(駐安慶),馬祥斌任第2混成旅旅長(駐六安),王普任第3混成旅旅長(駐蕪湖),劉鳳圖任第4混成旅旅長(駐合肥)。4日,陳調元自安慶率第1混成旅一個團到達蕪湖。5日,陳調元在蕪湖發表通電,就任國民革命軍第37軍軍長兼北路總指揮,謂願服從三民主義,永夭勿諼。同日,第3混成旅旅長王普也在蕪湖通電脫離陳調元節制指揮,就任國民革命軍第27軍軍長。同日,張宗昌免去陳調元第1方面軍總司令之職,遺缺由鄭俊彥接任,鄭未到前由第7軍軍長許琨代理。

  此時,陳調元駐蚌部隊2000餘人早已於3月1日被得知風聲的直魯聯軍繳械。自始,安徽以合肥為界,合肥以南(包括合肥)為南軍勢力,合肥以北為北軍勢力。此時,合肥以北百里之遙皆是北軍:第7軍(軍長許琨)第117旅(旅長張宗輔)駐滁縣、第127旅(旅長張繼善)駐浦鎮、第147旅(旅長趙憲堂)駐明光,第11軍(軍長王翰鳴)第151旅(旅長楊樹藩)駐壽縣正陽關,如進取合肥則指日可達。此外,自粵敗退北上的原陳炯明舊部劉志陸3000餘人進駐巢縣、含山,打著“粵軍討賊聯軍總司令”旗幟,在所有山口均架大炮,藉以防守,並向合肥境內之撮鎮(離合肥40裡)進展。對劉志陸部,雖然南北兩方暫時均沒有收編意,但無論如何對合肥都是直接威脅。

  此時,南北兩軍在蘇皖戰場呈膠著狀態,均甚緊張,為搶奪戰場主導權,皖省合肥再一次成為兩軍爭奪重地。3月20日,北軍控制的《大公報》刊登“蘇皖戰局,蘇重南京,皖重合肥”一文說:“茲據可靠報告,現在蘇省戰事,已側重南京……滬寧線防務,重心點實在鎮江以西也……至於安徽戰事,則現在最注意者為皖北,故魯張已派許琨師往攻合肥,以堵截黨方進趨蚌埠之師,據聞張宗昌已親自到蚌調度。”

  大敵當前,南軍也緊急給合肥增調兵力,除原皖軍第4混成旅兩個團外,皖軍第2混成旅(後相繼擴編為獨立第5師、暫編第11軍)自六安開來,皖軍第4混成旅補充團於舒城開來,第33軍(軍長柏文蔚)獨立第5師(師長孫萬乘)自鄂東開來,共2萬餘人。同時,南軍在合肥城池周邊修築戰壕,用厚土封堵城門(暫留有行人進出口),晚10時實行戒嚴,搜查北軍偵探,城中民眾則惶惶不可終日,富戶外紛紛逃避他鄉。

  4月下旬,北軍大部隊已開到合肥城外,分駐距城20裡之遙的城東店埠至城北下塘集一線,計有第7軍許琨部三個旅,第6軍(軍長徐源泉)第63旅(旅長陳永華)及炮兵營(營長陳玉田),再加上已由張宗昌收編的原粵軍劉志陸部,兵力計3萬餘人。27日凌晨,在許琨親自指揮下,北軍猛撲合肥,兵力在水西門四里河至大東門五里墩一線全面鋪開,並派飛機投彈助陣。南軍各守一段,沉著應戰,一次次打退北軍進攻,確保城池不失。同時,守軍孫萬乘還會同馬祥斌,乘敵疲憊之時,派遣一個多團的兵力出城作戰,突入敵軍司令部一處,刃斃敵官兵數百名,奪獲山炮1尊、迫擊炮3尊、盒子炮2架、步槍百餘支,子彈甚眾。至5月2日,在得知南軍增援部隊將至時,北軍在損失官兵1000餘人後,停止進攻,向東北退去,將第一線陣地放在城東北梁園,第二線陣地放在定遠

。自4月27日至5月2日,此為南北兩軍發生在合肥的第一次鏖戰。

  5月9日晨6時,因合肥久未得手,張宗昌親自由蚌埠乘坐汽車,隨帶手機關槍一連、盒子槍隊一連,前往合肥部署。此後,北軍對合肥取三面包圍之勢:第1軍(軍長張宗昌兼)炮兵第4旅(旅長林泰)負正面之責,收編後番號定為第13軍的劉志陸部負左翼之責,第7軍負右翼之責。某日,南軍由六安運送7船子彈赴肥,道經某河口時,被北軍識破截留六船,給南軍後勤保障帶來困難。但南軍此時也往合肥調兵遣將,陸續抵肥的有第33軍第2師(師長張克瑤)、第3師(師長嶽相如),由徐州前線敗退而來的第10軍(軍長王天培,後楊勝治代)第29師(師長楊勝治)、第30師(師長王天生),加上留在該地的一些原有部隊,計3萬餘人,雙方旗鼓相當,合肥戰場遂成僵持之態。

  但北軍圍攻匝月未破合肥,實心有不甘,8月26日,北軍調派重兵在浦口渡江,襲攻南京,與南軍血戰六日,終被擊敗,遂有被白崇禧稱為“北伐大業成敗極大之關鍵”的龍潭大戰。為配合浦口作戰,北軍也同時在合肥發起新的攻勢,一是由於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副總司令孫傳芳重佔蚌埠後,急欲恢復從前之五省(浙閩蘇皖贛)地盤,故先謀取合肥,以圖安慶;二是由於第10軍敗退時收編的北軍3000餘人一起進入合肥,欲改編為師,孫傳芳知該部官兵尚有異心,特派便衣隊混入城內,擬鼓動其作為內應。

  合肥戰事於8月25日打響。在浦口正面戰場發動前一日,為早日拿下合肥,以冀拊寧(南京)省(安慶)蕪(蕪湖)南軍之背,北軍先由蚌埠派便衣軍約一營,打著南軍旗幟,從間道於25日11時許抵達合肥東門外買賣街頭,欲一擁入城,但為駐紮東門外的第10軍第30師發覺,整隊兜拿。北軍便衣隊急退至東門三坎(三里街)以上,各用盒子炮手提機槍抵抗。至下午3時許,北軍第15師師長宋福田率大隊人馬趕到,人數約三團,猛烈衝鋒,雙方戰鬥極烈。駐守城內的柏文蔚、楊勝治兩位軍長聞警,緊急召開軍事會議,討論防禦辦法,決定由第33軍第2師守北門,第33軍第3師守水西門、大西門,第10軍各部分別防守大東門、小東門、小南門、得勝門。同時,又緊電各方增援。佈置既妥,南軍乃各整隊出擊,但北軍後續人馬也陸續趕到,人數迅速增加,對南軍的出擊頑強抵抗。當日夜,北軍對合肥發動攻擊,先派兵約兩營,猛撲大東門,並暗將重兵運動至水西門下進行偷襲,猛衝三次,但均為第33軍第3師擊退。

  8月26日晨8時,第33軍第2師一部出北門迎戰,繳北軍軍械一連。當日,合肥自早至晚,戰事未息,槍炮聲不絕於耳。當夜,兩軍仍全線鏖戰,槍炮之聲響徹雲霄,火光映紅天際,至27日午仍激戰正酣。

  8月27日,第10軍第28師(師長王天錫)奉令自肥東陶邨(距合肥70裡)來援,湘軍第35軍(軍長何鍵)第3師(師長危宿鍾)也趕至距合肥135裡之遙的舒城南港。下午6時,第33軍第2師一部與第10軍第29師兩個團,出水西門,向北軍反攻,北軍戰一小時後不支,即向西北方退走。南軍又攻至北門外,將北軍旅部佔領,擊退孫軍,遂回城休息。詎當夜11時,北軍又由大東門用木排搭成浮橋,意欲渡過小東門爬城,並搶奪停泊河邊小輪中的子彈給養,經水關上的第10軍第29師守兵覺察,用機槍步槍猛烈掃射,至一時餘,孫軍死傷甚多,向後潰退。同時,北軍又派奮勇隊數百名,衝至水西門外,用竹排渡河,亦被第33軍第3師猛烈炮火擊退。

  8月28日,雙方均未猛烈攻擊,槍炮聲停息。但當夜12時,北軍又對東門發起攻擊,並用大炮向城內轟擊,卒被城上機關槍掃射而退。

  8月30日拂曉,鑑於援軍均已陸續趕到,柏、楊兩軍長乃下達總攻擊令,第33軍第1、2、3、5各師,第10軍第29、30師各抽一旅,分途包圍進攻,北軍不支,紛紛潰退,在東北城外者,完全退向定遠,南軍遂分途跟蹤追擊。正午時分,紅十字會出城掩埋,自東門外木灘至水西門外,伏屍狼籍,可見北軍死傷之眾也。

自8月25日至30日,此為南北兩軍發生在合肥的第二次劇戰。此次劇戰因事出突然,城內民眾(包括富戶)基本未逃,故當城門閉守時,不免稍有驚惶,商市全閉,僅小本市攤仍照常營業而已。經此劇戰,城內民眾被槍炮擊傷斃者僅數10人,但房屋被毀較多,城外則更甚,也屬慘劫矣。

  合肥不失,皖中安矣、皖南安矣,可保南京側翼無虞,可作進取蚌埠跳板,再攻徐州不是夢囈。所以,9月19日,北軍控制的《大公報》刊登“合肥戰事追述”一文,竟然肯定地說:“合肥地居皖中,依山(大峴山、小峴山)面湖(巢湖),城池堅固,為兵家所必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