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裡的世界盃

廚房裡的世界盃

每個球隊的廚師都有一個世界盃夢!

儘管英國從1966年開始,就再也沒有在世界盃上奪過冠了,但隨隊主廚TimDe’Ath仍然兢兢業業地工作,每天親自確認廚房裡食物的儲備,雞胸精肉、麥片、土豆、蔬菜和鮭魚。在Tim看來,冠軍的第一步首先從胃開始。在這方面,他可謂經驗老到,四年前南非世界盃的英國隊,就是他來打理的,在此之前,他是英超西漢姆聯隊的專職廚師。

他們個個來頭不小。今年為德國隊掌勺的大廚HolgerStromberg,從2007年就開始跟隨國家隊工作了,他說,他得到這份工作是因為前隊長比埃霍夫,比埃霍夫有一次光顧了他在慕尼黑的餐館,兩個人相談甚歡,三週後比埃霍夫就給他發出了隨隊邀請。

另一位更有名的米其林大廚AlfonsSchuhbeck從1984年開始就服務於德國豪門拜仁慕尼黑,他成名甚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得到了德國最優秀廚師獎,經營一家一星的巴伐利亞菜餐廳。“我們在塞貝納大街的訓練中心裡有個專業的廚房,大約有250名工作人員在這裡工作。”

東道主巴西足球隊的主廚JaimeMaciel在進入國家隊前,在阿雷格里港一家著名的五星級酒店擔任廚師,為不少權貴、搖滾明星和富豪做過廚師。

一個外行與內行通行的邏輯是,如果無法在體能、技術和運氣上面找到理由,球隊飲食和作息的細節就會被無限放大,進而成為影響成敗的關鍵要素。

當然,如果你有幸深入到球隊的營地,聽聽大廚們私底下的嘮叨,就會發現有野心的隨隊廚子絕不止TimDe’Ath一個。他們甚至認為,自己和營養師的組合,在球隊的作用大於執教鞭的教練。

他們會告訴你:2010年克林斯曼領導的那支德國隊能打入前三,全歸功於廚師調製的一種“魔力麥片”;同樣的,德國隊在2006年世界盃沒有奪冠,因為在半決賽對意大利的那天沒有按照慣例吃牛奶甜飯當點心;韓國世界盃上,土耳其隊能夠打入四強,也全靠廚師特製的一種“神秘飲料”……

這聽起來更像是一種食物迷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吃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的球星的確存在不少。球員狀態不好和吃有關?這可不是笑話——南非世界盃上,魯尼一共吃掉多達112個牛肉漢堡包,不少英格蘭球迷懷疑,魯尼在球場上狀態低迷是不是因為漢堡吃多了。梅西在去年一年頻頻受傷停賽,據說原因之一就是吃了太多的阿根廷烤肉。當年國足隊員王大雷到國米試訓,就被明確告知,想踢好球首先就得徹底戒了紅燒肉。

自從運動營養學從球員的日常訓練中提取出來單獨成為一門嚴肅學科之後,運動員的日常飲食也成為了訓練的一部分,一份健康的食譜不僅能讓他們免於運動傷害,還能讓他們的身體更健康。

當然,科學能論證的永遠只是大部分的普適性。凡事總有例外,豬肉早就被德國隊在內的大部分球隊從世界盃食譜中剔除了,他們的理由是吃豬肉會讓人感到沮喪。還有番茄醬,上屆世界盃英國隊的主教練、意大利人法比奧·卡佩羅視如蛇蠍,這次征戰巴西,在主教練羅伊·霍奇森的默許下,它們又回到了餐桌。

例外還有酒精。99%的球隊都禁止,英格蘭隊營養師認為,運動後的球員會有脫水現象,而且乳酸正在肌肉中形成,飲酒會讓球員感覺更加疲憊。這些理論在豪放的阿根廷人和葡萄牙人心目中根本不成立,在他們看來,美酒就如絕妙的引燃劑,能讓球員在綠茵場跑得更歡暢。

對於這一點,葡萄牙人或許已經在反思了,被嚴格禁酒的德國隊踢成了4比0。球踢得不夠好,是不是因為在舌尖上太過於放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