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爭議而又短暫的中華民國時期,應不應該算作一個朝代?

如果把帝制的傳承時代才叫做朝代的話,民國不算;但如果把民國和各朝代放在一起的話,絕對是一個對中國影響巨大不亞於任何一朝代的時代。


民國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時代,也是一個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待的時代。


充滿爭議而又短暫的中華民國時期,應不應該算作一個朝代?

一、民國的巨大進步


相對於清朝,民國是有著巨大進步意義的。


建立民國的孫中山等革命先賢努力了一輩子,將民主、平等、中華、民族等等近現代的概念傳播於大江南北,不然中國還在封建帝制之下麻木不仁的故步自封。

處在當代的我們或許不明白當時那種愚昧的民眾還在什麼時代。我舉兩個例子,孫中山當了總統以後,有一個老頭不遠萬里來到南京,硬是給孫中山下跪,孫中山好不容易才攔住;第二個例子,在小說《白鹿原》中,當民眾聽說了皇帝被推翻的時候,白嘉軒說“沒有皇帝了,往後的日子咋過呢?”甚至還流傳出許多令現在的人難以置信的愚昧的神話傳說。這些都是當時民眾精神認知的真實體現,與我們現在的認知完全是兩個概念。


從1840年開始,中國人被迫打開了視野去看這個世界。到了20世紀,才積累了一些民智。但中國整體還處在封建帝制時代,麻木不仁還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現狀。如果沒有民國先賢,這種從帝制到民主的質變不知道還要什麼時候才能到來。


充滿爭議而又短暫的中華民國時期,應不應該算作一個朝代?


在當時來說,革命黨的見識和認知,在中國人當中,是十分先進的。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數百年,如果再不覺醒,中國將會積累更多的落後更加難以追趕。


1912年,在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的一次次武力衝擊下,中國完成了這種質變。雖然後來因為民眾的不適應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民國的不安定和政府的頻繁變更。


但是最根本的是,帝制不再是中國的主流,民眾的思想得到了極大的解放,人們認識到了我們才是國家的主。這是中華民國不可替代的功勞。


二、民國雖短,確實文化最燦爛的時代之一

如果要說,中國近兩百年來,哪個時代出的大師最多?那無疑是民國時代。


中國歷史上有個規律,往往大亂世會誕生許多令人驚訝的璀璨文化,人們的精神世界會發生重大的改革和成長。


而這其中,民國是最著名的。如果要憑藉中國5000千年精神文化最燦爛的時代,民國和春秋無疑會是第一第二。但春秋長達數百年,而民國只有短短的數十年,能夠與春秋比肩,說明了民國文化的燦爛。


充滿爭議而又短暫的中華民國時期,應不應該算作一個朝代?


同樣,春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國家從奴隸制進化到封建時代。而民國是第二次,從封建時代到近現代,民國是精神成果的集中體現。


不說別的,民國時期的“大師”級別的人物數不勝數。我單列舉一下國學方面的,會十二國語言的辜鴻銘,最年輕的教授沈從文,三不講的陳寅恪,錢鍾書、錢穆、徐悲鴻、梁思成、顧頡剛、呂思勉、梁漱溟、胡適、魯迅、梁啟超、王國維、章太炎等等,可以說是群星璀璨,他們對於中國的思想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雖然後來在蔣介石的帶領下,民國走偏了。但是總的來說,特別是前半段,對於中國的進步來說,民國還是功大於過的。相對於清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相對於軍閥割據,民國還是創造了一些時間和條件讓中國人研究什麼是進步,怎麼樣進步。


總之,這是一個對中國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時代,所以我認為,民國應當算作一個“朝代”,但這個朝代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沒有皇帝的朝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