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仓股年报读后感(安琪酵母、洽洽瓜子)

我的上一篇文章发布于4月9日,如果我是一个码子员恐怕已经被开除3遍了。幸好我不是,雪球整顿加上工作调整和二宝出生,这一个月来忙前忙后的,别说写东西,连持仓股的年报我都没找到时间看。直到昨晚才通通下载到电脑里,计划2个周内看完。

从今天开始,我会陆续发布一些我的持仓股的年报读后感,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对年报的分析仅仅是非常肤浅的阶段,尤其是会计方面,脱离基础层面的很多会计术语我甚至都看不懂,只能一边百度一边强行去理解,所以每份年报我都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直觉去分析,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和参照。我不但不敢保证自己在分析时没有遗漏,没有偏颇,没有低级错误,我甚至敢确定自己一定会有遗漏,有偏颇,充满低级错误。好在这不像哈姆雷特,同一份年报在一万个人眼中也只有3个解决,买、卖、不买不卖。总会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赞成我。

不知道大家对用“直觉”分析年报持什么态度,乍看上去这很不靠谱。我认为每个投资者的“直觉”都是其自身具备的天然优势,这里的直觉指的是自身的知识、阅历、经历、见闻等等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总和,它包含学术但不限于学术,更多的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及个性观点,比如一家企业对待人才晋升的态度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年报中往往用含糊的词语夸大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但实践的结果如何,只要是上班族都会结合自己从业过的公司给出判断,这就是直觉。由于直觉的成分过于复杂,每个人的直觉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的直觉天生就适合看财报,适合投资,我非常想找到这样的朋友。

关于投资中的“直觉”我还有很多想说的地方,今后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这里就补充最后一点:有这么一种说法,在未来,证券业的分析人员会慢慢被人工智能和先进的算法所取代,因为分析人员在分析一家企业的年报时,总会因立场、角度、知识和经验的异同而造成的结果的差别,但算法不会,算法会涵盖每份年报的方方面面,标点符号和段落结构的错误都能给找出来,依靠算法发现的问题要比人类本身精确的多。本身年报也是根据一定的算法编制的,所以凭借个人能力对抗算法,就像是柯洁对抗阿尔法狗一样,人类在投资领域也会被人工智能远远超越。我对这种说法保留意见,因为人类的直觉是算法无法代替的,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人在研究用算法制作投资决策模型,这必然是将来每个投资者都要面对的现实。

在年报的分析中,我会尽量避免讨喜的文风对自己客观性的影响,也尽可能查找其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其中企业未来发展战略、风险分析和成本分析是我格外看重的地方,但如果我没有特别提及这些,就说明企业在这方面做的乏善可陈也没有特别的不妥之处。我会借鉴证券行业给出自己的评级,仅供参考,尤其是我眼界不够,格局太小的地方,欢迎大家不吝赐教,我做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相信也和大家一样,找到好股票,然后赚钱。

一、安琪酵母

持仓股年报读后感(安琪酵母、洽洽瓜子)

买入评级:观望倾向于卖出。

从年报来看,安琪18年业务稳定但是未来增长空间不大,现金流略差,虽然经营现金流很好,但是现金资产有点少,大量资产在固定资产和存货上,最起码从财报上来看,只是勉强能够接受的程度,按百分制给财报打分,我最多给安琪69分。

一个亮点还是在于2021年营收突破百亿目标,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其股价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就目前而言,安琪的价格还是略显高估。目前他的总市值是230亿,对应每年100亿的营收和12.23%的净利率,届时每股收益为1.4842元,市盈率还是在18.8倍。

除此之外,安琪酵母的18年年报就没有别的什么亮点了,其市场地位依然稳固,在国内酵母界,它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品牌护城河够宽够深。但销售费用和负债率显著增加,财务状况算不上好,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净利润增加回落非常严重。应该说19年的经济形势对安琪酵母冲击很明显,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我个人继续持仓的意愿只是靠着其2021年百亿目标在支撑,合适的价格一定会卖出。

单独说说其百亿营收这个目标,目前来看这个目标大概率能实现,毕竟中国企业有哪个目标是实现不了的呢,尤其还赋予了“献礼建党一百年”这种政治意义。但百亿营收的背后,净利率非常可能下滑,所以这目标的实际意义还不一定有多大。这么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今年的销售费用增加了20%,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赶业绩,目的就是实现老板的“百亿营收”,这种“打鸡血”的经营方式真的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吗?

2.存货太多,应收账款太多,即便真的实现了百亿营业额,也要计算应收账款的“缩水率”,所以前面计算的18.8倍市盈率至少还要除以个0.8,企业的真实成长是有折扣的。

3.市场空间,目前酵母这一块的品牌市场基本被安琪占领了,年报里没有写其市场占有率,实际看来起码有7-8成吧,起码国内这块增长乏力,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安琪并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可以想象的增收途径就是提价、促销、赊销等,其他的战略途径起码在年报里是没提到的。

4.限制其增长的主要问题除了销售还有产能,目前在建的工厂只有埃及的一家海外工厂,俄罗斯已经超设计产能生产了,能不能生产出百亿的产品还要打个问号,至于未来能不能超两百亿,更是不敢想象。毕竟要超达到百亿营收目标需要的是15%的年增长率,按照这个增长率,2026年营收就到了两百亿了,目前的产能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综上所述,安琪的成长性并不高。它的市场地位非常稳固,有足够的护城河,偏偏股息率又不高。也许没有这个百亿目标可能对整个企业来说是更好的事情,但这个我不在其位不敢妄议其政,说不定百亿目标只是个刺激策略,毕竟这家企业可以过的十分安逸,安逸也不是好事情。

我对安琪的态度就是,保持观望,市场平稳的情况下,持仓不动,在百亿目标实现前,找一个高点卖出。如果市场不跌安琪自己跌,则在25元以下卖出止损。

二、洽洽瓜子

持仓股年报读后感(安琪酵母、洽洽瓜子)

我对洽洽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么它用12亿买理财,还要借6个亿的短期借款。年报里全年的理财利息收入是8700万,整体的利息差是净收入390万。如果不借钱,没有利息支出,那么利息收入不就是可以到4000万了吗?这个问题在年报中并没有给出解释,让我给它的印象分大打折扣,尤其是在看到康美凭空消失300亿后,这6亿短期借款就像是万里晴空中的一朵小乌云。我猜肯定有懂的人知道其中缘由,我勉强想出的可能是:保持流动性,如果不借钱,现金等价物仅剩下6亿,还有5.66个亿的应付账款,那流动性几乎就没有了。

不管怎么说,这12个亿的理财利息用来交6个亿的短期借款利息,感觉好可惜。

除此之外,洽洽的年报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有好多。在开篇的业务概要中,其介绍了目前的休闲食品市场正在迅速成长。洽洽在休闲食品的市场地位我没有详细数据,但是个人感官上它最多排第三,前面是三只松鼠和百草味(这里的休闲食品不限于坚果,因为在这个市场中绝不会只是单纯的坚果和坚果竞争)。如果只论瓜子,那么洽洽一定是冠军。年报中未来发展展望中也写道:“公司从全球第一的瓜子企业,迈向全球领先的坚果企业”的战略跨越。恰恰不但要做瓜子界的太阳系第一企业,还要做坚果业的领先者,这一点我倒是相信它能做到。因为休闲食品这部分市场实在是极具潜力的市场,又和经济形势相关性不大,保持客观的增长率是非常有希望的。即便净利率很低,只要营收能保持目前的增长率,还是非常对得起目前110亿的市值。

就洽洽本身的成长空间来说,也是有很明确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是线上市场,目前洽洽是全国休闲食品行业线下终端销售规模行业第一,电商销售额只占总销售额的6.68%,这还是在2018年42%之后的结果,随着对线上渠道的日益重视,这部分的销售额增长潜力巨大。

年报中还提到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洽洽的影响,篇幅不大,战略思路却很明确。目前在中国的零食行业中,洽洽是出口国家最多,出口区域最广的企业。海外营收目前只占到了总营收的5.7%,这部分的增长潜力同样巨大。

所以,市场整体的水涨船高,线上和海外的市场空间给洽洽的营收增长带来了足够的可能性,所以对其未来总体是看好的。尽管我依然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有大量现金资产的情况下去借钱。

洽洽2018年年报虽然亮点很多,也还是有很多值得担忧的地方,比如说休闲食品几乎没有护城河,各类名牌多如牛毛,如果洽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很多人并不会有什么感觉,而且只要有足够的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同时把所有的巨头都打败也并非难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一损俱损,所以整个休闲食品就像是一片没有篱笆的西瓜地。

对洽洽另一个隐忧是对企业管理方面的,年报中用较大篇幅描述了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提升机制,着重强调了年轻化,市场化,竞争化。企业管理这方面我还在学,不敢说其战略是好是坏,而且本身其描述的就不算详细,实际执行情况也不得而知,其表达的人力资源管理愿景和重视程度,很让人期待。但是看到人员构成时,大专以下占了72%,人才结构和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不匹配。研发人员只有25人(也许是我不太懂这个行业,这个数量也太少了吧。休闲食品还是很看重样式的),哪怕是别人的产品买过来尝一下,这25个人都不一定够吧,而且董事会7个人中头四把交椅都姓陈,去百度了一下,果然是一家人。即便这个无可厚非,但总有一些“人治”的担心。

最后一点担心是整个2018年利润中,政府补贴和理财产品的利息占到了22.6%。这个比例有点太高了。而且巨额现金买理财,也是缺少盈利能力和战略的体现,如果有超过5%收益的好项目,谁会去买理财呢?

综上所述,洽洽瓜子有着良好的经营状况和稳固的市场地位,在短期内也有着足够的成长空间。其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在年报中也表述的十分明确,所以在足够低的成本下,盈利空间还是不错的,股价也有相应的提升空间。至于几点关于行业和企业自身的隐忧更多的是站在长期角度上考虑,近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所以总体的策略就是短期内保持持仓,在价格足够吸引人时还可以买入,但是在当前价格下继续增持就没有必要了,毕竟当初我只是想做个短线买的才买的它,而且我还是没搞明白为什么要去借那6个亿。

先写这两个吧,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