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受新冠疫情影響,實體商業的命脈——線下業務嚴重受阻,一時間購物中心、百貨、奧萊紛紛轉戰線上。

那麼,面對“黑天鵝”,商業主體們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不同項目對不同措施的重視程度如何?

近期我們深度研究了全國7大區域(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北、西南)、36個城市、100家頭部開發商旗下120個標杆Mall的線上戰疫措施,以期探究特殊時期實體商業的應變能力,併為後疫情時代的經營與發展帶來一些啟示。(樣本中項目以購物中心居多,另有部分百貨及奧萊,為方便起見,下文中我們將所有項目統稱為購物中心。)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研究發現,疫情期間購物中心的線上舉措大概有六方面:(注意:本文只研究由商場方面主導的措施,一些商戶的自主行為雖列出但僅作補充,比如商戶在自建的直播賬號內直播賣貨並不算商場層面的動作。)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報告有如下幾大鮮明特點

1、樣本覆蓋了除港澳臺以外的全國所有地區(每個省至少有一個城市及一個代表性項目)。

2、樣本選取過程中,除北上廣深等幾大城市外,對於其他城市的購物中心,我們並未簡單粗暴地選取當地最熱門的項目(這些項目往往屬於頭部開發商,而在北上廣深幾大城市中已有其項目),而是相應地增加了不少“地頭蛇”開發商旗下的項目。比如昆明,我們沒有選昆明恆隆廣場、昆明大悅城,而是選了順城購物中心、南亞風情第一城。因此,樣本中的項目背後的開發商高達100家。

3、所有資料均來自於各項目的官方公眾號。沒錯,我們“深扒”了120個Mall累計150+公眾號、3000+文章及60+小程序的內容。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底圖素材來自網絡

因此,不同於其他平臺發佈的各類基於問卷而形成的調研報告,本研究報告在城市、開發商兩方面(尤其是後者)的覆蓋面更廣,所有數據與信息也更真實可靠,且更能真正反映頭部開發商(無論是全國性還是地方性)及旗下項目的實際情況。

自信一點講,我們估計這或許也是業內第一份能做到這個程度的報告,畢竟光是基礎資料的收集,就花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一切努力只為更接近真相。


一、樣本基本面


從城市級別來看:4個一線城市,13個新一線城市,15個二線城市,3個三線城市,1個四線城市。


從城市屬性來看:4大直轄市,22個省及5個自治區的省會城市;以及其他5個城市。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各級別城市內購物中心的數量:一線城市51個項目,新一線城市40個項目,二線城市24個項目,三線城市4個項目,四線城市1個項目。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具體到各城市:上海21個項目,北京12個項目,深圳11個項目,廣州7個項目,武漢5個項目,成都、長沙、鄭州、瀋陽各4個項目,杭州、西安、南京、大連、天津各3個項目,其他城市1到2個項目不等。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開發商方面:有華潤、大悅城、萬達、龍湖等

頭部國企、民企開發商;有太古、新鴻基、九龍倉、和黃等頭部港資開發商;有凱德、正大、塔博曼、SM Prime等頭部外資開發商;更有北國人百、茂業、維多利、松雷、遠大、柏威年、鴻榮源、星河、卓越、武商、建業、協信、步步高、萬家麗、銀座、海雅、海岸、賽格、建發、友好、東百、天河城、百信、宏立城等地方性頭部開發商

二、電商情況

120個購物中心中,開通了電商業務的項目佔比49%,暫時沒有開通的佔51%,可以看出兩者佔比基本相當。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其他平臺發佈的調研報告中,擁有“電商”的購物中心佔比要低一些,大致在30%左右。正如上文所說,本報告覆蓋的基本上都是全國性頭部開發商和地方性頭部開發商,因此通過對比可知,頭部開發商們在電商方面動作更大。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西單大悅城、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已將電商與直播打通

電商業務的承載工具主要有3種。120家商場中,有40家使用小程序搭載電商,13家使用網頁,13家使用APP。當然有些項目同時使用了兩個甚至三個工具,如鄭州丹尼斯大衛城、南京德基廣場等既有APP又有小程序。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不過,相比而言,小程序應該是綜合體驗最好的電商工具。網頁容易受微信字體大小調整的影響而發生變形,而APP則因裝機率(一般都很低)影響,容易導致電商業務流量匱乏。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壹方城、印力集團旗下19家商場推出基於網頁的電商

另外,除了“工具”,購物中心做電商還有一個“貨源”問題。貨源主要有3種,一是場內商戶,二是商場自採自營,三是和第三方合作。

研究發現,大多數購物中心都屬於第一種情況,即特殊時期緊急上線電商業務是為了幫助場內商戶賣貨。這類電商往往有一些共性,諸如平臺功能不健全、系統架構較簡單、場內商戶覆蓋率較低,貨品的品類、SKU都較少,商品信息過於簡單等等。

而貨源來自第二、三種渠道的購物中心,往往兼有第一種渠道,且其電商業務不僅早在疫情之前就已存在,而且往往做得有模有樣,沒有“臨時抱佛腳”的痕跡。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項目大部分屬於百貨或者有百貨背景的購物中心。

沒錯,整體而言在這一輪全渠道建設過程中,純購物中心已落後於“百貨”了。在此也順便提出一個疑問:雙方角逐過程中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的“百貨”會不會藉由這方面的優勢而實現彎道超車?


三、社群營銷情況


同電商及全渠道一樣,被提了多年的“社群營銷”也以一種比較“簡陋”、“粗糙”的形式得到普及。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已發現,疫情期間購物中心們通過公眾號文章,以各種形式公佈了大量二維碼。這些二維碼主要有四種屬性:


1、個人微信(店長、店員的微信,或商場客服的微信)

2、微信群(商場建立的微信群,商戶自建的微信群)

3、場內商戶背後的品牌官方小程序商城

4、其他(如特定網頁、外賣小程序、商場官方小程序等)

其中又屬前兩種情況最多,最終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賣貨”。真正能稱得上“社群營銷”的,其實是商場主導的興趣群。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深圳萬象天地、珠海華髮商都打造了多個“興趣群”

與銷售群相比,這類微信群“賣貨”色彩更淡,目的在於增加粉絲粘性並建立消費者與商場的情感連接,最終引導其進場消費。因此即使有“賣貨”傾向,也更側重於線下的、長遠的銷售,而非線上的、即時的“秒殺”等等。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通過上圖可知,高達86.67%的商場公佈了場內商戶的微信(群),60.83%的商場公佈了場內品牌的官方小程序商城,僅有40%的商場建了由自己主導的微信群。

關於公佈品牌的官方小程序商城,我們認為如此做似乎有些“不夠明智”。因為消費者在此類小程序商城產生的消費,不但與商場本身無關,長遠來看甚至有害。(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說的品牌官方小程序,不包括餐飲、體驗等需要到店消費的品牌的小程序或者外賣小程序,因為這些渠道產生的消費基本上都會使商場受益。)

四、直播情況

疫情之前,直播賣貨還只是少數商場的試探性玩法,而如今這一領域已湧入大量新玩家。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研究發現,有48%的商場開通了直播業務。和電商一樣,由於樣本基本上都是頭部開發商旗下項目,這一比例要高於其他調研報告中的相關數據。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至於直播平臺的選擇,毫無疑問,抖音一騎絕塵,共有48個購物中心開通了抖音官方賬號,並在上面進行了直播。數量比其他幾個平臺之和還要多。抖音之後是一直播,共有10個商場開通了一直播官方賬號。

不過,相比抖音、一直播等微信生態外的平臺,我們認為看點直播、愛逛及商場自有的官方小程序是更好的直播平臺,畢竟幾乎所有購物中心的會員系統都是植入在微信生態內的,因此使用微信內的直播平臺(尤其是商場自己的官方小程序),不僅不需要跳出微信收看,且更容易與現有的會員系統打通。

目前已實現在自有官方小程序內直播的商場僅有6個:西單大悅城、鄭州正弘城、長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南京中央商場新街口店、南京金鷹國際購物中心新街口店、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少數商場選擇在自有小程序商城內直播


五、黑科技


1、VR逛店


120個購物中心中,僅有兩個“動用”了黑科技——VR逛店,分別是廣州K11、上海世茂廣場。通過親自體驗,我們發現,廣州K11的VR逛街要比上海世茂廣場的體驗更好一些。

其實大部分購物中心所謂的“雲逛街”都言過其實了,充其量只是在線購物而已。相比而言,這才是真正的雲逛街,雖然仍舊是“掌上”與“指尖”的動作,卻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在此提出第二點疑問:如果此項技術普及開,比如這120家標杆商場都開通了VR逛店,會不會對線下商業帶來更嚴重的“顛覆”?

2、雲看展


如果把相關設備安裝到展覽現場,是完全可以實現VR看展的,效果就和上面的VR逛店一樣,而這才是真正的雲看展。遺憾的是,少數幾家購物中心宣傳的所謂“雲看展”,都只是在公眾號文章中插入一些名畫的圖片而已(發現購物中心在宣傳時似乎都很喜歡言過其實~)

六、異業聯盟

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共有22家購物中心有異業聯盟情況。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有的是在商場層面與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進行合作(不是僅僅公佈場內餐飲商戶在外賣平臺上的二維碼或點餐小程序);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部分Mall實現了商場層面與外賣平臺的合作

有的是與喜馬拉雅、優酷等音視頻網站合作(送短期會員資格);也有的是與滴滴、T3出行等網約車平臺合作,試圖以出行優惠券將消費者引到商場。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部分商場試圖通過網約車平臺導流


七、其他措施

除了上面幾點,近期還有一些購物中心採取了其他方面的線上措施,如推出在線問診、有獎猜謎、有獎答題、有獎調查問卷、有獎徵集、H5小遊戲等。


所有動作都是為了保持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增進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與情感,為疫後商場的正常經營做準備工作。

不過,鑑於採取這類措施的購物中心較少,數據方面我們就不具體展示了,敬請關注我們的下一個專題《特殊時期購物中心如何藉由公眾號內容“粘”住消費者》(題目暫定),在那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介紹每一種玩法與案例。


八、結語(必看)


“大數據”在告訴我們整體現狀及趨勢的同時,也“抹平”了個體間的差異。為了一探標杆Mall們在疫情期間的具體表現,我們特別選取幾項關鍵指標並設計了一套評分體系,計算得出120個商場的“戰鬥力”指數。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每一項的分值是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商場為採取該措施所需付出的成本、對商場的影響、消費者端的體驗、措施的普及性等)而設定。前十五名如下表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在報告即將結束之際,我們必須強調,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件非常“奇怪”,因此也非常值得留意的事情,那就是疫情期間相對其他項目,高端商場的動作普遍較少,而幾個頂級高端商場幾乎沒有任何動作(“戰鬥力”指數為0),以至於給人一種“無動於衷”(或許也可以說是“災難面前我自巋然不動”)的感覺!


比如,北京SKP(含SKP-S)沒有采取任何線上措施,不但沒有電商、沒有直播,連一個二維碼都沒公佈;再比如,北京僑福芳草地、上海恆隆廣場、上海IFC、長沙IFS、廣州太古匯僅公佈了極少數的商戶二維碼(頁面做的非常美觀,幾乎完全消弭了二維碼“雨”帶來的low感),而成都遠洋太古裡則只公佈了部分商戶的電話號碼。


全國100家頭部開發商120個標杆Mall戰疫措施研究報告

高端商場更希望以一種“優雅”姿態來公佈二維碼;圖例:廣州太古匯

何以如此?可以肯定的是絕非因為缺少財力人力,恰恰相反,無論實力還是影響力,這些項目都堪稱一流,她們是頭部中的頭部,標杆中的標杆。如果非要給出一個解釋的話,筆者認為,是認識與理念的問題


顯然,在深度擁抱“線上”這件事情上,這些項目有著全然不同的想法。這也讓我們不禁反思,當下大部分購物中心的各類線上舉措,是否真的足夠明智,是否是基於長遠、慎重的考慮,而非一時的“病急亂投醫”?


(備註:本報告基於各項目3月15日以前的情況而生成,如個別項目在3.15之後有新舉措,恕不另行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