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被製造出來的歐洲民族——馬其頓人

前言

亞歷山大是古代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也是希臘的統治者。他在東方遠征中率領的是馬其頓和希臘的聯合軍隊。攤開地圖,會發現古代馬其頓的中心地帶,現在是希臘的領土。希臘的貨幣雖然已經替換為歐元,不過以前百元的德拉克馬(Drachma)上雕刻的是大帝的側臉。馬其頓與希臘究竟有何種關係?這個問題著實一言難盡。

一、何謂馬其頓?

今日提到的馬其頓,指的是1991年自前南斯拉夫獨立的馬其頓共和國,是一個與希臘國境相接的內陸小國家,面積為2萬6000平方公里,人口有200萬。馬其頓申請加入聯合國時,希臘猛烈反對。希臘政府的說辭是,馬其頓純粹是希臘的一個地名,「馬其頓人」這個民族並不存在。這個說辭的背後,存在著希臘人的民族意識。因為提到馬其頓,就會令人聯想到亞歷山大大帝的故國,而那個國家現在是希臘的一部分,因此大帝是希臘最偉大的英雄。實際上,現今的馬其頓人是中世紀斯拉夫人的後裔,使用的語言也屬於斯拉夫語族,因此和古代的馬其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只是馬其頓共和國的獨立觸怒了視亞歷山大為民族驕傲的希臘人。最後在妥協之下,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稱,承認馬其頓加入聯合國。

如何界定一個民族所屬的系統,不純粹只是學術上的問題,顯然也是政治問題。說起來在現代馬其頓的領域中,除了馬其頓人之外,還住著阿爾巴尼亞人、保加利亞人、希臘人、瓦拉幾亞人(Wallachia)、猶太人、土耳其人,所以提到馬其頓就等於是複雜的代名詞。意大利餐廳的什錦水果色拉被稱作「Macedonia」(馬其頓的意大利語型),傳神地表現出馬其頓多民族混雜的情況。「馬其頓人」民族意識的誕生,是在鄂圖曼帝國時代的19世紀末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鐵托(Josip Broz Tito)的推動下,組成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這時加入聯邦的「馬其頓人」才首度擁有自己的獨立國家,也就是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政府努力推動新馬其頓語的普及化,培育出具有民族意識的馬其頓人。簡而言之,馬其頓人是在20世紀後半被製造出來的,一支最新的歐洲民族。

20世紀被製造出來的歐洲民族——馬其頓人

接著把話題回到古代,根據現今的研究,古代馬其頓人的語言是屬於古代希臘西北部的方言群。不過古代馬其頓的國家和社會的情況,也和城邦世界大不相同。

二、馬其頓王國的成立

古代馬其頓的領域,是由面向塞爾邁灣(Thermaic Gulf)的扇形平原地區,和以圓弧狀包圍平原地區的山嶽地帶等兩大地區所構成。平原地區連接著愛琴海,山嶽地帶與巴爾幹半島北部相連,分別向海洋和大陸兩個方向展開,而氣候也是地中海型和大陸型並存。只要進行一趟巴士旅行,立刻就會明白馬其頓的景觀與希臘之間的差異。希臘南部是一山接著一山,連綿不絕,平野也相當狹小,相對地,馬其頓的低地則是延續不斷的平原地帶。

馬其頓人原本在南北縱貫巴爾幹半島的品都斯山脈,過著遊牧的生活。他們趕著成群的山羊或綿羊,夏季移動到涼爽的高原,冬季移動到溫暖的平野,為了尋找牧地四處移動。遊牧的馬其頓人,定居在奧林帕斯山北部的皮埃里亞山脈(Pieria Mts.)的山腳下,並在公元前7世紀中葉時建立王國。根據馬其頓的建國傳說,他們因為得到神諭的指示,所以跟著山羊群的指引來到此地建立國家,定都後將城市命名為「艾加伊」(Aigai)。「艾加伊」一名,是源自於希臘語山羊的複數型「Aiges」。據說從此以後,馬其頓人在遠征之際,必定會讓成群的山羊走在軍旗的前方。他們以艾加伊為據點,向北方擴張勢力,控制了散佈於塞爾邁灣後方的豐富平原。

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西進,將色雷斯地區納入統治之下,並強迫培奧尼亞人遷居到亞洲後,馬其頓掌握住這個機會,在阿克西奧斯河(今日稱發達河)的東方擴張領土。國王阿敏塔斯一世(Amyntas I)將女兒嫁給波斯總督之子,締結同盟關係,並承認波斯的宗主權。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遣馬鐸尼斯(Mardonius)指揮,率領遠征部隊前往希臘。波斯陸軍沿著愛琴海北岸向西前進抵達馬其頓,不過海軍卻在阿索斯山半島(Mount Athos)的海面上遭遇暴風雨,損傷慘重,馬鐸尼斯因此放棄遠征的念頭率軍歸國。公元前480年夏,波斯國王薛西斯親自率領陣容龐大的海陸軍,在馬其頓集結,並從此地南下進攻希臘本土。當時馬其頓的國王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也跟隨波斯大軍,加入攻擊希臘的行列。不過,波斯軍戰敗撤退,從此完全自愛琴海一帶收手。

在那之後,馬其頓利用木材輸出作為手段,強化與希臘諸城邦的連結。廣大的森林地帶,帶來豐富的木材資源,國王壟斷木材的輸出,用以增加王國的財政收入,而最大的木材輸出地則是雅典。波希戰爭後,雅典成為提洛同盟的盟主,君臨愛琴海;為了維持和擴充海軍,每年都需要大量木材,於是便和馬其頓王國締結同盟,以確保木材來源。對馬其頓而言,與當時希臘世界最強大的雅典保持友好關係,也是維護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在這層意義上看來,當時的木材可謂是足以與今日的石油相提並論的戰略物資。公元前五世紀末,雅典的公民大會決議表彰馬其頓國王,以讚揚其對於木材貿易的貢獻。

20世紀被製造出來的歐洲民族——馬其頓人

另一方面,在馬其頓王國的北方分散居住著,伊利里亞人(Illyrians)和色雷斯人等多個好戰部族。他們屢屢向南方入侵,反覆進行掠奪,有時甚至對馬其頓王國的存在形成威脅。對馬其頓王國而言,防衛這些民族的入侵,是最重要的課題。

三、馬其頓的社會

阿吉德王朝家族(Argeadae)在貴族的支持下,代代統治著馬其頓王國。在馬其頓,一般的自由人從事農業或遊牧,和希臘不一樣的是,社會當中並不存在系統性的奴隸制度或農奴地位之類的身分階級。馬其頓的社會狀態,會令人聯想起荷馬的英雄史詩中描寫的原始氏族社會。

國王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負責主持宗教儀式,也扮演審判官的角色。在極為古老的馬其頓儀式中,有一個軍隊的淨化儀式,儀式中會以一隻狗作為牲禮,將狗撕裂為兩半,然後士兵們列隊從中間經過。這個淨化儀式會在每年春天的遠征季節開始時,於國王率領全副武裝的戰士們參加的祭典中舉行。貴族們被稱呼為「Hetairoi」(朋友、夥伴),以服侍國王來換取土地或額外賞賜。

20世紀被製造出來的歐洲民族——馬其頓人

軍隊的主力是騎兵。馬其頓廣大的平原很適合飼養馬匹,貴族子弟自幼便接受騎馬的訓練。因為古代尚未發明馬鐙,所以騎馬時雙腳沒有可以踩踏的地方,必須要以雙腿緊緊夾住馬匹的側腹。要以這樣的姿勢靈活自如地駕馭馬匹,而且還要持矛戰鬥,需要高度純熟的技術。騎兵因此成為馬其頓軍的主角,相反地,在以重裝步兵為中心的希臘,騎兵則不過是配角。戰爭是他們最重要的活動,在古老的時代甚至還有律法規定:「未曾殺敵一人者,須以繫馬的韁繩代替腰帶。」這是項屈辱的標識。唯有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才能贏得最高的榮譽。

狩獵與戰爭並列,是貴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豐富的森林中,有許多野生的獸類棲息,如獅子、豹、野豬和鹿。打獵不只是單純的娛樂,更是培育勇敢戰士的訓練場。即便是貴族,若沒有隻用矛便能刺死野豬的狩獵成績,用餐時也不許倚靠在躺椅上,只能端坐在一般的椅子。狩獵活動在社會當中具有重要的涵義,這是馬其頓與亞述和波斯等東方帝國的共通點。馬其頓人會為了狩獵而特意建造能夠關住猛獸的院囿,這點或許也是在接受波斯統治時代所學到的習慣。

20世紀被製造出來的歐洲民族——馬其頓人

酒宴也是很重要的消遣場合。馬其頓人的縱酒,惡名昭彰,他們不只是酒醉喧譁鬧事而已。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遠征時一定會帶著多位吹笛人隨行,在連日痛快暢飲之際,便會要他們吹笛演奏以助酒興。

這就是古代的馬其頓,儼然就是一個粗莽、蠻勇的戰士世界。將他們想象成出現在西部片中好勇鬥狠的硬漢們,或許會更容易理解吧。

四、是希臘人還是野蠻人?

馬其頓人的社會與南方先進的希臘人便是如此截然不同。如同前文所述,馬其頓人的語言是隸屬於古代希臘西北部的方言群,關於這一點,多數學者們的意見是一致的。不過對於當時的希臘人而言,馬其頓只不過是北方落後的邊疆地帶。在大部分希臘城邦都已廢除君主制的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到前4世紀),擁立國王之舉本身就會被視為是落後國家的行為。希臘人喝葡萄酒時會摻水調和,但馬其頓人卻是直接飲用純葡萄酒,這點也被視為證明馬其頓人是「Barbaroi」(野蠻人)的證據。不過,如果讓我來說的話,希臘的葡萄酒酸味強勁,口感酸澀,但馬其頓的葡萄酒平衡感極佳,相當可口,摻水稀釋反倒令人覺得糟蹋。

馬其頓王室當然也很清楚希臘人是怎麼看待他們的。因此他們極力想證明,馬其頓王室的祖先是繼承了希臘英雄血統、道道地地的希臘人。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他描述波希戰爭的《歷史》(Historiae)中,介紹了兩則關於馬其頓人試圖證明王室血統的故事。

20世紀被製造出來的歐洲民族——馬其頓人

一則是馬其頓的建國傳說。傳說中有三兄弟,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泰米努斯(Temenus)的後裔,他們自阿爾戈斯(Argos)流亡而來,建立了馬其頓王國。泰米努斯是海克力士的後裔,也是阿爾戈斯的統治者。阿爾戈斯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希臘城邦,可追溯至邁錫尼文明的時代。因此,馬其頓王室的祖先與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血統相連,是純正的希臘人。

還有一則是亞歷山大一世發生在波希戰爭期間的逸聞。據說他年輕時曾經參加過奧林匹克競技會,在「斯泰德」(Stadion)的項目中出場競賽。「斯泰德」是長度單位,約莫180公尺,因此相當於是今日的200公尺短跑競賽。然而有其他選手發出抗議,認為亞歷山大一世是外國人,所以不具有出賽資格。奧林匹克競技會是僅屬於希臘人的慶典,因此參賽者必須通過嚴格的資格審查。於是,亞歷山大一世證明自己具有阿爾戈斯人的血統,資格審查委員們也接受他的說法,判定他是希臘人。至於他所提出的證明,肯定就是前面介紹的第一則,馬其頓王國的建國者是阿爾戈斯流亡者的建國傳說。據說因此得以順利出賽的亞歷山大一世,締造了與第一名勢均力敵的佳績。

希羅多德的這段記述極為曖昧。「與第一名勢均力敵」的意思,是並列第一嗎?然而,亞歷山大一世的名字並未被記錄在奧林匹克競技會的優勝者名單中。倘若他的參賽是事實,依他的年齡來推測,也應該是發生在波希戰爭以前,公元前六世紀末的事。無論如何,這一則逸聞的疑點甚多,多數學者認為可能是亞歷山大一世捏造的故事。因為希羅多德曾經實際造訪過馬其頓,他從亞歷山大一世的口中直接聽到這個故事的可能性很高。但是,與希臘最著名的慶典奧林匹克競技會相關的事蹟若是捏造,也很難想象會有人輕易相信。

20世紀被製造出來的歐洲民族——馬其頓人

結語

事情的可信度姑且不談,但從這兩則故事可以看出的是,馬其頓王室為了證明他們擁有希臘人的血統,費盡了多少苦心。因為在波希戰爭後,馬其頓王室加入希臘世界以尋求王國的未來,為了獲得希臘人的接納,他們無論如何都非得證明自己是希臘人不可。


參考文獻:

《亞歷山大大帝》

《歐洲史》

《荷馬史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