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洋鹼、香胰子,清潔用品的進化史。你們那管肥皂叫什麼?


皂莢、洋鹼、香胰子,清潔用品的進化史。你們那管肥皂叫什麼?


我們現在,有著各種各樣的清潔用品,洗衣服有洗衣服、洗衣液、透明皂;洗手有香皂、洗手液;洗頭有洗髮水等等。但是在以前,我們並沒有這麼多類別的洗滌用品,洗衣服、洗手、洗頭用的都是同一種東西,你知道這種東西,是什麼嗎?

中國古老的清潔用品——皂莢

在古代,沒有好的洗滌用品,洗頭洗臉還好,洗衣服是一個純粹力氣活了,只能靠手工搓搓搓,簡直累死個人,為了省力,搗衣杵就被髮明瞭出來。不過,有了搗衣杵,雖然省力了許多,但是衣服依然不容易洗乾淨。大約在秦漢時期,人們發現,皂樹上結的皂莢果實,磨碎了在水中就有大量泡沫,去汙效果特別好,於是皂莢就以清潔用品的身份走入了歷史。

皂莢除了洗衣服之外,也是人們用來清潔自身的用品。最早,人們洗澡的時候用的是搓石。搓石,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搓澡的石頭,一般用火山石或者陶製作,和現在的搓澡巾的功效差不多。後來,在皂莢被用來洗衣之後,發現這個東西不錯,簡單方便,就也用皂莢來洗澡洗頭了。

皂莢、洋鹼、香胰子,清潔用品的進化史。你們那管肥皂叫什麼?


皂莢加工售賣品——肥皂團

宋代的時候,社會經濟大幅發展,城市化程度很高,很多城市居民一方面採集皂莢不方便,一方面他們已經不滿足普通的皂莢那種初級產品,於是肥皂團便應時而生了。專門來經營肥皂團生意的商家,首先將皂莢搗碎細研,再加入不同的香料,製成的橘子大小的肥皂球來進行售賣。這種肥皂團由於在製作時加入了香料,帶有香氣,也被稱為香皂。這種肥皂團售價不菲,成為有錢人專門買來洗臉洗頭的高檔洗滌用品,一直流行到國外的香皂流入我國之前。明朝時的小說《金瓶梅》就有寫到西門慶洗臉時使用“茉莉花香皂”。

洗滌力再升級——澡豆

澡豆其實就和現在的肥皂差不多了,都是利用皂化反應來製作的。澡豆始見於西晉,是用豬胰研磨成糊狀,加入豆粉、香料、藥物粉末等混合製成的小丸子或粉末狀的物品。澡豆有多種不同的製作方法,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中作了詳細介紹,並列舉了多個澡豆配方。《紅樓夢》中也出現過對澡豆的描寫,第三十八回重陽節賈府女眷賞花吃螃蟹一章中,鳳姐“命小丫頭們去取菊花葉兒、桂花蕊燻的綠豆麵子來,預備洗手”。這綠豆麵子,便是粉末狀的澡豆了。

皂莢、洋鹼、香胰子,清潔用品的進化史。你們那管肥皂叫什麼?


工業化時代的產物——洋鹼

洋鹼,其實就是肥皂。因為肥皂是從西方引進的,而且它是具有鹼的一些效用,所以當時它被稱為“洋鹼”。據確切記載,自公元200年開始羅馬人就開始使用肥皂。最開始的肥皂是利用植物油和草木灰來製作的,成本高、產量低,往往只有貴族才能夠使用。1892年,美國化學家漢密頓·卡斯特納發明了以電氣分解食鹽生產工業燒鹼的方法,工業純鹼替代了草木灰作為了肥皂的原來,肥皂的製作工藝進一步簡化,價格也越來越低廉,肥皂走進了千家萬戶。

傳統工藝最後的輝煌、澡豆的升級版——胰子

澡豆的主要成分中,有一個重要的東西,叫做豬胰子。動物的胰腺含有多種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蛋白質以及澱粉,因而有去垢作用。澡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的人對它進行過研究,經過不斷的改進,天然結晶鹼代替了豆粉,同時又加入了豬脂和香料等成分,製成了一種球形或方形固體的升級版澡豆——胰子。這種胰子的化學成分與現代的肥皂相近,受到了大眾的喜愛。

據文獻記載,專門經營胰子的合香樓開設於明代崇禎四年(1631年),而同樣經營胰子的花漢衝在清初已有店面,這兩家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在北京前門外珠寶市路西開著門面。據說,清末的時候,光北京就有胰子店七十多家,而且還有桂花胰子、玫瑰胰子外,還有檀香胰子、茉莉花胰子等各種香型的胰子。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北方人仍管肥皂叫作“胰子”或“豬胰子”,香皂則稱為“香胰子”。

那麼,肥皂在你們那裡,有什麼別的叫法嗎?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