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武林外傳》裡的秀才喻恩泰,據說是當今演藝圈學歷最高的演員,由他飾演《清平樂》中的晏殊,這演員與角色間的契合度倒是挺高的。

晏殊在《清平樂》中一出場就離不開他的老本行,在先帝陵寢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口婆心地阻止宋仁宗與生母相見,讓仁宗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01

歷史上的晏殊威猛剛直,待人誠懇,還樂於提攜後進,像電視劇中的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都是他的學生。到晏殊當上宰相兼樞密使時,這些人都得到了重用。

乾興元年(1022年),年僅12歲的宋仁宗繼位,先帝遺詔由劉太后權掌國事。當時的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都想趁此機會單獨向太后奏事,大臣們覺得這樣不行,到時候分不清哪些是太后的意見啊!

這時候,晏殊創造性地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太后臨朝,用布簾子隔開,臣工們在朝堂之上公開公正地向太后奏事。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此等妙招,一般人還真的想不到。頓時,大臣們紛紛附議,最後劉太后採納了晏殊的這一建議。

晏殊在晚年病重不治之前,得知宋仁宗想來看望自己,他立即寫信予以拒絕。

晏殊去世後獲封臨淄公,賜諡號“元獻”,宋仁宗還為他罷朝二日,也算全了師生情誼。

02

《清平樂》裡,范仲淹和章得象的出場也很早。章得象可是個了不得的角色。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他自宋鹹平五年(1002年)入朝為官,到宋慶曆八年(1048年)致仕,宰相任上幹了八年,躋身官場凡46載。

一生謹言慎行,恪盡職守,從未遭受貶謫。他還有一個侄兒叫章惇,這人更牛逼,暫且留到後面再說。

電視劇第十四集裡,西夏國意圖造反,宋仁宗憂心忡忡。宰相王夷簡和副相王曾雖有能力,但已被貶出京城。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晏殊又已年邁,現任宰相陳堯佐和王隨等人亳無主見,范仲淹雖然為官清廉,但在宋仁宗的眼裡,范仲淹還是缺乏宰執之才的。

范仲淹的一生,從京城到地方又從地方回京城,經歷了三起三落。他在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出場方式很另類:

頭戴斗笠,身穿著布衣,後面馱著一車行李。這樣土得掉渣的裝扮,結果被書院的門人認做是無關閒人,將他趕到一邊去了。

後來,他的兒子範純仁被新黨領袖章惇貶官到永州,想必也是這般狼狽樣。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舊時的永州多為犯官貶謫之地,避遠蠻荒,生活環境極其惡劣。

因此,範純仁的妻子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張口閉口大罵章惇,以解心頭之恨。

某日,範純仁一家坐船出行,碰上狂風暴雨,險些翻船,勉強划到岸邊而全身盡溼。


範艱難地揹著妻子上到河岸邊,去附近老百姓家裡烘烤衣服。看見妻子一副又要開罵的架式,範純仁深怕給老百姓留下不雅的形象,趕緊勸阻妻子說:

怎麼的,難道這也是章惇乾的嗎?!”好在妻子也還識趣,埋下頭烤火沒再吱聲。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03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宰相王安石初次見到章得象的侄兒章惇,相見恨晚的感覺油然而生。

二話不說,立即提拔重用,章惇遂成為改革派的重要人物,成為王安石的左膀右臂。


哲宗元佑元年,宣仁皇太后臨朝理政,蘇軾一年之內獲得三次升遷,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

其弟蘇轍在京為右司諫,兩兄弟聯手,將包括章惇在內的變法派新黨人員全部降職外放,宰相蔡確還首開有宋以來士大夫外放嶺南的先河。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這種做法,讓同為元佑黨人的範純仁都看不下去了,暗自嗟嘆道:

“今日我們開此先例,日後我們恐怕也難免有此下場。”


果不其然,到哲宗親政後,飽受舊黨打擊的章惇當上了宰相,對元祐黨人的清算也隨即展開:

範純仁首當其衝,被貶永州(?),蘇轍貶嶺南,而蘇軾漂洋過海到了海南。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04

章惇性格剛直不阿,屬於有仇不報非君子的狠角色。《宋史》有這樣一段文字:

惇之入相也,張(妻)病且死,屬之曰:“君作相,幸勿報怨。”

章惇的妻子張氏臨死前規勸章惇,冤家宜解不宜結,但章惇絲毫沒有聽進去,而是採取以其人之道,還以其人之身的激進作法。

宋哲宗親政後,啟用章惇為相。章惇欲對去世的司馬光等人開棺鞭屍,對在朝的守舊派大臣一律降職外放。

多情而沉重的歷史故事:春來人比黃花瘦,扶上雕鞍馬不知

這樣,保守和改革的新舊兩派無論誰上臺,都有將對方趕盡殺絕的勢頭。

而在人所共知的“烏臺詩案”中,不難看到,蘇軾既遭保守的舊派嫌棄,又不被改革的新派拉攏,處於兩頭不討好的尷尬境地。

以文怡友,以文會友。關注 更多精彩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