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淺析“詩經”對古琴的理論的影響

《詩經》不僅和古琴有著密切的聯繫,並且對古琴的理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二者之間有著天生的關係。《詩經》賜予了中華文化中不少的藝術手法。琴的理論也同樣如此,其中收錄了許多關於琴論的內容,傳統的琴論中也運用了詩經中提到的比興手法。

比興手法對於古琴理論的影響

琴論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手勢圖。宋代是我們國家最早的手勢圖起源地,也是經典的手勢圖版本。比興手法就是手勢圖中的其中一個運動手法,其中手勢圖一共有三十三幅,十七幅右手圖,十六幅左手圖,每幅分為四個組成部分,分別是指法簡圖,手指名稱,以及指法精義講解,物象圖,其中不少手法都是運用了比興的手法來證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淺析“詩經”對古琴的理論的影響

證明的一種一個便是物象圖名,用特定的手法把彈琴的動作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其二就是興詞,從字面上也能看出來,顧名思義已經和比興的手法相結合了。重點在描寫和抒發個人情感的。主要用賦的形式來描寫圖像。準確的的說明每一個指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哪裡。不僅僅侷限於字面的意思來理解了。

手勢圖由於具體和形象的描寫,受到而來廣泛的關注和歡迎。但是彈奏者對手勢圖的誤解也是在手勢圖的傳承中慢慢積累出來的。其中對手勢的藝名和興詞的誤解最為嚴重。

古代的著作者對於抄取和改正興詞和手勢藝名的過程裡,其中誤解最為嚴重的分為幾大類,一類就是僅僅抄取了行次的四言賦文。然後是隻抄寫興詞的最後兩句,有的為了發展創新,還把興詞點明主旨的語句變成賦語。

單單看這些抄錄的語句是很難體會興詞當中的重要含義。最後就是手勢圖和手勢藝名之間和興詞的匹配有誤。這種情況也是經常會發生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相互抄錄以後,就會變成對原文有了嚴重的篡改。無論怎麼樣都是說明本身抄錄者對其中的意思就沒有完全領會了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淺析“詩經”對古琴的理論的影響

或者是想進一步的神話琴學。但是絕大部分這種錯誤都會出自書商的手下。連部分彈琴的專家都對其有誤解,更何況是其他的廣大民眾了。所以手勢圖的運用了比興的手法這些負面的影響。產生了誤會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儒家把古琴捧得很高,這才是誤解手勢藝名的根源。而比興手法只是替罪羔羊而。

除了指法和手勢的理論,運指也出現了很多的比興手法。《詩經》的比興手法已經被大量的運用到了傳統的古琴,其實也不單單是古琴。比興手法吧枯燥的理論性東西變的很有趣味,讓人非常感興趣。

也實現了音樂理論與書法理論,文學理論以及其他的理論相融變通,這樣可以使對古琴感興趣的讀者更好的體會到古琴理論的意義。雖然在手勢圖中一些內容被歧義了,但是也妨礙不了詩經對古琴所造成的影響。

《詩經》四言句式對古琴理論的影響

在《詩經》的四言句式對古代文學的影響深遠,已經有很多人舉例闡述了,已經成為了事實。從彈琴的要領到古琴的琴銘再到手勢圖興詞。《詩經》中的很多理論也對古琴的理論造成了影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淺析“詩經”對古琴的理論的影響

琴論中的彈琴要領有很多種類,並且也被推廣抄錄了很多。僅僅就句式來說,四字的四言在彈琴的要則裡佔據比較大的比重。比如“輕欲不浮,重欲不粗,拘欲不權”等等都是四言的句式。

四言的句式除了在琴論中的出現,在琴銘中也比較常見。其中之一便是琴名,也就是說琴的名字,本身都是四言 句式。雖然也有三字或者兩字的琴名,四字的沒有了他們的簡潔,但是卻更加的現實除了琴的文化內容。

更加明顯的突出了每把琴的特點和背景。再就是琴身的銘文。歷史上與粗琴身的銘文都是四字式的,從歷史中流傳下來的琴銘也大多是四言的句式。琴銘以四言呈現,語言表達的比較簡單明瞭又有力。如果押韻那更會多一些文學美感。

手勢圖興詞也運用了四言的句式,不但借鑑了比興的手法,連句式都是喜愛的。無論是在言簡意賅還是印刷書寫方面,四言的句式都是比較容易理解和視覺上的享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淺析“詩經”對古琴的理論的影響

可能同樣的因為視覺和容易理解的方面來說,不僅是琴銘,連琴論的標題都是四言的句式。那為何傳統的琴論用四言的句式表達,首先是因為古代的人喜愛作詩,四字的句式可以表達清楚意思,也比較容易記住方便觀看。

在琴論的標題和內容上普遍的運用四字句式,給喜愛寫詩的古人有了強有力的衝擊,使古琴論以及古琴有著更加神聖的意境。

《詩經》詩文句段對古琴的影響

除了比興方式和四言的句式對古琴的影響很大以外,《詩經》中的內容詩句也對古琴論有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詩經》中的各種詩詞語句中典型的還是手勢圖形詞。並且在許多的興詞中也會加入不少的佳言秀句。從史書中的記載來說,有這樣的詩句加入的例子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短短的六句興詞中就有三句用詩詞形容的經典案例,這種融合可謂是無縫連接,毫無違和感。手勢圖的興詞之所以到今天還被傳承為經典,就算中間經過不少的誤會懷疑和詬病,也還是流傳至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淺析“詩經”對古琴的理論的影響

雖然當中引用了比興的手法和四言句式,都給手勢圖添加了不少的色彩。但是在無形之中巧妙的加入了《詩經》中的中華文化經典,以詩詞的形式,更加彰顯了琴論的高端大氣,和對美的追求。

在琴論當中,《詩經》的作用不只是一點點,而且被當做論證有些論點的根據的證據。而這些詩句也就有了被正解和曲解兩種情況。有些詩句的字眼運用也會作為爭論的一點。

首先直接抄寫這些詩句是最簡單方便的做法。史書中記載了這些詩句被抄錄下來並且集中在一起。但是這種抄錄也會存在錯誤的地方,也有許多的抄錄出現錯誤,不知是抄錄者的粗心,還是因為抄錄者的文化水平有限。

就對這些詩詞和琴論之前的爭論能看出,琴論和《詩經》之間的關係並非一般。在文化的交流下,無論是借鑑《詩經》還是直接用《詩經》裡的內容直接當做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這些也不全是為了發展音樂的琴論,多數是為了發展政教的琴論,但是無論怎麼說,中國的傳統琴論都是因為這些個詩句和表達形式方法,變得更加具有文化魅力。

所以說,在《詩經》的影響下,主要是從比興的手法,四言的句式,和詩文的加入,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影響了中國傳統的古琴理論。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淺析“詩經”對古琴的理論的影響

在當時的文化政教的時代中,濃厚的氛圍下,除了在比興手法的影響下以外,對琴論的其他影響可以說是相比起來比較隱晦的。雖然現在古琴和詩經的影響已經沒有封建社會的古代那麼大了,但是從古琴論中也能看出來我們過古代深厚的文化底蘊。

現在的琴論已經不只是當初的政教化下的琴論,都是代表著歷史長河的中的中華文化藝術,古琴是文化的古琴,琴論是文化的琴論。這種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研究和影響,可以讓琴論可以更好的發揚光大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