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先奉上標題裡的問題答案:《詩經·周南·關雎》裡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中,“逑”是“配偶”的意思,並不是人們平常依字面理解的的“追求”之義。

接著我們的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四個漢字,分別是:逑、䢙(一個貝,一個辶)、逭、遯。這四個字都不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內容相對枯燥,請大家堅持下去。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逑。讀qi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逑,斂聚也。從辵,求聲。《虞書》曰:‘㫄(páng,同旁)逑孱功’。又曰:‘怨匹曰逑。’”王筠的《說文句讀》:“《史記》作‘㫄聚布功’,知逑以聚為正義。”逑是形聲字,本義是聚合、斂聚。比如《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為民逑。”《毛傳》:“逑,合也。”鄭玄箋:“合,聚也。”國家富強京師富有,人民歡聚安居樂業。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惠此中國,以為民逑)

本義之外,《說文》又有另一義:“又曰:‘怨匹曰逑。’”就是配偶。《玉篇·辵部》:“逑,匹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逑為怨匹,而《詩》以為美詞者,取匹不取怨也。渾言則不別,析言則別。”逑的另一個意思是怨匹,但《詩經》多以為美詞,只取匹而不取怨。怨匹放在一起就是“配偶”的意思,分開講,則怨與匹是兩個意思。實際上,配偶多是歡喜冤家,你看,在古漢語裡,配偶就是“怨匹”。《詩經》裡用到這個意思時,用的也是好的意思。

比如《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逑,匹也。”逑,就是配偶的意思,不是追求的意思,這句詩的大意是:純潔美麗的好姑娘啊,真是我的好配偶(對象)。又比如明代徐渭的《槎海篇》:“彼美機上婦,踄梁乃其逑。”用的也是配偶的意思。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又指匹配。比如《漢書·揚雄傳上》:“乃搜逑索耦皋、伊之徒,冠倫魁能。”顏師古注稱:“言選擇賢臣,可匹耦於古賢皋陶、伊尹之類。”於是蒐羅能夠與皋陶、伊尹相匹配的賢才。

此外,又用同“訄”。急迫的意思。《爾雅·釋訓》:“惟逑,鞠也。”邢昺《爾雅疏》:“惟,念也;逑,急迫也。”王引之《爾雅述聞》:“逑與訄同。”《說文解字》收有訄字。稱:“訄,迫也。”未見典籍有使用句例。

逑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逑字的小篆寫法)

2、䢙(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字形為一個貝,一個辶)。讀bà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䢙,(褱+攵,同‘壞’)也。從辵貝聲。《周書》曰:‘我興受其䢙。’”形聲字,本義同”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攵部》曰:(褱+攵)也。䢙與敗音義同。”現在版本的《書·微子》中,這一句話,寫作“我興受其敗。”(殷商將要敗亡,)我們都會承受災難的意思。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微子之墓)

此外,䢙又指散走。《玉篇·辵部》:“䢙,散走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䢙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䢙字的小篆寫法)

3、逭。讀hu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逭,逃也。從辵,官聲。(兆+雚),逭或從雚,從兆。”(兆+雚)是逭的異體字。逭是形聲字,本義是逃,避。《爾雅·釋言》:“逭,逃也。”比如《書·太甲中》:“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孔傳》稱:“逭,逃也。”上天造成的災禍,還可迴避;自己造成的災禍,不可逃脫。又比如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人主失人心則亡,此必然之理,不可逭之災也。”用的也是“逭”的本義。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蘇軾像)

本義之外,逭還有其他用法,比如(1)免除。《舊五代史·漢書·劉銖傳》:“惟劉銖之忍酷,又安能逭於一死乎!”以劉銖的殘忍與嚴酷,又怎能免於一死呢!

(2)更迭。《玉篇·辵部》:“逭,迭也。”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督撫·巡撫久任》:“願奪官以逭其罪。”以官職更迭罪責。又用作改易。《玉篇·辵部》:“逭,易也。”明代徐霖《繡襦記·汧(qiān,地名,河名)國流馨》:“有惡必懲,不以貴而少逭;有害必勸,不以賤而或遺。”即用此義。

(3)行。《方言》卷十二:“逭、逳,轉也;逭、逳,步也。”郭璞注稱:“轉相訓耳。”《廣雅·釋詁一》:“逭、逳(yù,行走),行也。”王念孫《廣雅疏證》:“逭、逳者,《方言》:‘逭、逳轉也。’‘逭、逳,步也。’皆謂行也。”

(4)週轉。《方言》卷十三:“逭,周也。”郭璞注稱:“謂週轉也。”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謂物轉於地,人在地轉,皆逭。”

逭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逭字的小篆寫法)

4、遯(遁)。讀d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遯,逃也。從辵,從豚。”這個解釋應當認為是會意字,但後人有爭議:徐鍇《說文系傳》作“從辵,豚聲。”田吳炤的《說文二徐箋異》有:“《孟子》:‘如追放豚。’遯既從豚,可從會意。”王念孫的《讀說文記》:“遯字古音豚,故從豚得聲……今削去‘聲’字,非是。”《說文·豚部》:“豚,小豕也。從彖省,象形。從又持肉,以給祠祀。凡豚之屬皆從豚。豚,篆文從肉、豕。”照此分析,遯既可以算是會意字,又可視作形聲字。會意為小豬跑掉,形聲用“豚”聲。遯的本義是逃遁。

遯用同“遁”,現代漢語一般認為“遯”是“遁”的異體字。關於遁,我們已經在第251課詳細討論過。

《玉篇·辵部》:“遁,退還也,隱也。遯者,退也。”《易·序卦傳》:“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事物不可能長久安居於一個處所,所以接著是象徵“退避”的“遯”卦;“遯”是退避遠去的意思。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上天下山的遯卦卦象)

《後漢書·逸民傳·戴良》:“(良)再辭司空府,彌年不到,州郡迫之,乃遯辭詣府,悉將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李賢注稱:“遯,遜也。”戴良再辭司空府的職位,滿一年他也不到任,州郡催他,他才借遁詞(或謙詞)到府,又送走妻子和孩子,等到妻子在路上,他便也逃入江夏山中(最後得享高壽終)。再比如清代王闓運《御夷論一》:“主德朝明,而夷類宵遯。”也是逃遁的意思。

遯字的小篆寫法:

《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字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遯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67課,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