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汤唯和窦唯经历仿佛,结果迥异。


汤唯的生活够不着,窦唯的生活做不到,一代又一代文青,就在这两条道路间徘徊,一直走到不再文艺的年纪。


——————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究竟能有多大呢?


比如窦唯,仅凭一辆电动车,就轻松登上汪峰老师总也上不去的新闻头条


几天前,有网友在北京南锣鼓巷发现了这位昔日摇滚明星的踪迹。在抓拍到的照片里,窦唯骑着一辆不起眼的电瓶车,发际线早已退无可退。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就是标准的北京买菜大爷打扮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在北京南锣鼓巷,窦唯骑着摩托。


但在文青眼里就不一样了,他可是窦唯,他可是窦仙儿


曾经的巨星骑着电瓶车驶过四月的北京街头,还有比这更摇滚更酷的事儿吗?


窦唯上一次上头条,同样是因为交通工具:他在地铁车厢里被网友拍到,头发稀疏,一脸沧桑。早就半隐退的窦唯,只要出现在公众面前,还是能引起一阵讨论,谁让他曾是那么多文青的男神?


在中国文青的心目中,另外还有一个公认的女神:汤唯


她的形象知性、温和、淡雅、有分寸感……总之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和她气质接近的女星。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从《色戒》开始,汤唯就坐实了文艺女神的形象。


就在窦唯骑车穿梭于首都街头的时候,汤唯的新片据说入围了戛纳。


他们曾经有相似的起点,曾经受到同一类人的追捧,但最终却走上两条迥异的道路。而这两条路,也是在中国,大多数文青的宿命


两种文艺青年,都在世俗世界遭遇劈头盖脸的惩罚

——————


汤唯为什么广受欢迎?据说,有制片人说过一针见血的大实话:“汤唯可能是中国大陆女演员里唯一看上去像是念过书的人。”


汤唯的这种气质,早在十几年前就被话剧导演赖声川发现,他让汤唯在当年的《如梦之梦》里饰演了“5号病人”的妻子,临走时还嘱咐制作人袁鸿“好好照顾这个小姑娘,别让她跑歪了路”。


李安在回忆《色•戒》选角时也说:“我就看到她气质很像以前的国文历史老师,现在两岸三地的年轻人中都找不到了。”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电影《黄金时代》里,汤唯饰演萧红。


外型上天生的文艺范儿决定了她的戏路,《色•戒》、《晚秋》、《黄金时代》……落魄却心怀美好的女青年总能被她演得不卑不亢,连《西雅图夜未眠》里的小三都因此得到观众原谅。


再说中年发福的窦唯。20年前的小窦还是帅的,至少长相让高晓松嫉妒:“人一上台全场都炸开了,我就在底下想,我什么时候能这样。”


少年窦唯的意气风发90后无缘见到,那是个台上张狂、台下也张狂的北京小爷。懂南派北派的民乐,唱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会跳霹雳舞,至于“黑豹”的那段历史,早就随着与天后的爱恨情仇散播到00后的朋友圈了。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曾经让高晓松嫉妒的窦唯。


汤唯的文艺是“岁月静好”,窦唯的文艺是“我牛逼啊”。两种完全不同的文艺门派,却都在世俗世界遭遇了劈头盖脸的残酷惩罚。


各种磨难却加速了汤唯文艺女神的养成步伐。她在李安推荐下,得到去伦敦音乐戏剧学院进修的机会。在那些流传网络的鸡汤文里,她是啃着面包读英文,街头卖艺赚钱的落魄女明星,在泰晤士河和伦敦眼的衬托下,有了感动小清新的浪漫和悲壮。


相比汤唯,窦唯的磨难似乎都是自找的。在众叛亲离和得过且过间,他总是选择hard模式,给自己添堵,也给别人添堵。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今天高晓松老师终于和窦唯差不多了。


在黑豹最风生水起的时候,他抢了哥们的妞儿,签下不平等条约“不在公开场合唱黑豹的歌”,离开乐队。他在几个女人间犹豫不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背负“出轨”骂名。


在唱片业还算景气的时候,他不唱了。他说:“我退出了歌坛,而转做音乐,那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精神世界的出口。”


汤唯的文艺是世俗接受的文艺,

窦唯的抗争是和世界的抗争

——————


的确是两个不同的文艺门派,一个自强不息,一个“no zuo no die”。同是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走过一遭,今天两人的境况天差地别。


汤唯嫁给了把她拍得清新脱俗的韩国导演金泰勇,对方不是富商,也不是娱乐圈一言九鼎的大佬,但总体上门当户对,文艺气质还很搭调。


“汤唯”两个字的票房号召力还算不错,至少不用像前辈赵薇那样,要花上好几年的功夫才能重拾大导演对她的信任。品牌代言一个接着一个,面包不用再啃了,名表、华服,只要她开口,就会有人送货上门。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汤唯的第一部电影《警花燕子》,文艺的气质还没有确立。


从始至终(尽管还没剧终),汤唯的文艺路线都是被动走出来的。她没那么执着,考不上表演系,就去考导演系;喜欢舞台剧,但也不放过在电视上露脸的机会。


她并不安于被粉丝和文艺青年津津乐道的卖艺生活,只是她不得不谋生,或许这是一位尚有底线的文艺工作者所能选择的最体面的方式。


她一直在努力,期待着早一点回到这个圈子的中心地带。一旦回来,她果然很快适应,并聪明地用“文艺青年”的定位包裹好自己,路线清晰,事半功倍。


相比之下,窦唯的活法确实丧气。作为北京土著,作为曾经摇滚圈数一数二的腕儿,作为有才华有人脉的老炮,他本应活得更好。天时地利人和,却自甘堕落,这是被成功学和鸡汤文教化的世俗世界最无法忍受的活法——有那么好的资源和条件,你凭什么糟蹋?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窦唯的地铁照。


之前的“地铁照”曝光时,也有人站出来替窦唯喊冤。


一眼望去,这些人基本有以下特征:高学历,读过菲茨杰拉德也读过王小波,听过摇滚,喜欢李健,有份体面的工作,就算赚得不多也基本能人模人样地活着,基本有品位,微博基本来自iPhone6客户端。总而言之,在世俗生活中已经悠闲上岸的文艺青年。


窦唯让他们想起“饭都吃不起的梵高,遭人白眼的卡夫卡,大半辈子没被女人瞧上的博尔赫斯……”他们讨厌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借着窦唯,刚好能与他们鄙视的“世俗”划清界限。


现实是怎样呢?


窦唯带着老爹和女儿做着多数人听不懂的《潸何水》,闲来无事就写生画画,小女友从80后换到90后,骑着小摩托,载着眼前人,一溜烟消失在红尘里


多数为窦唯抱不平的人想过的是汤唯的人生。汤唯的文艺是世俗世界里的文艺,大众定义的“成功”她一样不少。文艺让她身上少了女明星故有的媚俗和轻浮,却多了张定位清晰的标签,一箭双雕。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谁都经历过文艺的年纪,但谁都不会一直文艺下去。


为窦唯的辩驳大多是在成功学评价体系内的辩驳,你看,梵高、卡夫卡和博尔赫斯不是都已经名垂千古了吗?文艺青年捍卫的是未来能留下身后名的窦唯,而不是眼前这个活在评价体系之外的窦唯。


汤唯的人生精彩、励志,文艺青年从她身上看到了“不背叛自己却也能得到认可”的希望,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成为今天的汤唯。


窦唯配得上不与现实妥协的傲骨,好友张亚东也一边敬重他,一边赚着娱乐偶像的钱吃喝把妹。窦唯是那些拥护者的精神图腾,他们从他身上回忆着单纯的往昔时光,企图在现实的诱惑中守住底线。


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窦唯在1994年的红磡演唱会上。


汤唯的生活够不着,窦唯的生活做不到,一代又一代文青,就在这两条道路间徘徊,一直走到不再文艺的年纪。


上网搜一搜,有关汤唯的访谈、报道、自述、写真,一抓一把。而窦唯呢?去年难得在知乎说了两句话,就引来网友里三层外三层的点赞围观。


那个被逼急了就烧掉记者汽车的窦唯,这么多年来还是没有改变他沉默的习惯。就像1994年,香港红磡的摇滚演唱会上,何勇忘情地唱着《钟鼓楼》,窦唯在旁边伴奏。何勇大喊着向观众介绍:“笛子窦唯!窦唯!”


那时还眉清目秀的窦唯没有说话,他只是握着笛子,默默吹奏自己的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