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古代的3D、威亞?

故宮,想必很多人去過,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故宮藏著現代才有的科技技術呢?例如3D還有威亞,讓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吧

倦勤齋,大家應該只聽說過名字或者是在門口徘徊過,因為倦勤齋是故宮的未開放區域,我們有幸能在《上新了,故宮》裡一睹倦勤齋的芳容。

倦勤齋是第四重院落裡最為奢華的建築,在御花園的最北端。這是乾隆當太上皇以後的住所。乾隆曾在符望閣內題詩中寫“耆期致倦勤,頤養謝喧塵”,也是表達自己退位後的期望,倦勤齋的名字也得於此詩。不過乾隆做了太上皇后並沒有真正地交出手中的權利,所以也並未在這裡居住,更多時間這裡成為乾隆聽戲消遣的場所。

說了這麼多,心急的看客們是不是像問這跟3D有什麼關係嗎?

別急,請聽我慢慢道來

倦勤齋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內簷裝修部分,東五間和西四間各有千秋。東五間的裝飾工藝以竹黃和雙面繡為最。西四間最重要的裝飾是170平方米的通景畫。是由歐洲傳教士畫家郎世寧借鑑了歐洲教堂中的天頂畫和全景畫的形式而移植於清代宮廷內的。

倦勤齋內最令人矚目的是室內頂棚及西牆、北牆上滿繪的圖畫,而且這些圖畫保存得比較完好。

什麼?古代的3D、威亞?

什麼?古代的3D、威亞?

站在戲臺門口的正中間抬頭往上看天花上的紫藤蘿,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樣,3D的感覺,而且還是肉眼3D

什麼?古代的3D、威亞?

這幅圖呈現出來的紫藤蘿是傾斜的,換另一個角度看,它就是立體的

是不是有種牛逼哄哄的感覺,要獻上膝蓋了。

來了!來了!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什麼?古代的3D、威亞?

大家都知道乾隆是個戲痴,所以他修建了很多各戲臺。規模宏大的暢音閣,就是專為重大節慶演戲時所用,在此演出的戲曲大多是歌舞昇平的吉祥神仙戲。而神仙戲就避免不了要上天入地,那麼在古代又沒有威亞,怎麼實現“上天入地”呢?

看這裡~

什麼?古代的3D、威亞?

暢音閣

什麼?古代的3D、威亞?

暢音閣剖析圖,三層都是相同的

什麼?古代的3D、威亞?

重點是上面的藻井

什麼?古代的3D、威亞?

絞盤

我們結合上面的四張圖來看,暢音閣的藻井是可以活動的,三層的藻井都是相同的,演員通過圖四的絞盤,把繩子綁在身上,通過轉動絞盤來實現戲曲中的“上天入地”。

這不就是現在的威亞嗎?有沒有一種驚歎的感覺?

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你今天學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