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借助媒体“危”中求“机”

 根据马太效应,20%的优秀企业占80%的市场份额,一个企业最大层面的共识是文化和企业标准,这个企业才能传承自己留下的固有基因。而留下自己固有基因的痕迹的重要方式就是重视品牌的推广,如何在疫情期间,运用好线上媒体资源,做好品牌的推广,危机对每一个行业的影响不同,如何积极应对危机,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寻求机遇,不同的企业应对措施也不同。

  4月11日,第四届“大联盟大反攻,助力1亿实体人”全球连锁节,第四场主题论坛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将在线分享。

  危机红利行业,撸起袖子,加油干

  尤其疫情的特殊性,对于一些企业本身就处于红利行业,比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O2O到家电商、健康药品等等,他们应对危机方法是:加油干!努力多卖产品,同时多做品牌宣传,抢占用户心智,为以后的市场竞争奠定地位。

  行业的头部企业,加速市场垄断

  当前深受疫情的影响,各个行业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对于行业龙头企业,具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资金储备,人才优势等,更容易应对危机,而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则举步维艰,不得不逐步退出市场。现在正是加速行业洗牌,优胜略汰的时期。

  正如美国的可乐品牌有100多家,汽车品牌有200多家,在几轮的危机之后,都只剩两家巨头收割市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会让行业份额向头部集中,形成双巨头或者多巨头格局。每一次危机都是暂时的,头部企业要抓住危机的窗口期,适度逆势发展,抢占市场份额,投入广告,进一步树立品牌的地位。

  没有行业领导品牌的企业,要趁机上位

  对于分散度高的行业,也是一个机会,企业可以低价投放大量广告,拉开和竞争对手的距离,奠定地位。危机是没有分出胜负的行业,奠定领导品牌的最佳窗口期。因为这个时候整个社会都没有钱投入,媒体价格最低,只要这时候投入,就可以享受危机的红利。

企业如何借助媒体“危”中求“机”

  没什么机会,你就策划品牌流量红利

  如果企业不属于以上三种危机红利,那企业自身就需要思考品牌流量红利的制造方式。此次疫情造成餐厅关门,西贝公布帐上现金只够发三个月工资,引来多方关注,抢占了品牌流量红利。老乡鸡通过对员工的关爱,手撕员工不拿工资的请愿书,抢占了品牌流量红利。这两个案例特别优秀,最后,海底捞再出来做公关时,热度就不够了。

  比如第一个提出给商户减租的是万达,第一个提出降价卖房的是恒大。

  甚至连危及公关做好了,也能有品牌的流量红利。比如新潮传媒通过对危机公关的处理,也成了疫情期间的网红企业。公司减员消息被员工外泄给媒体后,各种负面报道接踵而至。于是公司紧急成立公关小组,两小时内开放了CEO内部讲话,向社会致歉。通过积极的危机公关,新潮传媒联合海泉基金共同捐出130万元的医用物资和上亿元的媒体公益广告。获得了社会的谅解和2.5亿人次的阅读。还有向爱心企业捐赠100亿品牌广告。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在此次危机中,公司困难巨大,也没有获得什么红利发展的机会,但产品和商业模式是市场接受的,这时企业就要踩死刹车,控制现金流,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包括全员营销、融资、减人、降薪、砍产品线等。

  少输当赢,从头再来

  每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每个企业也都有生命周期,如果你的企业受危机影响巨大,而且商业模式和产品已经没有竞争力,现金流又难以维持生存,回力无力,企业就应考虑少输当赢。及时止损,重头再来,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企业如何借助媒体“危”中求“机”

企业如何借助媒体“危”中求“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