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百香果套種藍靛“空閒地”變“致富地”

近年來,三合街道苗龍村積極推廣“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結構和林下套種經濟作物的複合經營模式,發展百香果、藍靛、朝天椒等短、平、快產業,讓“空閒地”變“致富地”。

三都:百香果套种蓝靛“空闲地”变“致富地”

這些天,三合街道苗龍村百香果套種藍靛種植基地裡熱鬧非凡,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60餘名務工群眾在基地裡搶抓晴好天氣,栽種藍靛,並給種植好的百香果搭鐵架子,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三合街道苗龍村黨支部書記李正堂說:“經過調研之後發現我們苗龍村的周邊有一片閒置的空地,我們就決定來發展短、平、快的產業。”

務工群眾周道霞,之前在附近礦場務工,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工廠還未開工,得知村裡的基地需要人手種植藍靛和百香果,她第一時間就跑到村裡報名。

三都:百香果套种蓝靛“空闲地”变“致富地”

三合街道苗龍村村民周道霞說:“以前我們也是在附近務工,今年沒有事情做,我們就跟村裡面的種苗,種點辣椒,找點生活補貼。”

眼看著村裡原本的空閒地逐漸變成了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致富地”,產業逐步擴大,村支兩委對基地發展信心十足。

三都:百香果套种蓝靛“空闲地”变“致富地”

“現在我們基地主要種植的就是南板藍根和百香果,目前這塊基地帶動了我們68戶貧困戶,年終實現保底分紅6.6萬元,同時也解決了我們苗龍片就近務工,每天在基地務工的人平均在60人左右。”三合街道苗龍村黨支部書記李正堂。

三都:百香果套种蓝靛“空闲地”变“致富地”

近年來,三合街道苗龍村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結構模式和林下套種經濟作物的複合經營模式下,共計推廣栽種百香果、藍靛、朝天椒等400多畝,帶動周邊的貧困戶、農戶共計60多戶就近務工,在助推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更多村民和貧困戶增收致富。

END

審校:縣融媒體中心 韋榮整

編審:縣融媒體中心 蒙家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