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一個自由寫作者的日記》7

9月7日 陰雨

昨天Lake那邊有了回應。她把《小寶》推薦給她做導演的朋友看。他朋友看完劇本後。說,沒有波瀾起伏的《小寶》不合適拍成商業片,比效適合拍成文藝片。他的判斷跟傑想的一樣。另外,他還建議傑通過“青年導演計劃”嘗試一下。

順著他的提示,傑在網上查了一下“青年導演計劃”。參加這個計劃的先決條件是,參賽者必須提供一個短片。傑可是什麼都沒拍過啊,更不要講提供什麼短片了。因此“青年導演計劃”這條路行不通。

傑昨天把《小寶》發送給了他知道的所有平臺,和他認識的有可能幫他把劇本賣出去的所有朋友。接下來又是漫長的等待期嘍!

專欄《一個自由寫作者的日記》7

《戀戀風塵》海報

昨天傑把《戀戀風塵》從頭至尾又看了一遍。因為故事早已知道,所以這一遍傑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故事的講述方式,和攝影技巧上。

整部影片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愛情故事,實際上講的卻是七十年代臺灣偏遠地區的青年離家到臺北打拼的這一段往事。個人、家庭、時代是構成這部影片基本的敘事結構。

光有巧妙的敘事結構,沒有真實的細節做為支撐,最後出來的影片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妙就妙在,候導對那些看適無用的鏡頭的取用。在候孝賢那高超的場面調度下,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還頗有幾分詩意,和回味無窮的意思。例如,片中阿公哄孫子吃飯那場戲。我猜一般導演都會把這場可有可無的戲給刪悼。刪悼這場戲也不至於傷筋動骨,大到影響整個故事完整的程度嗎?況且,編劇教科書上也正是這樣教的啊——不能展示人物信息,無法推進故事發展的場景都是多餘的。刪悼。

《戀戀風塵》這部電影中的攝影,能讓觀者強烈的感受到,候孝賢所特有的那種,俯視人間悲喜,卻不動聲色的蒼涼感。

專欄《一個自由寫作者的日記》7

《戀戀風塵》劇照

在“土法煉鋼”中學會拍電影,修成一代大師的候孝賢,講過一句話大意是:“電影是講不通的,得去拍,拍得越多才有可能越好。”

候孝賢的電影人生,好像印證了一句名言:“實踐出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