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晏殊,字同叔,江西撫州人。晏殊從小聰慧,生在百廢待興的北宋前期,百姓安居樂業,再加上宋對文人的重視,使得晏殊從小就備受關注。

晏殊,14歲中進士,開始了他的官路,20歲做同判太常禮院,之後一路高升,直至宰相,一生都在“輔道聖德,憂勤國家”的他,乃當代的楷模。他一生寫了幾萬首詩詞,例如《蝶戀花》、《浣溪沙》等,是“北宋倚聲家之祖”。他的人生,沒有經歷戰爭或懷才不遇,這樣的機遇,成就了他今後的輝煌。

晏殊: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晏殊早年家裡還不熟是很寬裕,生活樸素,閒時也只能在家讀書寫作,加上天資聰穎,正值到太子趙禎讀書的時候,皇帝看遍群臣,覺得晏殊基本合適,於是欽點晏殊給太子講學。晏殊作為老師,教教的好不好,看後來的宋仁宗就知道了。這只是晏殊當老師的開始。

除了這個太子學生外,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歐陽修,有後世同做宰相的女婿門生韓琦和富弼,可見晏殊這個老師有多牛。

以上也只是小打小鬧,還有更歷害的在後面。

宋仁宗天聖五年,晏殊被貶應天府(今商丘)知府留守南京。

《宋史·晏殊傳》載:“坐從幸玉清昭應宮從者持笏後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齒,御史彈奏,罷知宣州。數月,改應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晏殊在被貶知應天府後,最卓著的功績就是從大辦應天學府。自從唐滅,天下的學府都不成氣候,晏殊成了大宋學府的第一人。延請剛好回家守孝的范仲淹主管學校以教生徒。不僅如此晏殊還“高薪”聘請名流如王洙、韋不伐等來學府教授。晏殊還給貧困學子免學費,鼓勵寒門子弟讀書,考取功名,報效朝廷。天聖六年十二月,在晏殊的諫議下,朝廷還“詔免應天府書院地基稅錢”。這樣勞心勞力的發場學府,成效也是很明顯的,學生“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臺閣,蓋翩翩焉,未見其止”。據傅璇琮《宋登科記考》載,天聖五年這年,應天書院就有王堯臣、趙概、王素、文彥博、韓琦、吳育、彭思永、梅摯、馮璪等進士及第。”

晏殊: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宋仁宗在任期間,是政堂最清明的時期,是文壇最燦爛的時期,能人倍出,這絕大多數都有晏殊的功勞,他教導有方,明眼辨人,唯才是舉,是宋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