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帽”是防護手段,還是形式?疫情版的“掩耳盜鈴”在上演!

隨著新冠疫情好轉,各地學校已經逐步復課,為了做好校園的防護工作,各地區可謂是煞費苦心:師生佩戴口罩、測溫進校園、每日雙檢、放學消毒……除了常態的教學工作,疫情防護,更是責任重於泰山。

近日,杭州再現防護奇招,學生的“一米帽”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風光一時無兩。不妨一睹風采

“一米帽”是防護手段,還是形式?疫情版的“掩耳盜鈴”在上演!


有支架,有配重,如果走起路來,兩頭顫巍巍,就像極了宋代的官帽。

究竟是有效的防護手段,還是引人眼球的形式?

關於新冠病毒的傳染強度,一直尚無明確的定論,相隔一米,究竟是不是安全距離,也需要科學界進一步研究加以佐證。這種狀態下,“一米帽”的橫空出世,顯然只能起到“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安慰效果。

從“一米帽”的構成來看

以橫向為主,只能保證學生左右間隔,至於身體前後的距離,“一米帽”則等同於零,而兒童之間的交往互動,更多是正面接觸,不經意間,就會面面相對。這樣的話,不如在“一米帽”上再來一條縱向橫樑,形成“一米十字帽”,或者直接做成玻璃罩,全身保護,豈不更好。

從學生在校園中的活動情況來看

“一米帽”的作用似乎也只是微乎其微。一間教室40多人,如何容得下這麼多的“一米帽”?廁所的空間更加狹小,“一米帽”來回穿梭,就不要上課了;杭州地區在學校用餐的學校,不在少數,口罩一摘,“一米帽”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實在難以保障。

網絡上,所看到的正面宣傳照,孩子各自安好,端端正正,應該屬於典型的擺拍,這並非兒童的本真狀態。下了課,瘋起來,管他什麼“一米”不“一米”呢!即便頭戴“一米帽”,照樣阻礙不了他們的簇擁、圍聚……

所以,疫情防護,根本還在於學校的管理、教師的護導,絕不是一頂“一米帽”能夠解決的。

或許有人會說,“一米帽”戴著,總歸會好點吧!

不錯!如果說,學校強化管理,教師加強護導,戴著這頂“一米帽”倒不會添亂子,或者說多多少少,能夠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這或許是很多人明知作用不大,但卻堅持為之的原因。“掩自己耳朵”,對於“防止別人聽見鈴鐺響聲”,並無作用,這是除了“掩耳盜鈴”故事中那個傻蛋之外,每個人懂的常識。

“一米帽”是防護手段,還是形式?疫情版的“掩耳盜鈴”在上演!


但就是有人要刻意為之,這樣可以表明,有的人對疫情防護很重視、很上心,下了多少工夫、花費多少腦筋。

畢竟這是一個注重宣傳的社會,有創意、有新意,是評價工作的重要標準,而實效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如果面對創意十足但效益不大之舉,能夠斷然否決,我為之點贊。

疫情下的復課,不需要這種“掩耳盜鈴”的形式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