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彪悍的比喻:孩子是毛坯房,家長是業主,老師是裝修師傅!

每次有孩子作業不做,或者打架扯皮,老師請家長來,開場白總是:感謝您來……感謝您支持老師的工作,感謝您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也相信這個邏輯。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情,家長只是配合者……

其實,這個邏輯好奇怪。


01

打個比方。


您的孩子,是您傾注全家幾十年積蓄購買的一套房子,老師,就是您請的裝修師傅,這房子的所有權是您的,裝修得好,您住幾十年,舒心放心有面子……裝修師傅,肯定也想把房子裝好,這是責任所在。


對應到學校教育,就是五十套戶型不一的毛坯房,交給一個裝修隊了……包工頭就是班主任……


裝修過程中,如果房主來看裝修效果,應該是什麼態度?


會不會是裝修師傅說,感謝你百忙之中來關心您的房子?


義務教育階段,就是包工包料固定工期,不管房型區別,所以,肯定會出現,有的房子,材料過剩,有的房子,材料不足,或者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需要補充……


裝修師傅給您打電話,說,您家的水龍頭型號不對(作業質量差),要不要來看看,考慮換一個?


您是不是應該馬上買個新的送過去?(加緊督促孩子作業。)


您會不會和裝修師傅說,我很忙,麻煩你把水龍頭勉強安上去就行?(不管是抄作業還是在培訓班糊弄作業,有作業就夠了,家長就簽字已查。)


一個彪悍的比喻:孩子是毛坯房,家長是業主,老師是裝修師傅!

02


如果你這樣,會如何?


會繼續安裝不好的水龍頭,等你將來住進去了,隔三岔五出問題……淹水的是你的房子,煩心的是房主……


裝修師傅會如何?無奈搖搖頭,早說過了,房主不管嘛……


如果經常這樣,裝修師傅就知道房主的個性……不在乎,反正把房子裝完就行。


五十多套毛坯房,一個裝修隊,房主經常來看看的,師傅肯定也過細些吧。


你等著交房的時候再來抱怨燈的位置不理想,地板的顏色不喜歡,有用嗎?

包工包料的工程,六年級畢業了,你再想糾正什麼,好難好難……


一些埋在地板牆壁裡的水電工程(個性品質),已經成型,如果要改動,那是破釜沉舟的大工程了。

03


絕大部分裝修師傅肯定是負責的,希望把工程做好,自己面子有光。僅僅是榮辱和職業素質。(包工包料嘛,也不多拿一分錢)尤其是水電工程,憑良心和手藝。沒幾年,看不出好。


最重要的是,誰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是家長,不是老師!


最近一直在處理幾套房子的漏水問題(幾個淘氣孩子每天都有新麻煩讓我解決),工期接近尾聲,無法大的改動了,只能修修補補……


哎,有的房子,真是水電皆名牌(個性好,習慣好),軟裝有品味(課外書有層次)……


有的房子,估計房主是想著不自己住,出租的?(不繼續讀書,想走其他途徑)。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奇怪的比喻,但是仔細想想,好像也是很有道理的。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校配合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家校配合的越好,孩子的成長越健康,反之,就會出現一系列不良的連鎖反應,甚至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家長的,不是我們老師的,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我們老師在求你,而是你的義務。


家庭教育往往比學校教育更容易影響孩子的人生。


一個彪悍的比喻:孩子是毛坯房,家長是業主,老師是裝修師傅!


04


的確,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家長,我們一起成長!


有人說:“老師和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到達勝利的彼岸。”


教書的是老師,孩子從老師身上學到知識,學到紀律,學到規則。


育人的是家長,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幸福,得到安全,得到品格。


世上從來沒有完美,再好的老師,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但老師始終懷著一顆為孩子好的心在盡心盡力。


再好的家長,也需要不斷進步,從來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尋找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再優秀的孩子,也需要不斷成長。知識是無限的,但每一張試卷的考試內容是有限的,每一天學習的東西是有限的,所以,永遠不要驕傲。


不要高估自己,不要低估對方,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只有當老師和家長合力匯成一束光,才能照亮孩子未來的路。


老師做好領路人,家長做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