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特牛在非洲淘金的日子

有钱做好事、没钱做好人;不偷不抢,凭本事吃饭,这一直是特牛的为人准则,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辛苦,特牛始终坚信一句话——只要肯流汗,再苦再累终究会有口饭吃。

上林县特牛在非洲淘金的日子

半年前,特牛去了非洲,那是一次遥远的旅途,也是特牛第一次背井离乡......

刚到非洲那会,由于老板当时没找到合适的矿地,特牛和同行的几个工友只得暂时安顿在小镇上的一家旅馆,不同于在国内,由于语言不通,几人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房间里,每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这一呆就是两个多月。

好在这里的吃住条件都比较不错,除了刚开始有些水土不服,没多久特牛便逐渐适应了下来,只是这样漫无目的的日子让特牛心底很不踏实,毕竟自个是淘金来的,无休止的等待实在是一种无形的煎熬。

上林县特牛在非洲淘金的日子

在苦等了将近三个月后,特牛一行几人终于进山了,之前的种种担忧也都一扫而空。

皮卡的呼啸声划破空气,闷热的气流从半掩的车窗一股脑的灌进车内,坐在后排的特牛一言不发的凝望着窗外,思绪随远处的山丘起伏。

上林县特牛在非洲淘金的日子

这里的山并不高,但却树高林密,周围的灌木丛中夹杂着参差不齐的芭蕉树,当皮卡驶出蜿蜒的公路,接下来便是泥泞崎岖的山路,与其说是山路不如说是黄泥路,皮卡艰难的在丛林穿行,不时能感受到车轮打滑带来的剧烈震颤与发动机传来的沉闷轰油声,起初偶尔还能遇见到一些黑人及小孩,可越是深入越是廖无人烟,目光所及山丘连绵郁郁苍苍,这让特牛忽然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在深山淘金的日子里,条件真的挺苦,但对于混了多年工地的特牛而言,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由于地处深山老林,手机信号很弱,而且还分时段,这让本就无聊的日子更加“无聊”,语言不通加上陌生的环境,寂寞空虚冷是特牛最深的感触,好在老板隔三差五就买猪回来宰,经常能打打牙祭,除了难见到青菜,伙食并不差。

上林县特牛在非洲淘金的日子

而特牛最怕的是(空气突然的安静,朋友突然的关心...)——机器故障、工地没水、燃油用尽以及当地突击检查(当然还有遭遇抢劫),一旦遇到其中一件,工地就不得不面临停工,而停工也意味着当天没有提成(个人0.5~1%),对于特牛这样单纯打工的而言,工资往往只是保底,个人提成才是希望;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无干股)的呗侬明明工资在1万左右,但一年却能有二三十万收入的主要原因,淘到的金多,个人提成(收益)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按照呗侬的话来讲就是——在非洲有提成才有搏!

上林县特牛在非洲淘金的日子

起初,特牛所在的工地还算顺利,几人分成白、夜两班轮值看守机器(另雇请当地黑人干活),一个月平均下来在200克左右/天。

上林县特牛在非洲淘金的日子

直到疫情全球蔓延,当地开始全境“封锁”,形势也随之变得复杂,由于时局动荡,金价首当其中,收购价格一度跌至220元/克,不少工地只能选择观望,将手上的黄金暂时“积压”,待价格回暖后再进行出售;而这也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资金断链,要知道工地每天都在“烧钱”,需要有足够的资金运转,黄金不能及时出售,也就无法回笼资金,后果就是工人的工资无法正常发放,甚至连燃油都买不起;再则积压的黄金太多也不安全,怀璧其罪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上林县特牛在非洲淘金的日子

如今,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国外的疫情还在持续,只希望疫情能早日退去,身在非洲的呗侬们一切顺利,早日平安回国。

时下虽然困难重重,但相信一切终将过去,而特牛的淘金之路也才刚刚起步...(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