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空中霸主(二戰篇)第二章:“空中眼鏡蛇”!貝爾P39“飛蛇”傳奇!

在二戰眾多著名戰鬥機當中,P-39可謂是最具爭議的一款。它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不受歡迎的美國戰鬥機。這款標新立異的飛機問世之初便遭到了美軍廣大飛行員的一致嫌棄:“落後”、“弱小”是它的標籤。就連1941年已經快要山窮水盡的英國皇家空軍,也沒正眼看過它一眼…1941年3月《租借法案》通過後,精明的英國人在引進了600架P-39(改裝型號P-400)之後便徹底放棄,再也沒有多“借”一架。在英美飛行員看來,P-39簡直是在拿飛行員的生命做賭注。而P-39真正從“雞肋”到傳奇的故事,要從1941年10月“租借法案”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包括蘇聯開始。那些在飛機翅膀上印上紅星的蘇聯飛行員,用這款“雞肋”創造了美製軍用飛機的最高戰績!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貝爾公司設計的P-39非常標新立異

貝爾公司標新立異的開始

1937年5月,一向標新立異的貝爾飛機公司向美國陸軍提交了一款新型飛機的設計說明書。次年4月,編號為“XP-39”的驗證機首飛成功。貝爾公司出乎意料的嘗試了一種全新的佈局設計,將飛機的引擎安裝在了飛行員身後的機身當中,再用佈置在飛行員下方的傳動軸驅動飛機頭部的螺旋槳!跟傳統戰鬥機的發動機前置直驅佈局相比,這種設計上的重大轉變帶來了飛機重心的巨大優化,發動機中置使得飛機的前後重量配比變得更加合理,整體的飛行性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佈置在機身中部的艾裡遜V-1710發動機

另外,發動機後置釋放了巨大的機頭空間。為了不浪費空間,貝爾的設計師為P-39配置了非常強大的武器,一門口徑高達37毫米的T-9型加農炮(備彈30發)、兩挺.50口徑同步機槍。另外在P-39的兩側機翼上還配備有4挺.30口徑機槍。這樣的火力配置完勝我們上一章的主角P-38“閃電”(1門備M2型20毫米機炮、4挺12.7毫米機槍)。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這張夜間拍攝的照片,很好的展示了P-39的強大火力

這門備彈30發的T-9型加農炮是P-39成為傳奇的最大倚仗,T-9的口徑已經超過了二戰初期多數坦克的主炮口徑!只需要一次直接命中就能擊落敵機。主射擊軸線同飛行員視線同軸的設計,為P-39提供了良好的對地攻擊能力。因為不受空間的限制,設計師為P-39設計了流線型更好、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尖細圓滑形機頭,飛行員的前方視野也更加開闊。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P-39圓滑尖細的機頭,注意同軸安裝的T-9加農炮

貝爾P-39“飛蛇”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它的前三點起落架設計(類似現代戰鬥機)。而在二戰時期,飛機起落架通常採用後三點佈局。貝爾的設計師之所以能夠採用這樣的設計,還是要歸功於發動機後置所節省出的頭部空間。前三點和後三點佈局各有利弊,傳統的後三點起落架對野戰機場的適應性好,而且設計簡單、便宜,還節省了機身重量。但是高高昂起的機頭嚴重影響了視野,對於飛行員的起降訓練要求較高。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傳統戰鬥機通常採用後三點佈局的起落架設計

而採用前三點佈局的P-39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起降性能優異。但是複雜的前起落架設計給地勤人員帶來了巨大負擔。尤其是在條件艱苦的前線機場,P-39前起落架的頻繁損壞,也是美軍和英軍官兵摒棄P-39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起飛中的P-39,注意它獨特的前三點起落架佈局

但那也是後話了,現在擺在美國陸軍面前的XP-39驗證機性能優異,XP-39項目也正是更名為YP-39。而真正給P-39帶來致命一擊的,是美國陸軍航空兵對P-39渦輪增壓機的減配要求!

二戰中最不受待見的美國戰鬥機P-39登場

1940年的美國,中立主義盛行!儘管歐陸風雲變幻、納粹新威脅日漸逼近。但多數美國人從未想過未來可能會捲入戰爭。而美國本土的獨特地理位置,坐擁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天然屏障,按當時的水平,沒有任何國家的高空轟炸機可以威脅到美國…既然沒有了來自高空的威脅,為了節省軍費預算,美國陸軍航空兵要求貝爾公司減配YP-39所安裝的B-5型渦輪增壓器。而我們上一期的主角P-38“閃電”則保留了增壓器設計…說到底,還是錢和軍火商利益分配的問題…1941年1月減配後量產的P-39正式服役。此時的美軍手上已經拿到了P-38。P-51也正在驗證當中…同行比較競爭在所難免。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在P-51的面前,P-39的確相當雞肋

P-39標新立異的設計很快被實戰擊碎,重心靠後提高平飛穩定性的同時,也給俯衝攻擊帶來了很多麻煩。許多新手飛行員發現P-39難以駕馭,T-9加農炮射擊帶來的巨大後座力嚴重影響飛行穩定性。另外P-39上類似汽車車門設計的座艙門也給飛行員逃生造成了許多麻煩!傳統戰鬥機多采用頂蓋式艙門,一旦中彈遇險,拉開頂蓋解開安全帶將飛機倒飛就能逃生。而到了P-39身上,飛行員往往需要先穩住機身,打開座艙側門,爬出艙外再進行跳傘。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P-39上類似汽車車門設計的座艙門給飛行員帶來很多麻煩

P-39也是英美地勤人員的噩夢…複雜的後置發動機不僅維修困難,傳動機構的故障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英國皇家空軍第601飛行中隊對所配發的P-39戰機非常不滿,很快便將其撤出戰場。而太平洋戰場上的P-39在新幾內亞面對日本“零戰”非常吃力,沒有渦輪增壓器的P-39無法追上高空性能優異的零式戰鬥機。比爾·費德勒中尉是美軍唯一的P-39王牌,他在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上連續擊落了5架日本飛機,包括3架零戰,卻在一次降落時衝出跑道墜機犧牲。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P-39在新幾內亞與日本零戰激烈交戰

而飛慣了“噴火”、“閃電”和“野馬”的飛行員都對P-39嗤之以鼻,稱之為雞肋。P-39也很快淪為二線戰機發配給預備部隊,用於訓練和後方巡航。但P-39難以駕馭的特性恰恰非常不適合新手,導致訓練事故多發,遭到學員抗議…後期的P-39只能停在露天機場曬太陽。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1941年3月羅斯福簽署《租借法案》

然而P-39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真正讓它揚名立萬的機會來自於1941年3月通過的《租借法案》,同年10月30日,羅斯福正式宣佈《租借法案》同樣適用於蘇聯!P-39作為眾多軍援物資中的一部分,由美國和蘇聯飛行員不顧危險飛越白領海峽航線,源源不斷的供給給蘇聯。這架飛機居然不可思議的在蘇聯空軍手中找回了自己的位置。傳奇就是傳奇,接下來我們講講,在英美飛行員看來渾身都是毛病的P-39是如何逆襲成為蘇聯空軍王牌利器的。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美國貝爾飛機工廠內加班加點生產的P-39被源源不斷的供應給蘇聯

雪中送炭一般的P-39

1941年10月,窘迫的蘇聯空軍已經到了無機可用,無計可施的困難境地。前期在德國閃電戰中損失的飛機不計其數,成群的裝備被擊毀在地面。而德軍裝備的Me109和Fw190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勝過蘇聯空軍的伊-16和拉格-3等戰機。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二戰前期,德軍戰鬥機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擁有巨大優勢

P-39的到來令蘇聯人如獲至寶,尤其是那門T-9加農炮深受蘇聯人(火力控)的喜愛!而且P-39的防護性能也遠遠超過了蘇聯當時的所有機型,要知道當時的蘇聯飛機很多還是木質結構的,全金屬機身的P-39令蘇聯飛行員作戰更加勇猛!而安置在機身後部的發動機防護良好,正面迎敵時發動機不易損壞,簡直就是喜歡迎頭對射戰術的蘇聯飛行員量身打造。大口徑加農炮雖然射速較慢,每秒鐘只能發射2發,但一旦命中,殺傷概率極大。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P-39模型,機頭中軸線上安裝的T-9加農炮是蘇聯飛行員的最愛

此外,同軸向的37毫米T-9機炮還是對地攻擊的理想武器,尤其是對付德國那些防護優異的重型坦克。最令蘇聯飛行員驚喜的是P-39上配備的無線電設備,給予了蘇聯空軍指戰員實施現代制空戰術的平臺。

蘇聯人手中稱心如意的王牌

難得獲得能夠跟德國人正面抗衡的機型,蘇聯人如獲至寶!以至於P-39在美國人眼中的那些缺點,也被蘇聯人一一化解,蘇聯人喜歡P-39。最高統帥斯大林甚至親自致電給羅斯福,希望獲得更多的P-39。

1、 蘇聯P-39飛行員的眼中,根本沒有座艙逃生的問題,駕駛P-39的蘇聯空軍精英們大多都是視死如歸的近衛軍戰士。1942年東線戰場上犬牙交錯的戰線、兵臨城下的局面,即時跳傘成功也沒有太大的生存幾率。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犬牙交錯的斯大林格勒戰線,蘇聯人無處可退

2、 而英國皇家空軍抱怨的P-39難以操控的問題,壓根沒有在蘇聯空軍出現,因為為了發揮P-39的特點,能夠飛上P-39的飛行員都是來自蘇聯空軍各個部隊的精英飛行員。而且正面迎敵對射的戰術設計最大程度的發揮了P-39平飛穩定性高的特點。而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都飛過操縱更加困難的伊爾-16戰鬥機,P-39的操作難度跟伊爾-16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駕駛P-39的都是蘇聯空軍精英飛行員

3、P-39高空性能差的問題也沒有難住蘇聯人,他們手中正好有一款特別適合在5000米以上高空作戰的米格-3戰鬥機。恰巧米格-3的低空低速性能非常不堪…蘇聯空軍將米格-3和P-39組成了完美的“高-低空搭配”,經常搭檔出現。有了米格-3在高空的保護,P-39優異的中低空性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其實這種搭配美國人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他們真的不需要P-39,因為更換了梅林發動機的P-51已經實現了高中低全空域的制空優勢…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蘇聯空軍高空性能優異的米格-3充當著P-39的高空保護傘

4、 P-39後勤保障困難的問題,蘇聯人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P-39有最好的蘇聯飛行員,當然也有最好的蘇聯地勤,問題多難不過人多,蘇聯地勤給予了P-39部隊飽和式的地勤保障,故障和戰損都能得到最快的修復。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與美國人不同,蘇聯地勤人員給予了P-39飽和式的服務

P-39“飛蛇”在英勇的蘇聯空軍手中成為傳奇

整個二戰期間,P-39總共生產了9529架,其中的4789架運往了蘇聯。其中包括了幾乎所有2095架的P-39N型,和P-39Q型的絕大多數。跟創造100多名美軍王牌的P-38一樣,P-39也是名副其實的王牌創造者,是創造蘇聯王牌飛行員最多的機型。其中包括了多位“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擊落數量前四位的蘇聯王牌飛行員中有三位都是駕駛P-39取得。平心而論這些駕駛P-39的蘇聯王牌的含金量絕對是要高於美軍王牌飛行員的,畢竟P-39的性能在英美軍隊根本排不上號,在東線的殘酷絞殺中,蘇聯空軍也難得有美軍那種以多打少的巨大優勢。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亞歷山大·波克雷什金的座駕

這些王牌飛行員中的代表人物是擊落59架德軍戰機的蘇聯空軍的二號王牌——亞歷山大·波克雷什金。他後來成為了蘇聯的空軍元帥。P-39剛剛進入蘇軍的前兩個月,在沃羅涅日作戰的第153近衛航空兵團所屬的20架P-39“飛蛇”擊落了18架德軍轟炸機和45架Me109,而蘇聯空軍僅僅損失了8架P-39。與西歐的高空對決不同,東線的大部分空中作戰都圍繞地面部隊進行,多數戰鬥機都在低空作戰,以便支援地面部隊。P-39上強悍的火力也因此成為了德軍地面部隊的噩夢。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亞歷山大·波克雷什金和他的戰友們

總結起來,P-39不是一款能在全空域作戰的飛機,低空低速作戰才是它的最大優勢。P-39上的一些設計也壓根沒有流行起來,為飛行員提供的側艙門至今也沒能取代移動頂蓋。但P-39的前三角起落架佈局則成為了現代戰鬥機的標配,主射擊軸與飛行員視野同軸的設計成為之後攻擊機的標杆,美軍的A-10便是如此。

美軍眼中的“雞肋”,卻成了蘇聯手中的王牌,P-39“飛蛇”傳奇

屬於P-39的傳奇

而最令人唏噓的是,曾經為蘇聯立下汗馬功勞的P-39在二戰後卻銷聲匿跡。冷戰鐵幕開啟後,意識形態的對立,導致蘇聯人開始有意減少宣傳《租借法案》在二戰期間對蘇聯的幫助。功勳卓著的P-39也不能例外,當年雪中送炭般的支援慢慢開始被描述為錦上添花。P-39在蘇聯的故事也正在慢慢被遺忘。但P-39“飛蛇”的傳奇,的確發生過。

性能說明書(以P-39Q為例):

作為這個系列的慣例,在最後附上戰機的具體參數信息(僅供參考)

製造商:貝爾飛機公司

機型: 單座單發活塞式戰鬥機

動力: 一臺1200馬力的Allison V-1710-83直列V-12活塞發動機

翼展: 34英尺

長度: 30英尺2英寸

高度: 11英尺10英寸

最大起飛重量:8400磅

最大飛行速度:386英里/小時

巡航速度:200英里/小時

爬升上限:36000英尺

航程: 650英里(常規作戰標準)

武器: 37毫米加農炮一門,.5式機槍2挺,.30機槍4挺,500磅炸彈一枚

本文系軍武動態圖原創文章,首發於今日頭條,轉載請註明作者。本文也是二戰傳奇戰機系列的內容之一,喜歡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

未完待續...下期預告《寇蒂斯戰鷹—P-40“戰斧”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