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後,當地女子不讓走,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鬥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慾望。”

歷史上有過兩次世界大戰,戰後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曾有這樣一批中國勞工,他們在一戰期間背井離鄉,來到戰亂中的德國,他們誰也不知等待著他們的會是什麼……

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後,當地女子不讓走,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派遣勞工前往戰場

中國自鴉片戰爭後就逐漸落入殖民者的控制,當時軟弱的清政府服從列強打壓群眾,人民生活異常艱辛。隨後幾次重要戰役都以大量不平等條約告終,清政府在自己的國土上愈來愈岌岌可危。

所幸在一戰期間,列強大多忙於準備戰爭,無暇顧及剝削中國,中國這時迎來了短暫的春天。但北洋政府並優於清政府,甚至還在討好外國人的同時出賣自己的國人。

其實中國在一戰裡的表現並不十分突出,但中國也確為一戰的參戰國與戰勝國之一,原因就在於中國曾經向西方派遣過十幾萬勞工。雖未在正面戰場抗敵,但中國確實為戰爭取勝打下了堅實的後勤基礎。

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後,當地女子不讓走,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民國北洋政府

當時的法國是協約國的一員,常年戰爭對國力損耗巨大,造成國內勞動力空虛的局面。這時法國發現中國人口眾多,如果能夠來到法國為之所用,就可以有效緩解勞動力不足困境。而北洋政府自然是對外國人趨炎附勢,有令必從。他們為了討好法國,不惜欺騙、利用自己的同胞。

北洋政府以公司招工為名向全社會發布通告,極力宣傳法國工廠輕鬆的工作任務和良好的工作待遇。經歷了幾次戰爭後的賠款、割地,中國已經整體呈現國力疲憊,民不聊生的狀態,人們也迫切希望找到工作養家餬口,此時聽聞北洋政府的招工通告便踴躍報名,轉眼間已經聚集了十幾萬人。

法國知曉後自然喜出望外,畢竟法國人迫切需要一大批廉價勞工的幫助來恢復生產,贏下這場世界大戰。這十幾萬中國勞工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北洋政府和法國利用,對他們中很多人來說都是踏上了一條不歸之途。

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後,當地女子不讓走,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受到法國女子青睞

一大批勞工從中國輾轉至德國可謂吃盡苦頭,他們本以為會享受如同宣傳時所說的那樣優越的工作條件,卻發現自己來到的根本不是什麼正規公司。運氣好的能給被分配到簡陋的工廠,運氣不好的則安排在礦場採礦,工作艱苦不說,薪資還特別少,甚至還要承受巨大的戰爭壓力,他們這才知道上了當。

無奈這十幾萬中國勞工也並未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由於語言不通也很難反抗。再加上法國與中國相距甚遠,而此時法國戰火紛飛,隨時都有喪命的風險,中國勞工們只得安分守己,得過且過。

在法國戰場上,中國勞工們可謂發揮了他們勤奮工作的優良傳統。由於法國人對中國人的偏見,中國勞工同時負責最髒最累的重活,但他們卻很少有怨言,盡職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他們踏實肯幹的作風慢慢扭轉了法國人傲慢的態度,中國勞工們也漸漸習慣了在法國的生活。

正當中國勞工們辛勤工作時,他們沒有料到一種機遇已經悄然來臨。法國之所以需要調遣中國勞工,就是因為本國的勞動力已經大幅減少,難以應對巨大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法國女子也不得不外出打工,正好和中國勞工有了接觸。

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後,當地女子不讓走,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法國女子

法國女子很欣賞中國勞工淳樸厚道、吃苦耐勞的品質,長期相處之後更是認為他們是值得依靠的伴侶。一戰結束後,雖然法國作為協約國的一方是勝利國,但其在戰場上遭受的損失也不可謂不小,不計其數的士兵在戰場喪生,法國的男性數量更少了,此時中國勞工無疑是法國女子最好的選擇。

法國讚賞中國勞工付出的巨大貢獻,並決定在戰爭結束後護送他們回國。此令一出,竟引來廣大法國女性的反對。她們聯合起來向政府請願,希望恢復中國勞工的自由身份。法國政府考慮到本國元氣大損,也需要引入外國男性來助力人口繁衍,同時也十分肯定中國勞工的工作態度,便同意了她們的請求。

如此一來,十幾萬中國勞工們就順理成章地定居在了法國,和當地女子結婚生子,從下等勞工一躍成為法國公民。除了一部分身體有殘疾和執意回國的勞工外,他們中的大多數都選擇了留在法國。

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後,當地女子不讓走,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法國的民族英雄

當時戰後的法國一片狼藉,百廢待興,戰爭的巨大人力物力消耗已經讓這個繁榮的國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機。經濟要復甦,各種工程就要順利進行,這無疑需要中國勞工的支持。

他們一面與法國女子繁衍後代,一面積極投身於戰後的各種建設之中。他們為戰後法國的經濟回覆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了法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一切工作都順利回到正軌,法國很快恢復了往日的繁華。

如今去到巴黎的唐人街,可以看到了一座紀念碑,其上用中法兩種文字記錄著中國勞工在一戰期間和戰後做出的重大犧牲,也記錄著法國人的感恩之心。

正當中國閉關自守的時候,西方國家已經通過工業革命迅速強大,而中國仍自詡“天朝”,拒絕正視世界的變化。外界風雲變幻,中國茫然不知。當西方國家的生產力急劇增長時,商品滯銷也越來越嚴重,於是他們將目光放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後,當地女子不讓走,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紀念碑

西方國家的胃口極大,而殖民地實在有限,這種矛盾導致了一戰的爆發。同盟國依仗工業優勢試圖擊敗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其野心與兇殘不言而喻。而中國作為戰爭的受害者,同時也是一戰取勝的強力支持,理當得到應有的尊重,就像法國人紀念中國勞工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