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Infiniti作為日產旗下的豪華車品牌誕生於1989年,最先在美國上市。自誕生之日起,英菲尼迪便以獨特前衛的設計、出色的操控表現和高質量的客戶服務著稱。如今,英菲尼迪已經擁有雙門跑車、轎車、越野車和SUV等全系列車型,使其產品線更豐富和更具競爭力。

Infiniti英菲尼迪的標誌為橢圓形標誌,橢圓曲線代表無限擴張之意,也象徵著全世界;兩條直線則代表這通往巔峰的道路。“英菲尼迪”是英文Infiniti的譯音,而Infiniti本身的意思是無限的意思,象徵著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從誕生到如今,僅有23年曆史,與其他老牌豪華汽車相比英菲尼迪的歷史非常短暫。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不禁為這個品牌的成長速度感到驚歎。從零開始樹立一個豪華汽車品牌絕非易事,期間一定經歷了很多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反觀英菲尼迪一路走來,卻似乎一路平坦:銷售業績穩步上升,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在各種評比中也屢獲殊榮,但是,這些都是看到的表象而已,而在其背後又是什麼魔力在推動著他們不斷前進呢?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英菲尼迪4S店。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Infiniti英菲尼迪1989年誕生的首款車型Q45。


自由的創意空間

一輛汽車的誕生必先從汽車的設計開始,而汽車的設計就像戴著鐐銬的舞蹈。因為汽車在設計的時候必定會受到來自品牌傳統、工藝傳統等各方面歷史傳統的束縛,而且大部分豪華轎車還會以自己的歷史為榮,並要求在設計新車型的時候繼承家族的DNA,或者在以往車型裡面衍生出新的車型,但這樣對於新車型的設計就會帶來束縛,而即便擁有滿腔熱情和無限靈感的設計師們,也不得不在世俗面前低頭,只能平淡無味的循規蹈矩。

然而,Infiniti沒有這樣的歷史束縛,或者說沒有像其他品牌那樣引以為榮的歷史背景,但這反而成為了英菲尼迪樹立品牌形象的最大優勢,它不用揹負著傳承歷史的擔子,它可以拋開一切約束、習慣,勇敢的創造獨屬於自己的品牌。日產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創意師中村史郎說:“在品牌的設計理念方面,我們不受任何一款既有車型的影響,這就是我們如此勇敢的原因。”正是這種無限的激情,使得英菲尼迪在一開始就把劣勢轉變成優勢,英菲尼迪的車都凝聚著設計師們敢想敢為、勇於創造的思想和勇氣。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英菲尼迪FX車型設計圖。


集全球文化於一身

即使英菲尼迪的設計師們可以不受任何束縛的進行設計,但要想在不同領域、不同文化的國際市場上得到認可就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締造一個征服全球的豪華轎車品牌是英菲尼迪的目標,一開始上市的北美市場只是第一步而已,所以雄心勃勃的設計師們在畫第一張草圖的時候,集聚全球文化精粹的信念就已經融匯在車型的線條中了。正因為有了這種無比的自信和意志力,使得英菲尼迪在北美市場得到成功,繼而為征服全球的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人性化的豪華品牌

在豪華轎車市場上建立屬於自己的規則!英菲尼迪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高級安全氣囊系統(AABS)、指尖觸覺按鍵技術、ICC智能巡航系統等等這些科技裝備已經不是英菲尼迪重點呈現給人們的內容了。而事實上,英菲尼迪把對於豪華的定義上升到了對細節的精心雕琢和對人性的友好態度高度。手工縫製的真皮方向盤、紫檀木內飾、超質感合金面板、琴鍵式按鍵、兩側前車門內的冷光迎賓踏板……這些才是英菲尼迪真正要呈現給人們的東西,務求讓車主得到最佳的駕乘感受。

要想在豪華汽車市場站穩腳跟,所面對的競爭和壓力無比激烈。每一個競爭對手實力雄厚背景深厚,想要在他們手裡分得到一塊蛋糕除了比他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沒有別的辦法。但是,英菲尼迪正是經過這樣的千錘百煉之後脫穎而出的。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1989年11月8日,經過數年的研發和周密計劃,日產汽車公司的豪華品牌英菲尼迪在北美首次面世,它在北美首次開設51個經銷店,主要銷售兩款車型(Q45與M30)。與此同時其也成為了日產汽車前進美國的先鋒。


英菲尼迪M30:它是M35/45的前身,M30出現在北美的時間非常短,在1990年問世到退出市場只三年不到,這款以日產 Leopard為基礎的雙門跑車,同時擁有敞篷車型態,競爭目標是雷克薩斯SC。所搭載的引擎是日產 VG30E SOHC V6 3.0升引擎,最大輸出僅162馬力,但是達1540公斤的車身所造成的馬力重量比,縱使車型優美卻被消費者批評。不過M30可是以可調阻尼Sonar懸吊系統為話題,讓美國人瞭解日本車廠的科技面,連帶影響日後汽車科技的發展。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第一代M30,是伴隨著Q45而衍生出的一款轎跑車,M30代表著M系列的誕生。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1991年,M30追加了一款敞篷車型,這也是英菲尼迪的首款敞篷車型。


英菲尼迪J30:為了替代M30,英菲尼迪在1992年四月將Leopard的後繼車日產Leopard J.Ferie重新設計細部,打造成很有英國車風格的J30,不過這回為傳統四門房車,底盤結構與日產Cedric/Gloria相同,為代號Y32平臺,動力上則與300ZX共用,為一具V6 DOHC VG30DE的3.0升引擎,經調校後最大馬力為211馬力,後輪驅動的型態也頗具跑格,當然J30直接鎖定雷克薩斯 GS,可惜空間不足備受批評,但日產當時非常自傲的HICAS四輪轉向系統可是標準配備,隨後地位於1996年便被I30所取代。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英菲尼迪J30。


英菲尼迪I30/I35:誕生於1996年的I30,算是日產針對英菲尼迪品牌所做的反攻,然而此時在北美日產已經擁有Maxima,兩者雷同性過大,雖然刻意劃清定位卻仍不免被消費者比較。動力上初期為一具3.0升V6引擎,227馬力可搭配五速手排或四速自排,2000年進行大改款,2001年更大幅提升動力,將255馬力的VQ35DE列為心臟。可惜21世紀的消費者訊息取得更快,且同級對手輩出,這也讓I35於2004年正式引退,並由M35/45取代市場。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英菲尼迪I35。


英菲尼迪G20:為了強化在入門級高級房車戰力,英菲尼迪必須從日產選擇一款車當作主力,所以在1991年看上Primera,在更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搖身成為G20,且一直到2001年才由G35給取代。僅搭載直四2.0升發動機的G20,SR20DE動力心臟擁有140hp馬力,後又增加至145馬力,而且G20也是英菲尼迪唯一的前驅車。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英菲尼迪G20。


英菲尼迪QX4:從日產 Pathfinder衍生而來的QX4,可稱得上都會型LSUV的先驅,1997年在美國推出時,讓許多人趨之若鶩,在這時LEXUS的RX都還未誕生,豐田4Runner也無法與之抗衡,等於是90年代LSUV的霸主。在2001年進行升級,強勁的V6 3.5升動力引擎得以輸出240馬力,且為了讓整體升級,HID、全新設計中控臺面板、輪圈等均替QX4延長戰力。直到FX與QX56問世,QX4完成階段性任務,至此走入英菲尼迪名車堂中。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英菲尼迪QX4。


英菲尼迪Q45:1989年誕生的Q45有著幾分寶馬七系的味道,而鎖定的對手也主要是寶馬7系列,後輪驅動的Q45搭載一具4.1升V8引擎,最大輸出馬力260馬力,0-100km/h僅需7秒多,在90年代可是足以和寶馬7系列媲美的日本房車。1997年推出第二代車型,直到2001年才正式大改款,形成現在的型態。

年輕有為 Infiniti英菲尼迪的發展史

圖:英菲尼迪Q45。


除了以上文章提到的車型之外,英菲尼迪旗下還有一款高性能系列IPL(Infiniti Performance Line)車型。IPL是英菲尼迪為對抗奔馳AMG、寶馬M系列和奧迪RS等高性能車型而推出的品牌,並於2010年下半年正式發佈了首款車型IPL G Coupe;首款車型出爐之後英菲尼迪密鑼緊鼓地馬上推出第二款IPL G Cabrio概念車型,就其推出新車型的速度來看,英菲尼迪其實對IPL品牌已經醞釀已久了,並且有條不紊的發展著;IPL的品牌知名度也因此被推向了一個更高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