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龍山往桑植方向,沿s305省道前行,山道蜿蜒,青山逶迤,綿延不絕。路旁的行道樹高大茂盛,交織成拱。我們一行八人便穿行在這綠色中。過水田壩,穿文家溝,爬上一涯口,便見崇山峻嶺裡點綴著憧憧特色民居,仿若生活樂章裡跳躍的音符�,簡潔明快,柔美祥和。這裡是龍山的東大門,再往前,越過分水嶺便是張家界了。

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車行至中灣某處,折而右拐,沿河而下,約莫三四里處,便進入了楓坪村界,剛修好的村部很漂亮,五星紅旗在廣場的上空迎風飄揚,民房沿河依山而建,有裝修精美的別墅,更多的是年代久遠的木房瓦舍,大多整整齊齊的。背靠的青山鬱鬱蔥蔥,門前的小河清澈透明,汩汩流淌,數公里後匯入茨巖塘的切坨河。河裡絕無汙染,魚蝦成群,幾個大姐手執撈兜兒在河裡忙著撈蝦捕魚,這些原生態的野味在市場上很值錢,大姐大媽們運氣好的話順季節裡每月可以賣個兩千多塊錢的魚蝦!

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村部前一三岔路口,往左是蔡家灣,我們過一石拱橋向右沿河而上,路還沒硬化,坑坑窪窪地,車顛簸著,感覺可以松筋動骨了。十多分鐘後,到了一寨口,十來戶人家,村口一粗壯的麻柳斜趴在小河上,枝繁葉茂,估計四人牽手可以圍住,樹上掛著一塊禁伐牌子,想看看樹齡,太遠看不清,問一當地老者,他也不清楚,估計最少也有三四百年了吧,模糊的回答,多多少少讓人失落!但看那樹,旁逸斜出遒勁陽剛,數百年來,藏在深山,甘於寂寞,早已成了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

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小河從高山上瀉下,叮叮咚咚,曲曲折折,河上幾座石拱橋,河邊幾處吊腳樓,翹角飛簷。好一處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樓道轉角處,一老大媽憑欄眺望,望著遠方,思念著在外打工拼搏的兒女,可怎麼也望不穿大山!淚眼朦朧裡滿是期待和想念!


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沿溪行,滿目青翠,不知名的野花怒放著,順著一竹籬笆,來到一老房子前,青石板鋪就的坪壩乾乾淨淨,石板縫隙中長出一些青草,大門緊鎖著,好像很久無人居住了。我退出來,一座歪歪斜斜的朝門,年久失修,用幾根木頭隨意的支撐著,若狂風暴雨來了,隨時有垮掉的可能,在這大山深處,朝門本來就稀奇,更讓人驚歎的是朝門上方的匾額,上書“吉星高照”四個大字,鏤空浮雕,字體大方圓潤,遒勁有力,恰到好處的與村口那歪脖子麻柳呼應著。它應該是上個世紀某一高手的作品,想來現在已成價值不菲的文物,可就這樣暴露天光,日曬雨淋,實在是有辱斯文了!

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寨子呈階梯狀,坡度有些陡,溪水越來越清澈,一群散養的家雞在水邊覓食,撲騰著,偶爾從水裡叼起一條小魚,雞群便會騷動起來,追逐著。黑狗慵懶的臥在屋簷下,舌頭吐的老長,陌生人來了,隨意的叫幾聲,大概是給主人報警亦或是歡迎客人吧,不得而知!自來水敞開流著,大山裡有取之不盡的山泉水!

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路越來越亂,坡度很陡,前方几戶人家,還得爬老長的一段盤山公路,這時一老者告訴我,山頂上人家出行太不方便,去年已經搬遷,住進了政府在鎮上修建的安置房裡。人去樓空,整得堂堂正正的木房子也即將撤去,那將是一道不再的風景!

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站在高處看村莊,黑黑的瓦,窄窄的路,高大的樹,低矮的房,清澈的溪水,無奈的守望!我興之所至,唱了一曲“大山深處是故鄉”,拍成視頻,發在網上,留言很多,有說是世外桃源,美景如畫的,更多的是心懷憂傷,一聲嘆息!

山外青山樓外樓,鄉愁恰似一溪春水向東流——走進水田壩風坪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