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价爆“负”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2020年4月21日早上,一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美原油崩盘了,WTI油价跌至负数,一不留神,我们都成为了这段“活久见”历史的见证者。那么,WTI油价爆“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将会对我国居民交通出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买油送桶”的情况是否真的可能成为现实呢?

浅谈油价爆“负”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国际油价出现暴跌现象的原因在于供需双方都出现了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等因素成为了油价爆“负”的导火索。

在供给方面,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主要由美国、俄罗斯、沙特三方构成。随着近年来美国页岩油供应能力的迅速增长,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市场呈现供大于求。而与此同时,OPEC(以沙特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俄罗斯等盟国并未达成原油减产协议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石油市场的打击。相反地,沙特正在提高原油产量,同时降低出口原油的价格。如果储罐库容不够或者存储成本过高,交易者就将被迫接受负油价。

在需求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年以来居民出行需求大幅下降。进入三月份以后,伴随疫情在全球范围的爆发,全球各国对石油的需求急剧下降,减产幅度赶不上需求萎缩程度,且美国页岩油生产仍无法控制,因此导致价格持续走低。

浅谈油价爆“负”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不过,原油价格出现负数只是一种金融现象,是石油期货市场中出现的一种极端特殊的现象,并不能代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交易,生活中绝对不会出现给你钱求你加油的情况。

据了解,2016年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同时为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其中,调控上限(天花板价)为每桶130美元,下限(地板价)为每桶40美元。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在40-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该涨就涨,该降就降。因此来说原油期货结算价跌为负值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充其量是使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浅谈油价爆“负”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油价下跌带给私家车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加油便宜了,加一箱油可以省下不少钱,刺激人们选择小汽车出行,这对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倒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道路也会越来越拥挤,我们开车必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时此消彼长,使用私家车过多则会有大量的公共交通,比如地铁,公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空座率,公共停车场将出现积压,如果长时间持续,雾霾问题也有可能会卷土重来,长远来看油价爆“负”并非好事一桩。

过低的油价既不利于全球石油资源的节约使用和空气污染治理,也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对于手握重要核心科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这种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很多没有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将可能被淘汰。所谓危机危机,有危险就一定是有机会的。

除此以外,油价降低还与无车人群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蔬菜、快递的物价可能会随运费的降低而降低。而在国家层面,原油暴跌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石油自给能力,我国已高达7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快速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浅谈油价爆“负”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