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錢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

閨蜜娟子昨天告訴我,有個老朋友說有困難,找她借錢。

我第一反應是:多久沒聯繫的朋友?

不是我小人之心,實在是現在有太多的例子,平常沒有交流,沒有問候,擺在通訊錄裡就和殭屍粉沒什麼區別,突然有天一句“在嗎”,接下來就是借錢。

原本這也沒什麼,誰還沒個困難的時候?問題是你借錢給他過後,他的頭像又消失在了茫茫通訊錄的大海里。到了約定還錢的時候,任你怎麼呼他,都掀不起任何波瀾,彷彿借錢時閃那幾下只是你的錯覺。

在這個逐利的社會,能夠把錢借給一個人,是因為信任,也是因為覺得你們之間的感情比金錢重要。

可是那份信任常常被辜負,那份感情也常常被傷害。

我借錢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

1

借錢出去不一定有收益,但一定有風險


有困難的時候向別人借錢,借不借得到,有時候要看運氣。把錢借給別人之後,別人還不還,很多時候也要看運氣。

朋友小燕是個熱心的姑娘,她曾經有過幾次借錢經歷。有一次,多年不聯繫的師兄突然加加微信,說有了困難,向她借幾千塊錢,第二天還。

她覺得對這位師兄在學校的時候非常優秀,人品也還是信得過的,於是略一沉吟,就把自己手頭僅有的三千塊錢轉給了他。第二天,這位師兄就轉回來了。這是運氣好的一次。

第二次就不那麼愉快了。一位初中同學,前後桌的關係,以前感情尚好,只是後來也有一段時間不聯繫了。同學開口借錢,說車壞到路上了,急著去修車。

她當時想,這麼驕傲的一個男生,開口借錢,那是肯定是沒辦法了,就轉了800給他。

男生說好第二天還,結果第二天又告訴她公司沒報賬,下週一還;到了週一,又告訴她公司財務沒在家;過幾天又說兒子生病了,還發過來一張兒子住醫院的照片,弄得小燕自己還不好意思了,要不是隔得遠,都要去醫院送個紅包。

隔了許久,小燕因為缺錢,問過他一次,結果他不回信息了。小燕明白,這錢大概是回不來了,也就沒再問了。

後來回老家同學聚會,才知道,這個男生染上了賭癮,到處借錢。

小燕心裡早有準備,沒有什麼感嘆,只是在心裡,又涼了那麼一點點。

朋友之間的借貸,往往不約定利息,也不會簽訂合約,但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可以不計較利益,但是不可以忽視風險。

我借錢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

2

如果你猶豫要不要借錢給他,那還是不要借了


娟子不是一個小氣的女人,如果那個“老朋友”向她借錢她沒有任何猶豫,根本就不會來告訴我。

事實上,這位“老朋友”以前也向娟子借過錢,說好過幾天還,結果還錢的時候並不痛快。

而娟子自己其實最近剛裝修房子,又買了個車庫,手上根本沒什麼錢,她要借錢給這位朋友,還需要去刷便民卡。

我忍不住想要點一下娟子的腦門:別說這錢人家有可能不還,就算還了,這中間的手續費誰付?利息誰付?

有的人天生義氣,把所有感情都看得比金錢重要,擔心如果不借錢會影響朋友感情。

可是有時候不借錢,可能會對友情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借了,則會徹底破壞友情。

不信你看知乎上的提問:

我借錢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

我借錢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

我借錢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

以前最好的朋友借錢不還,如何討債?可以把借錢不還的人微信公示嗎?對於那種借錢不還的朋友該怎麼辦?

每個問題下面聚集了數十、上百個奇葩的借錢案例。都只差對簿公堂了,友情還何處安放?

最傷心的莫過於你把錢借給他,結果到了該還錢的時候,他卻把你拉黑了!

難怪有人說,還錢見人品。

同事木木就是個很靠譜的人。缺錢的時候偶爾會找你借錢,但只要手頭一方便,馬上就給你把錢轉過來,還會加點零頭尾數,比如8.88元。數額不大,但是會讓人感覺到,他對借錢這件事很慎重。

遇到這種人借錢,只要手頭方便,我想多半都會毫不猶豫地借吧!甚至如果知道他有困難,手頭不方便也會想辦法找來借給他。

而如果一個人向你借錢,你都不確定要不要借給他的時候,那還是不要借了,可能他在你心裡也不是那麼值得信任。

生活中,我們吃的教訓已經夠多,還是不要再去用錢買了,因為那樣容易讓我們陷入自我懷疑,降低我們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情。

我借錢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

3

借錢出去,就要做好收不回來的準備


有人說,我不是冷血,更不善於拒絕別人,也不是火眼金睛,分不清誰講誠信誰不講誠信,但確實害怕傷錢又傷心,怎麼辦?

那就借吧!畢竟為人處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準則。但是借錢出去,必須要有收不回來的準備。

既然準備了收不回來,那肯定就要有一個原則。什麼原則呢?

風險投資原則。雖然借錢不是投資,但有風險啊。

對於風險投資的比例,經濟學家是這樣建議的:不能超過流動資金的百分之三十。

像炒股一樣,因為能保證本金收得回來,所以要把握一個度,就算你投進去血本無歸,也不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

而借錢同樣如此,把借出去的資金控制在這個範圍之內,即便他不還錢,也不會讓你的生活陷入一團糟。

而那些為朋友擔保大額借貸,最後朋友跑路,自己差點走投無路的,就是沒有充分考慮到這點,等到後來為別人的債務買單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大概我們都曾經像娟子,寧願透支自己,也要滿足朋友的需求;後來踩過的坑多了,我們就成了葛朗臺,收好自己的財產,在黑夜裡點燈細數。

但我們還是會希望有那麼一個朋友,像高曉松和朴樹那樣,缺錢的時候說一聲“借錢”,對方回過來“多少”。

還錢的時候說“還錢”,對方回一句“卡號”。

我們漸漸看清了人性,但我們依然心懷友善,期待真誠。

我借錢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