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木碗的故事:有时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只木碗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

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

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块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

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


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一只木碗的故事:有时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会模仿我们大人的许多行为,孩子在小时候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所有的人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知。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父母对什么表现出喜欢,孩子就会认为那是好的,父母讨厌什么,孩子就会认为那不好。


几天前一位程小姐在地铁上被小孩子抢蛋卷的事情引起网友的热议


事情是这样,程小姐坐地铁,身旁一位七八岁的小孩突然伸手抓她手里的蛋卷,“你给我,我要吃”,当时程小姐很诧异,原本不想给,但男孩一直重复这句话,一边抢夺袋子,这让程小姐有点害怕,于是赶紧说“你不要抢,我给你就是”。大人在一旁不仅不管,还笑着对孩子说吃完了再去拿。


父母的反应让人无语,他们纵容孩子这种不好的行为,就是在无意间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对的,“我想要的就可以拿”这样的观念一旦养成,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大家都可想而知。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那么该怎么培养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

1

是非观的建立需要孩子日常的积累,可以培养孩子看历史书的习惯,通过一些确实存在的事情来教育孩子认知判断。家长在平时给孩子讲一些正确的社会价值。

2

家庭的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的影响。当两种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个判断。一个人的是非观来自他人生经,经历的越多,

3

更多的还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不断修正自己,固执的家长不可取。人其实是不完美的,需要一生的时间来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成长,如果父母哪里做的不好,不要隐瞒和逃避,坦诚的对孩子说明哪里做的不好,积极改进。


一只木碗的故事:有时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