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更勝一籌:《流浪地球》與《2001太空漫遊》的比較

《2001太空漫遊》是西方一部“教父”級別的“太空歌劇”類科幻片,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與其相比在類型和意義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兩者共同點首先是都關注人類命運,所不同的是,《2001太空漫遊》反思了人類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問題,並歸結為高智慧生命體對人類進化的干預,含有一種宗教意味。在《2001太空漫遊》中,一塊形似墓碑的黑色高智慧塊狀物體頻繁出現,伴隨著猿類進化成人類,人類步入太空,人工智能背叛人類,宇航員進化成更高智慧的嬰兒等一系列過程。與其說是對人類命運的思考,不如說是一種仰望上帝的宿命論。相似的思維也出現在近期的《星際穿越》中,這似乎是西方人普遍的宗教思考方式。

意義更勝一籌:《流浪地球》與《2001太空漫遊》的比較

《流浪地球》中並沒有擺弄人類命運的高智慧生命,表現的是人類自己對命運的抗爭,靠自己的力量安排未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流浪地球》更類似於好萊塢的災難片,比如《2012》。但西方災難片也多少包含一些諸如“方舟”、“救世主”等宗教思維,似乎是在用科技手段重新演繹拯救人類的故事。而《流浪地球》則是實打實的不靠天不靠地,自己拯救自己。這符合中國人特有的信仰理念——祖先崇拜、家國情懷。宗教對於中國人來說只是一種“有用”的工具。

意義更勝一籌:《流浪地球》與《2001太空漫遊》的比較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共同點,就是人工智能對人類的背叛。在《2001太空漫遊》中,智慧電腦哈爾擁有了自我人格,懂得趨利避害,不惜殺死人類宇航員以保護自己。影片通過它來表現人類進化過程中的自私自利基因,揭示人類進化中所產生的一些不完美的人性,併為最後出現的“完美”嬰兒做鋪墊。

意義更勝一籌:《流浪地球》與《2001太空漫遊》的比較

《流浪地球》的空間站中也有一個名為莫斯的人工智能電腦,擁有控制整個空間站命運的權力,它也在最後關頭背叛了人類。與《2012太空漫遊》不同,莫斯並不是因為像哈爾擁有自私、懦弱的人性而背叛人類,而是因為極端的理性思維而不顧人類的命令。相對來說,莫斯更符合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由程序代碼構成的智慧大腦會極度追求理性思考方式,會離人性越來越遠。而人類的感性思維在某些時候可以從困境中找到一絲希望,這是人工智能所不認同的,衝突也就不可避免。

意義更勝一籌:《流浪地球》與《2001太空漫遊》的比較

關注人類命運和人工智能背叛人類,是這兩部電影最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也是兩者相互比較的最大意義所在。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流浪地球》在這兩點上比《2001太空漫遊》在人類命運層面的表達上要更勝一籌。這或許是因為年代不同所造成的認知差距,但也不能否認中國人對命運的展望比西方人更樂觀和積極,與《流浪地球》同時代的《星際穿越》也似乎說明了這一點。除了以上兩點比較,兩者的異同也只是普通科幻片之間所存在的異同點,比如飛船結構、星球樣貌、角色道具等等,這些也就無須多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