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中这样记载: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意识到自己误杀了好人,他非但没有向吕伯奢乞求原谅,反而是痛下杀手,在路上把外出买酒的吕伯奢也一同杀死,并且对陈宫下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让我们读者看到了曹操残忍歹毒的极端一面,这是我此前深信不疑的——历史上的曹操本该如此。


被误解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新三国演义》电视剧曹操形象


后来,接触了陈寿著、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后,我发现被骗了。


被误解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志》书影


我们先看一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怎样记载这件事的: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正是: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


被误解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魏太祖(曹操)画像


再看陈寿著、裴松之注的《三国志》:

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世语曰: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是岁中平六年也。

被误解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明朝流传曹操画像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误杀,并未说到曹操是否杀了吕伯奢本人,而且,曹操误杀他人后是极其后悔的(“既而凄怆曰”是指只好接受自己误杀他人的事实,凄惨而悲伤地说)。

另外要注意,曹操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与“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有着极大区别,前者仅仅是就是论事,停留在他误杀吕伯奢一家的后悔以及为自己开脱,而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这句话给曹操加上了“天下”和“休教”,这就使得一个残忍歹毒、不知悔改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因此一直停留在我们国人的心目中。


被误解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网传曹操枭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