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我是子夜,歡迎關注

願做一縷微光,點亮你的人生


文 /子夜

最近看了導演李波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中國剩女》,深有感觸。

這部片子講了什麼呢?

講述了三個單身女人的擇偶故事。

三個女人分別代表了三個年齡層次:

① 20+的財務主管黃文娟,這一年齡段的情感訴求是:唯愛情論,對愛情抱有美好幻想。

② 30+的公司職員何珊,這一年齡段的情感訴求是:唯價值論,對婚姻已有理性的理解。

③ 40+的部門負責人張淨,這一年齡段的情感訴求是:唯精神論,輕物質而重精神的契合

導演透過三個不同年齡層次的女人,呈現了具有現實意義的中國剩女的情感觀與擇偶觀。


一 20+女人,對愛情抱有幻想,卻並不急於結婚


年齡20出頭的女人,在婚戀市場上是最吃香的年齡。因為大多數中國男子喜歡找年輕貌美,生活經歷不那麼複雜的小女人。

可20+的女人一般並不著急結婚,因為她們對愛情抱有美好的幻想,期待著與心中的白馬王子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她們看男人的眼光,也以是否來電為主。並不十分在意男人的年齡與職業。往往最容易被男人的甜言蜜語所迷惑,也是最容易受傷的年紀。

因為,少不更事的她們,一旦陷入愛河,便會全身心的付出,不計得失,唯愛情論,把愛情看得太重,容易感情用事。

紀錄片《中國剩女》中的黃文娟是個29歲的日資公司財務主管。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她有一個相戀多年的男友,在一起同居多年的他們,最後還是分手了。因為她已逐漸成熟了,不再是那個20出頭唯愛情論的小姑娘了。所以看問題的眼光也趨於現實。

女人年齡越大越現實,年近30的黃文娟開始考慮比較現實的問題了。男友的經濟狀況,職業前景,脾氣性格等等,這些都是她要考慮的現實問題。最後,她權衡再三,還是選擇分手。

沒錯,愛情往往最後都敗給了現實。

一個20+的女孩子可能會為了愛情不顧一切,一旦她心智開始成熟,思考問題的方式,就不會再那麼簡單幼稚。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黃文娟與男友分手後,開始不停地通過婚戀機構相親。而此時,她作為一個成熟女性,選擇男人的標準已相當現實。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愛情對她而言,已不再是生活必需品,她更看重這個男人的綜合實力。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只有20+的女人,才會花痴,看到長相帥氣,嘴巴又甜的男人,很容易墜入情網。

因為,對20+的女人而言,那代表火熱的夢幻愛情,她們像花一樣,渴望自己的心上人來採摘。


二 30+的女人,想結婚卻不願放低姿態,又害怕受傷


30+女人,是生存壓力最大的時候,事業剛剛起步,如果你還不結婚,又會被別人在背後說三道四。

她們一面要拼死拼活打拼事業,一面要應對來自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20+時還可以坦然面對,畢竟年齡還小,。各方壓力沒那麼大,可一旦過了30+,壓力會成倍增長。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30+女人看待問題的眼光也更加實際起來,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更加成熟。

因為早已過了花痴的年紀,所以不再容易被虛無縹緲的愛情所迷惑,她們也更加註重起男人的硬實力(經濟,職業,前程),和軟實力(脾氣,性情,三觀)。

她們會像對待“商業合作”一樣去挑選男人。條件的匹配要比虛幻的甜蜜重要。

紀錄片《中國剩女》中37歲的何珊是名港資公司的職員。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她與一名小她兩歲的男人曖昧了幾年,兩人可以一起共進晚餐,一起談天說地,就是不想更進一步發展。

為什麼呢?

一是,她看不上這個綜合實力差自己一大截的男人。

二是,她也不願投入過多感情,害怕受傷。

你可以說她很現實,既享受男人的追求,又不用付出,把人家當備胎一樣吊著。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因為30+的她心智已完全成熟,不允許她們再衝動用事,感情尚未開始時,已計算好了自己的得失,只有在確定自己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她才會打開一點點心扉。

30+的女人,往往都有過一段或幾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所以她的激情大多已經過早的消耗在了前任身上,加之很可能受過情傷。

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她們習慣把自己封閉起來,輕易不讓人進入。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可是結婚的壓力卻依然存在,也有恨嫁的思想。這時,她們可能會頻繁相親,以條件論男人,而非愛情論。

只有條件匹配的男人,才有機會接觸到她們已不再柔軟的內心。

這種比較成熟實際的擇偶觀,有利也有弊。

利是:通過成熟的觀察對比考量,匹配到條件相當的男人機會增多,省去了中間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是奔著結婚的目的而去,所以大大提高了結婚率。

弊是:過分注重條件,而輕視情感的交流,即使是結婚了,婚姻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


三 40+女人,結不結婚已不那麼重要,重精神輕物質


紀錄片《中國剩女》中,40歲的張淨條件最好,她不到30歲就被升為某銀行副行長,在深圳有幾處房產。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可經濟條件如此優渥的她怎麼就不結婚呢?

張淨祖籍湖南,大學畢業後到深圳打工,從小職員做起,靠著自己的聰明才幹,終於在而立之年在深圳站穩了腳跟。

也許因為長得不美,也許因為能力太強,工作太忙,張淨一直沒時間好好談一場戀愛。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等到一切都穩定下來了,張淨也已經三十好幾了,身邊的同學朋友早已升級成爸爸媽媽了。

一次機緣巧合,張淨認識了一個搞藝術的男人,男人非常有才華,張淨對他傾心不已。交往不久後,張淨便辭去了深圳的職務,並把深圳的幾處房產都賣了,帶著錢跟男友一起去北京發展。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到北京後,張淨投資幾百萬跟男友一起合夥開茶室,最後由於經營不善賠了本。男人也因此一走了之不辭而別。

張淨沒想要自己全身心投入的這場戀愛,竟會如此收場。

連早已成家的弟弟都忍不住過來數落姐姐:“你呀,就是太理想主義了,非要找什麼才子,也不瞭解人家的人品,就投入那麼多,最後,吃虧的是你自己”。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張淨並不覺得自己做的有什麼不妥,明明感覺很好的一個男人,怎麼招呼都不打一聲就走了呢。

儘管已經過去一兩年了,但張淨始終忘不了前男友,心裡還在幻想著前男友有天會回心轉意,或者自己去把他找回來,再續前緣。

面對身邊的一眾追求者,張淨不是沒感覺,就是嫌他們太嫩太功利。

緊閉心門的她,很難再次打開心門,去全心全意的愛一個人。

可她爸看不下去了,千里迢迢趕到深圳,對張淨說:“趕快找個人結婚,再晚小孩都生不了了,女人事業再好,到最後也要成個家才好。”

紀錄片《中國剩女》刷屏:20+、30+、40+女人,擇偶觀天差地別


張淨嘴上答應,可這事也急不來,不是她不想結,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結。

對張淨來說,她從不期盼另一半多有錢,她只是希望能和對方在心靈上有所碰撞,能擦出愛情的火花。

可以說,她非常重視精神,而看輕物質。

對於40+的女人來說,經濟上已完全實現了財務自由,她們只是需要一位志趣相投的靈魂伴侶。

而這種靈魂的契合遠比物質的需求難滿足多了。

結語

人的思想是會隨著自身心智的成熟和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年輕有年輕時的思想,你不能說她不好,她也有她的純真與美好。

人越成熟思想越複雜,也就越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但也不能說她不好,她也有她成熟的魅力與擔當。

我想:不管你是20+、30+、還是40+,都不要氣餒,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風采,每一種生治方式都有它的可取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