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瘋”的順豐,要收“豐巢”費了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就在特斯拉宣佈降價的時候,佔據國內壟斷地位的豐巢快遞箱宣佈從免費改為收費,把自己送上了熱搜,引來了全網的謾罵之聲。



“窮瘋”的順豐,要收“豐巢”費了


雖然政事堂的讀者們用快遞箱的可能不多,不過,這卻是一個梳理“新基建”與“新動能”關係的好例子,今天也就展開聊一下。


首先,順豐漲價豐巢,行為上是合乎邏輯的。


隨著本輪疫情引發的資本荒以及無人取件業務的迅猛增長,順豐此時收費,無外乎倆原因:一個是倒逼用戶儘快取件以提升快遞箱的翻檯率,另一個是降低燒錢的速度以求賬面上留著更多的現金。


從商業戰術的角度來看,不僅正確,而且時機也選擇的非常好。


不過,在政事堂看來,戰術的成功並不能改變戰略的失敗。


快遞箱能不能靠收費賺錢呢?


能,但是賺的是一個辛苦錢。


每個快遞櫃不僅需要一次性投入數萬元的建設費用,每年還需要支付場地費、電費、維護費以及折舊成本。


這對於靠著融資做起來的豐巢,就算收費了,其投資收益率也無法滿足資本的期望。


因為快遞箱的本質,是一個重資產的基建。


如果想明白豐巢是一個基建,那麼就會明白順豐錯在哪裡,因為基建的邏輯是要不斷降低成本,不斷降低收費的。


就像昨天文章的特斯拉model3,別覺得看T標有多時尚,本質也是一個基建,隨著供應鏈的本土化,上海工廠成本降低了,特斯拉肯定會繼續向自己舉起屠刀。


國家也是如此,最近三年,從地租成本角度的房住不炒,到運輸成本角度的高速和高鐵的不斷降價,再到稅收角度的營改增和減稅降費.....中國政府一系列動作的背後,都是降低基建的的收費,對自己動刀子。


“基建”的成本低了,“動能”的利潤就來了。


就像2015年國務院逼著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把運營商的利潤讓出來後,引爆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大繁榮,誕生了一大批的獨角獸那樣,投資基建不是因為基建能賺錢,而是因為基建能夠孵化動能。


譬如京東物流雖然連續虧了十幾年,但是大家都知道京東商城和京東數科這些動能可以賺錢;阿里的淘寶網一直都是免費虧本,但淘寶網後面的“動能”阿里媽媽則賺得盆滿缽滿。


QQ、淘寶、百度搜索,前臺都需要大量的服務器和研發費用,但是他們都不像用戶收費,而資本認可他們的不收費,是因為這些基建的背後,都有能賺錢的動能。


因此我們會發現,順豐的豐巢本身就有巨大的邏輯問題。


“五嶽盟主”完成流量私域化的阿里菜鳥,是奔著物聯網OS去的,不斷降價Model3的特斯拉,則是奔著車聯網OS去的,大佬們根本不怕賠錢,因為他們都是奔著收未來的鑄幣稅去的。


而豐巢只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無法從阿里、拼多多以及競爭對手的四通一達手裡拿到完整的商品與物流信息,因此不管投資多少,也很難孵化出新的“動能”。


而且,快遞箱的技術含量遠低於共享單車和送餐快遞,幾乎是毫無入門門檻,競爭對手只要肯燒錢,很快就能追上你的進度。


甚至就像共享單車那樣,先發展的錯成本過高,後發展的反而可以通過統一制式,大幅降低成本、增添更實用的功能。


更悲劇的,就像國產新能源車幾年來花費巨大的宣傳反而是在替特斯拉做推廣那樣,順豐的豐巢燒了幾十億,是在幫助賣貨的阿里和拼多多降低物流成本,而這兩家公司還都在以高緯度向快遞領域切入準備做OS,將成為順豐的競爭對手。


所以呢,我們要明白,把時間拉的足夠長,搞基建能賺錢,但是不能賺大錢的,哪怕你是新基建。


就像當年號稱“中國新四大發明”的共享單車,本質就是一個當年的重資產新基建。


支付寶、微信、美團、滴滴們為了支付和出行大戰的時候,這些重資產基建就擁有非常高的估值。


可是,當列強們不去燒錢競爭了,這些重資產基建就會像ofo那樣迅速隕落,估值迅速回歸。


這就是新基建的本質,有的要負責啟動新動能的崛起,有的要作為入口驅動新動能的競爭。


競爭的背後,就像過去的蘋果產業鏈,未來的特斯拉產業鏈的基建企業,以及阿里投資的“五嶽聯盟”快遞公司.......


這些幹苦力的基建公司,價值並非是取決於自身,而是背後看重他們的動能公司為了賺取超額利潤,為了在競爭中確立自身的優勢,願意花費多大的代價去投資和驅動他們。


所以,認清基建的底層邏輯對於企業家和投資者都非常重要,餓了麼和摩拜就實現了高位套現,而拎不清的順豐豐巢,就像ofo那樣砸在了自己的手裡。


企業如此,國家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