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存放超12小時要收費”引爭議,成立以來累計虧損超十億

南都訊 見習記者黃良東 記者黃瑋快遞櫃作為物流末端,其收費問題一直備受用戶關注。近日豐巢科技宣佈4月30日起將針對存放超12小時進行收費,消息一出則引發不少爭議。更有用戶直接“炸鍋”,表示收費標準並不合理,不接受豐巢的“超時收費”。豐巢科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此舉初衷是為了服務精細化和投遞效率的提升。

對此,法律人士表示,豐巢作為一家快遞櫃運營商,對使用快遞櫃的行為予以收費,本身無可厚非,但如何收費卻值得商榷。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的不解背後,也有行業人士透露,試水“用戶買單”模式可能是豐巢出於自身的經營壓力的考慮。

丰巢“存放超12小时要收费”引争议,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超十亿

試水“用戶買單”引爭議,消費者直言收費標準不合理

記者瞭解到,豐巢快遞櫃自4月30日開始推出會員制。會員制度主要分為兩方面:普通用戶可免費保管用戶包裹12小時,超時後每12小時收費0.5元,3元封頂,節假日期間不計費,享兩次免費超時取件體驗;另一方面,對於會員用戶來說,會員月卡5元/月,有效期內不限保管次數,當月任意收件,每件可享7天長時存放,有效時長30天。

對於豐巢超時存放的“收費”規則,有用戶表示,部分快遞員並沒有經過同意就將快遞投放到快遞櫃,這本就違背部分消費者的意願,如今收費相當於建立了“不平等”契約。也有上班族認為超過12小時的收費標準並不合理,對於早出晚歸的他們來說,快遞放在快遞櫃超過12小時是十分正常的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豐巢並不是第一次試圖向用戶收費。去年10月,有用戶發現在使用豐巢快遞櫃取件時,需要支付1元讚賞才能取貨。雖然豐巢隨後表示,這一讚賞並非是強制的。問題是,“跳過讚賞”按鈕被設計成灰色,並放置在屏幕最底部不顯眼的位置。有用戶認為這樣的設計有“誘導收費”的嫌疑。

豐巢回應:存放超時收費系出於服務精細化考慮

對此,南都記者採訪了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這次推出超時存放的收費標準,初衷是為了服務進一步的精細化、改善投遞效率,同時也希望推動物流末端市場的迭代。

對於快遞員沒有經過溝通和同意就將快遞投放到快遞櫃的現象,上述負責人表示,會員服務消費者可在線上進行選擇,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不產生任何費用。多次滯留包裹在櫃佔用資源的用戶,豐巢將在兩次免費取件過程中詢問消費者是否要選擇延期保管服務,如仍不同意使用的用戶也可以選擇不再允許其快件投遞入櫃,快遞員也只能聯繫用戶選擇其他派送方式。

有關存放快遞超12小時要收費的標準,有用戶表示這一時間設定過短並不合理,豐巢科技負責人表示這一時間的設置則是出於節省格口、提升投遞效率的考慮,“目前上午9點至11點是快遞員的投遞高峰時間,12小時後即晚上9-11點期間,一般來說用戶可以取走快遞,第二天可以節約格口給快遞員進行投遞。在服務精細化方面,會員服務也享有相應權益,如寄件的折扣券等。”

另外,豐巢方面表示目前12小時的存放時間是基於投遞高峰期來設置,不過一直在收集整理用戶的意見和建議,後續或會進行業務完善,提升用戶滿意度。

豐巢收費合理嗎?法律人士這樣說

對於豐巢收費引發爭議一事,廣東晟典律師事務所毛鵬律師認為,豐巢作為一家快遞櫃運營商,對使用快遞櫃的行為予以收費,本身無可厚非。但是,豐巢如何收費,卻值得商榷。快遞櫃收費這種做法,實質是方便物流公司而不是方便消費者,所以即便要收費,應該是向物流公司或快遞員收費而不能向消費者收費。從法律上看,消費者事前沒有書面或口頭同意使用快遞櫃進行物品儲存服務。

事實上,根據交通運輸部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徵得收件人同意。”

對於目前部分快遞員使用快遞櫃儲存物品時,並未徵詢過消費者同意的情況,毛鵬指出這本身存在違規行為,如果豐巢公司在違規行為基礎上又缺乏合同依據強行向消費者收費否則不允許消費者取件,更是違法。此外,如果豐巢對於超過12小時的儲存行為,要求強行收費,一旦消費者拒絕並且因此無法取貨,是否會導致消費者向網上購物的店主進行索賠,畢竟消費者確實沒有取到物品。而且對於一些有保存時效容易變質的物品,一旦豐巢因為消費者拒絕支付超時儲存費而拒絕取件,導致物品變質毀損,損失由誰承擔,將來又會產生爭議。

因此,毛鵬律師建議,從規避爭議角度出發,在消費者網上購物時,詢問消費者收貨地址是否願意選擇快遞櫃,是否願意承擔超期付費服務,如果消費者選擇願意的,則視為雙方達成約定,豐巢收費有理有據,如果消費者不同意選擇的,則豐巢不能強行收費。

收費模式推出,豐巢鉅虧之下的無奈之舉?

值得關注的是,試水用戶收費模式的背後,是豐巢面臨的鉅虧。根據此前公開資料,截至2018年5月31日,豐巢資產總額是63.11億元,而負債總額卻高達17.32億元。同一時期,豐巢經營數據也令人大跌眼鏡:前5個月的總營收為2.88億元,淨利潤虧損為2.49億元。

這種鉅虧,即便是豐巢背靠的快遞業巨頭們,也有點力不從心。

2015年6月,順豐、中通、申通、韻達、普洛斯五家企業共同投資5億元,創建了豐巢。此後兩年,豐巢獲得兩輪共45.7億元的融資。但從成立開始,豐巢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到2018年末,其累計虧損已超過10億元。

難以忍受鉅虧的大股東也選擇了逃離,據啟信寶最新數據顯示,包括鼎暉、普洛斯、圓通等10家公司在內的股東已退出豐巢,聯合發起人名單中只剩順豐。

對豐巢而言,它還面臨著一個更大問題。其最大靠山順豐日子也不好過:相比2017年的3000多億元市值,順豐股價在持續走低後,市值目前僅為2000億元。最新財報顯示,順豐一季度淨利潤9.07億元,同比下降28.16%。

雙向收費爭議背後:快遞毛利下降、免費模式受歡迎

從商業模式上看,豐巢的鉅虧,跟前期增設新快遞櫃的費用所致,業內人士表示,一個社區快遞櫃成本的投入可能高達幾十萬元。與其他行業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個運營成本不隨規模擴大而成本減小的行業,場地租賃費,具體每個小區都不一樣,有些物業費用是固定的,有些因為其他快遞櫃想進入,也就年年水漲船高。

目前快遞櫃主要盈利模式是向快遞員收取“保管費”,一組100個格口的快遞櫃,使用率加入每天都是100%,按“保管費”0.3元-0.6元算,一個月收入才一千多元,收回成本要三四年,且還要考慮設備維修、升級等成本。

但在快遞業內,隨著價格競爭態勢的加劇,快遞費逐年下降,2019年快遞單價比2012年降幅就達35%;與此同時,2018年行業毛利率驟降至5%。快遞費越來越便宜、毛利率下降,在此狀況下,快遞櫃運營商如果向快遞公司加大收費,恐怕快遞公司也難以承受。

如果除了靠存取保管費外,沒有其他盈利渠道,收費模式就容易陷入困境。但如上述法律人士所說,豐巢轉向消費者進行二次收費顯然存在法律爭議。在購買快遞時已支付快遞費的消費者,為何還要再次付費呢?

另一方面,豐巢的主要競爭對手菜鳥方面則宣佈,繼續為消費者免費保管。4月29日,菜鳥驛站表示,遍佈全國社區的站點將繼續為消費者免費保管服務,不會誘導、強制消費者付費。在免費模式的競爭下,鉅虧的豐巢能否靠收費延續也是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