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自虐:對抗壞情緒的“邪派武功”,請儘快收入情緒管理文件夾

跟凜冬的寒風比起來,無論什麼天氣都可以算是好天氣。——《進擊的心智》

每個人都希望每天開開心心,過著心情舒爽的日子。

然而,現實和理想就是有差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於是有人就說了,當心情不爽的時候,應該常想一二。

沒錯,的確應該常想一二,畢竟美好是短暫的。

可是,面對經常存在的十之八九的不如意,總不能一直使用精神勝利法吧!

而不如意的事情總能帶來壞的情緒體驗,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偶然看到的一本書中學到了一個對抗壞情緒的方法,或許對大家有所幫助,在書中這種方法被作者戲稱為“邪派武功”。

適度自虐:對抗壞情緒的“邪派武功”,請儘快收入情緒管理文件夾

一、源起

當我們遇到壞情緒,心裡煩悶時大都會選擇通過把壞心情變為好心情的方法來實現,常見的做法是:

改變認知角度:

對於產生壞情緒的事情,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從而通過看待問題的角度的變化,來改變情緒。

常見的說法就是,你看這件事雖然帶給你了痛苦,但同時也幫助你成長了不是。

而身心互動角度:

做做深呼吸,做做運動,放鬆身體,與此同時心情也就放鬆下來了。

並不否認以上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俗話講,技多不壓身,多一種應對壞情緒的方法豈不是更好。

適度自虐:對抗壞情緒的“邪派武功”,請儘快收入情緒管理文件夾

在古希臘時期,有個哲學流派叫做斯多葛哲學。

斯多葛哲學流派就是適度自虐的祖師爺,他們倡導的對抗壞情緒的做法就是適度自虐。

在《進擊的心智》一書中提到斯多葛哲學流派的觀點:

“遇到麻煩事心情不好,這難道不是人生常態嗎?不是所有麻煩事都一定能妥善解決,也不是所有壞心情都一定能轉變成好心情。與其改變壞心情,不如習慣它。正確的做法不是讓自己感覺好起來,而是要讓自己習慣‘感覺不好’。要做到:即便心情不好,也不影響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

其實細品,可不是這樣嗎?

既然生活常常處於十之八九的不如意,為什麼總去追求或沉浸在如意的一二中呢?

求不得固然痛苦,但沉浸在短暫的美好誰說不是另一種痛苦呢?當被打破的那一剎那相信那種痛苦的程度遠大於求不得的痛苦。

正如甜蜜的戀人,戀愛時雖然甜蜜,但是分手的那一刻的痛苦是多麼撕心裂肺。

與其這樣,莫不如通過“適度自虐”的“邪派武功”讓自己產生對壞情緒的抵抗力,從而達到任他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目的。那麼這個方法有科學依據嗎?

適度自虐:對抗壞情緒的“邪派武功”,請儘快收入情緒管理文件夾

二、原由

適度自虐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層面的“體育鍛煉”。——《進擊的心智》

回想我們從小到大進行的體育鍛煉,哪一項沒有經歷過身體的痛苦,而痛苦過後則是身體的適應與舒展,長久的堅持則會帶來身體機能的提升。

為什麼有很多普通人痴迷痛苦的馬拉松比賽?

一方面,馬拉松比賽可以增強自信,促進心理的愉悅。

另一方面,經過不斷的訓練,身體逐漸適應馬拉松節奏的同時,身體狀況也得到了改善。當然前提是適度的、有計劃的訓練。

對於心理鍛鍊同樣如此:

當你以鍛鍊的心態定期給心理施加一個適當的、不大不小的壓力後,你會逐漸享受到它的益處:它會增強承受負面情緒的心理韌性,習慣自虐的人在未來真的遇上什麼壞事時,也不那麼容易恐懼和焦慮。——《進擊的心智》

回想那些名人,幾乎沒有幾個一生順風順水的,大都命運多舛。

愛迪生恐怕就是最好的例子,光發明電燈,先後試驗了7600種材料,失敗了8000多次,如果他就因為幾次的失敗就被壞情緒征服,或許我們仍然可以使用的上電燈,可不知道會晚多少年。

通過適度的自虐,讓自己學會與壞情緒的相處之道,則在壞情緒出現時,泰然自若,和諧相處,從而達到對你不能產生絲毫影響的境地,那麼人生豈不是又多了很多創造無限可能的時間和機會。

那到底該如何做呢?

適度自虐:對抗壞情緒的“邪派武功”,請儘快收入情緒管理文件夾

三、修煉

適度自虐絕非《葵花寶典》,沒有“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風險,但是卻有個前提。

那就是適度自虐的行為是在沒有任何必要的前提下刻意去做的,也就是說必須是無條件的自己虐自己。

在此前提下,你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1、刻意不吃美食

美食對於人的誘惑無與倫比,所以對於愛吃美食的人來說,刻意不吃美食絕對是升級版的自虐。

外出吃飯,面對美食的時候,尤其面前是你最喜愛的菜的時候,即便你還有些小缺口,而且對於你來說吃掉它完全是小菜一碟。這個時候,大可以打開自虐模式,瞅著它,看著它,就是不吃它,從而抵制誘惑。

2、刻意不抽菸

刻意不抽菸對於有煙癮的人來說,絕對也是自虐的好目標,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也有很多人想要戒菸,但是就是屢戒屢抽。

在下次拿起煙的時候,不妨也打開自虐模式,把煙放在眼前,就是不抽它。

其實,可以嘗試的做法很多,比如刻意淋雨、刻意少穿一件衣服等等。

這樣做的目的實際上是讓自己感受到控制感。

人很在意控制感,如果感覺身邊的事物受自己控制,我們就會感到平靜和愉悅;如果總是感覺無法左右身邊事,那我們很可能變得抑鬱,甚至連身體健康狀況都會惡化。——《進擊的心智》

而且作者提到,在修煉適度自虐時,“我是在鍛鍊自己,是我自己讓自己不舒服”,這個主動的意念非常重要。

適度自虐:對抗壞情緒的“邪派武功”,請儘快收入情緒管理文件夾

其實,適度自虐的方法在美國心理學博士,暢銷書作家蓋伊·溫奇博士的《情緒急救》一書中也提到過,只不過叫做“自我脫敏”。

他在書中就舉了個例子:

那些打過自我推銷電話(如打給潛在僱主自我推薦或者請人為慈善機構捐助)的人,都知道打最初幾個電話的時候有多困難。聽到對方說“不,謝謝”,然後在你耳旁掛掉電話,是非常令人不愉快的經歷。然而,有時候,當你打到第五個或者第六個電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不覺得這些回應是針對你個人的了,我們會聳聳肩,無所謂地繼續打下去。——《情緒急救》

他解釋道“我們越是接觸那些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情況,越會感到習慣,結果就會覺得不那麼困擾”。

蓋伊·溫奇博士的自我脫敏療法其實和適度自虐如出一轍。

經過適度自虐,如果能夠讓我們對自己的壞情緒產生一定的免疫力,相信無論對於誰都是有好處的。

適度自虐:對抗壞情緒的“邪派武功”,請儘快收入情緒管理文件夾

寫在最後:

人這一生風風雨雨,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找到一點撥開烏雲見明日的方法,哪怕是一瞬也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固然是好,但若能在那不如意的八九中適度訓練自己的抗擊打能力,也許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