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如何提高策略可行性?

PDCA循环:如何提高策略可行性?

在职场中高效的敌人总有完美主义。因为完美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极致需求,而极致需求意味着极致成本。也就是说,一件事情你要做到99分,需要100分的投入,那么想要做好最后一分,你还需要100分的投入。

想要什么都做到最好,这显然不现实,因为时间成本太高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更高效、更靠谱的做法呢?

我觉得可以利用“PDCA循环”这一分析工具来提高。PDCA是英文字母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的缩写。PDCA循环则是这四个过程的循环和升级。

Plan(计划) 根据我们的目标进行规划,来实现目标建立必要的计划。Do(实施) 投入资源,实行计划。Check(检查) 根据目标进行方案的检查、判断计划是否行之有效。Act(处置) 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制度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如何提高策略可行性?


我们很难预料到现实中会发生的事情,“PDCA循环”可以帮助自己在务实中得到反馈,而不是通过务虚的方式获得看似完美的方式。

我觉得我们的国家可以发展起来,很多方面也是依托这个方式。中国有很多样板试验规划,通过样板试验来检验可行性以及做出改进,再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各地。

比如我们所知道的经济特区。为了发展经济,但是又害怕步子扯太大,一开始只是划几个点做一下实验田。之后我们投入资源,实践计划的可行性。再通过这几个点的反馈,得知改革开放的可行性。最后我们收集其中成功的经验,提取失败的经验,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

这种策略比不断地在理论上论证一个计划的可行性更好,因为很多现实的因素,我们没办法预测到。如果要加入各种可能性分析,那么以现实的不确定性,需要的周期很长。同时,这种方式铺开的面比较小,可以有掉头的空间,不至于全盘覆灭。

因此,采用PDCA循环的方式更可以将我们拉回到真实之中,既可以让我们直接面对问题,也可以有掉头的空间,进而更有针对性和低成本地解决它们。

我一些做自媒体的朋友计划做课程,做好了课程但是总怕做得不好,一直在自己闭门造车式地改进,拖了好几个月。后来他们就在自己的粉丝群里面招募一些人,小范围试讲,让大家反馈不足和提炼受欢迎的模式和内容,最后再进一步在公众号销售课程。这样得到的反馈会更接近市场,更符合大众的需要。

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称它为“小范围试错,快速迭代”,它适合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你想要制定一个规划或方案。一边小范围实行计划,一边发现不适应的地方,慢慢的改进不足,再推广到更大范围。这会比一开始就想弄出一个“完美计划”更高效。

总之,工作中很难有一步到位,更没有一劳永逸。我们只能在尝试中获得更多的反馈,通过反馈改进项目和任务的不足,这也是更高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