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南充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美丽乡村、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农耕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坪滩镇坚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立足产业特色优势和市场前景需求,发展农旅融合为重点,将特色农业与产业基地规划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乡村,乡村+景区的美好愿景。

据悉,坪滩镇位于该县西南部,面积43.2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岳池西北重镇,距县城27公里、嘉陵江从镇域西南流经,美丽的嘉陵江、越江和兰海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他也是四川省省级试点小城镇,岳池西南片区的经济、交通、物流中心。坪滩风景优美,拥有越江及高低坑瀑布等自然资源,高低坑瀑布闻名遐迩,镇妖塔、镇江庵、水府宫、观音堂遗址清晰可见。款款的江流,轻泛的渔舟,田园青山,小桥楼影,如诗如画。目前,全镇发展优质稻米产业8000亩,发展油菜产业5000亩,每年定期搞好“两桶游”项目(油菜花海暨小龙虾品尝节)等相关休闲农业观光节庆、农耕文化节庆。同时,该镇依托特有的人文历史,正在开发以观瀑、漂流、赏花、水果采摘、蔬菜采摘、洞穴酒店、洞穴娱乐会所、农家文化体验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在镇内已形成旅游环线。

农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农旅融合绿色发展

越江穿镇蜿蜒流淌,河岸护堤上景观带、生态公园依水而建,成为游人和居民们大加赞赏的城市“绿肺”。千里嘉陵江从这里蜿蜒而过,山清水秀。两江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生态,更让广大群众生活在绿色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绿色生态带来的“福利”。

近年来,该镇按照“生态优先、以农为本、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基本原则,立足融入渝广深度合作战略定位和实现农旅融合发展规划,突出农耕文化,装扮美丽田园,爱护农业生态,保护传统村落,鼓励创新创造,重点打造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和快速发展。

去年11月30日,岳池县委书记郑鹏程率队深入坪滩镇开展嘉陵江巡河暨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要全面落实河长制相关工作要求,绘制“一河一图”,完善“一河一策”,建立“一河一档”,细化“四张清单”,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要扎实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要按照县级河长每月一次巡河,乡级河长每旬一次巡河,村级河长每周两次巡河要求,充分发挥各个河段的“河长”、“段长”、“警长”的作用,加强河道日常巡查、管理,落实相关措施,集中精力打赢水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

“建起了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不能直排;“洁美乡村”行动要搞起来,场镇再也不会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了。”该镇党委书记任德说,坪滩是嘉陵江、越江流经地,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乎广安市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成效。下一步,该镇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持续加大违规砂石码头整改和取缔工作力度,做到合理开采利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沟通联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实现每条河流“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让一江清水向东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同时,该镇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清水行动、净土行动、国土绿化行动,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做好河长制工作,加快重点河流水环境生态修复,加大对污水乱排、垃圾乱倒、侵占河床等整治力度。集中抓好镇村组户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大力整治城乡脏乱差问题,不断提升乡村建设的整体形象。打好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建设嘉陵江流域“生态文明示范镇”。

坚持项目支持 推动农旅融合基础建设

四月的坪滩镇草长莺飞,绿意盎然。走进该镇场镇核心区的越江两岸景观工程的施工现场看到,两岸的防洪堤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在搭建迎水景观亭,打造亲水景观。

据了解,该项目于2019年正式开工建设,是该镇坚持生态优先,全力建设“三镇坪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景观带坚持生态理念,用自然河道线型取代传统硬式岸线的僵硬线条。以亲水性为出发点,不仅使河道更具观赏性,还给人一种向心、近水的心理感受。河的两岸设置了较多的亲水平台,这些平台既为游客提供了观景点,又为市民提供了亲水场所,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说,景观带将带动周边整体环境水平的提升,促进周边土地的增值,激发场镇地产活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带来的环境收益、形象收益是无可估量。

农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发源于南充黄龙山的越江河,九曲回肠,绵延数十公里,穿坪滩场镇而过,最后在高低坑处形成壮观瀑布飞泻直入嘉陵江。瀑布飞泻如下,尤为壮观。目前,由四川茂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岳池县坪滩镇越江十里旅游开发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瀑布周围,围栏、水滑观光等旅游配套已经建好,河道整治,两岸整治等各项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数亿元,于2017年开工,该项目主要依托坪滩镇低坑瀑布,打造周边景观,发展旅游产业。本项目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景观工程及公用辅助工程三部分,其中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景区停车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景区大门及广场1000平方米,景区基础设施2500平方米,悬崖特色酒店55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2500平方米。景观工程部分主要包括水景建设800平方米,电力之乡展示中心2000平方米,纯净山泉水体验中心1800平方米,文化长廊7处。

同时,该镇结合岳池建设“广安文化休闲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深度挖掘越江文化资源,力求排练精品文艺节目,擦亮“坪滩杂技之乡”、“曲艺之乡”名片。倾力打造“旅游小镇”,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积极包装“两桶游”项目(油菜花海暨小龙虾品尝节),实现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先后开展了农田景观、廊道景观、村落景观等景观建设培育,实现乡村处处有景、步步有景;重点推进规模农田镶边、农田缓冲带种植、闲置地景观改造、坡地景观栽培、沟路林渠景观提升等生态景观农业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垃圾收运处理网、电网、乡村路网等建设,全力改善乡村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并结合嘉陵江岳池段生态修复及污染防治,建设生态景观防护林带,积极推进沿江沿河厕所革命,建设嘉陵江流域“生态文明示范镇”。统筹实施国土治理项目,强力推进现代农业耕作水平提升。有序推进5个村土地挂钩项目实施,促使615户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坚持文旅融合 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田有虾,地有花;共享红利,村民乐哈哈!”在坪滩镇陆家桥村,看着蒸蒸日上的集体产业,村民陈朝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初,坪滩的几千亩油菜花竞相怒放,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铺陈在田野里,吸引了众多游客。据悉,该镇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通过“合作社+业主+农户”的创业模式种植油菜近万亩,预计今年油菜产量达70万斤。

农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3月25日,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和斌一行来到坪滩镇陆家桥村开展“走基层、解难题、抓落实”活动,现场调研脱贫攻坚成果,查看了陆家桥村小龙虾养殖基地,详细了解了小龙虾养殖、出售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她要求,要做到农业生产满耕满栽,村上要组织人员把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尽全力扩大百姓的生产收益;要充分利用有限土地有序推进规模养殖,必要时扩大小龙虾等产业养殖规模;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堤灌站尽快完工并投入使用。据该镇党委书记任德介绍,该村水资源丰富,临嘉陵江有流水,有河流,有鱼有虾,有坡地,通过因地制宜,利用乡村资源,可在该产业环线全力打造乡村旅游。

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新业态体现,能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农民快速稳定增收致富。

该镇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休闲农业发展,将旅游与休闲农业有机结合,丰富景区观光资源,提升景区配套服务。配套完善休闲垂钓、农耕体验、田园采摘、民俗体验等休闲活动。谋划淡季旅游替代产品,让旅游四季有看的、有玩的,通过品种轮换,做到四季有花可赏。

该镇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是休闲农业的文化之根。充分依托“四川省特色文化之乡”“杂技之乡”等文化名片,挖掘传统村落、民俗民情、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等,把杂技曲艺川剧等特色文化节会活动办好,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功能。

该镇与农村电商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提升休闲农业经济效益。为休闲农业经营业主构建电商销售平台,把当地的土特产卖出去,畅通农产品进城之路,培养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 从而带动线下顾客流量的增加,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农旅融合是重要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该镇党委书记任德表示,下一步,该镇将以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活动民俗化、饮食本地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网络化为方向,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和健康发展。同时,用活政策,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增收,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推动农旅融合、建设美丽繁荣坪滩高质量发展。(易青海 唐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