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開罷芍藥開,一為花王一為相,一樣花開別樣情

劉禹錫說,庭前芍藥妖無格。

清代的李泛在《九江府志》卷四里說,芍藥榮於仲春,華於孟夏,亦花之富者。

世人評價此芍藥和牡丹,說,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詩經》裡記載的芍藥即是後來的牡丹,人們把芍藥分為木芍藥和草芍藥,牡丹為木芍藥,它們原是同為芍藥。

只是,一個雍容華貴,一個清新脫俗,不同的只是花期的先後而已。

可為什麼芍藥就被劉詩人一口咬定為“妖無格”呢?

對此很是不解,一直耿耿於懷。


牡丹開罷芍藥開,一為花王一為相,一樣花開別樣情

1、

翻閱古詩詞,發現古人有許多詠白芍藥花的詩詞。

其中,元代詩人劉敏中的一首詠《白芍藥》,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雖然整首詞著墨不多,但是含蓄深刻,生動形象,堪稱是一首詠白芍藥的佳作。

何年金屑。飛上玲瓏雪。

一樹風情誰解說。只有盈盈夜月。

牡丹紅葉相誇。鉛華各自名家。

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鉛華。——元.劉敏中《清平樂 白芍藥》

牡丹開罷芍藥開,一為花王一為相,一樣花開別樣情


何年金屑,飛上玲瓏雪。

傾聽花開的聲音,驚喜之情溢於言表,瞬間便是眼角眉梢。

潔白如雪的花瓣,黃燦燦的花蕊,素雅潔淨,端莊秀氣,落落大方。

白芍藥的風彩神韻在美好的夜月裡愈加風情萬種。

清新脫俗,高雅潔麗,白芍藥花何須施鉛華,它的美是渾然天成的。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人如花,花如人,借物抒懷,以花言志。如此高潔之花常有,如此之人難求。

詞作者劉敏中一生為官清正,以時事為憂,絕對是元代黑暗官場上的一股清流。


牡丹開罷芍藥開,一為花王一為相,一樣花開別樣情

2、

老家在大山深處。春天,是山花爛漫的季節,有名的無名的高的矮的草本的木質的山坡上壩沿邊熱熱鬧鬧的開滿了花趕趟。

在眾多的野花裡,白芍藥格外引人注目,這裡一叢那裡一束,在漫山遍野的綠色裡獨樹一幟。

野生的白芍藥花朵碩大,單瓣。未開時,花苞呈暈紅色,白裡泛紅,樣子像極了那個羞紅了臉的小姑娘。

盛開時,大大的花瓣輕盈若雪,金黃的花蕊點綴期間,搖曳生姿,風情萬種。

牡丹開罷芍藥開,一為花王一為相,一樣花開別樣情


白芍藥明媚地開在春風裡,養心又養眼。

其實,白芍藥的美絕不止於此,媽媽說野生白芍藥渾身都是寶。

花可入食,芍藥花粥,芍藥花餅,芍藥花茶,養顏又美容,可以換著花樣吃隨著心意做。

根可入藥,抗菌消炎,保護肝臟,補氣益血,延緩衰老,絕對是一味不可多得中藥材。

白芍藥的收穫季節在夏天。一個暑假,孩子們靠挖白芍藥就能湊夠秋季開學的費用。

牡丹開罷芍藥開,一為花王一為相,一樣花開別樣情

3、

淩河岸邊的芍藥花又開了,春風十里,浩浩蕩蕩,賞花的人絡繹不絕。

大大的花朵,層層疊疊的複式花瓣,蜂飛蝶舞,熱熱鬧鬧。

可是,面對燦爛的花海,我總也看不出它們美在哪裡,我甚至看不到劉禹錫詩中的“妖無格”。


果見湘雲臥于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穰穰的圍著她,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

這是《紅樓夢》裡被讀者公認的最美的場景之一。

美人臥花叢,就連她身邊的花兒們都帶著靈動的氣質,紅香散亂,紛紛揚揚,清香溢遠。


牡丹開罷芍藥開,一為花王一為相,一樣花開別樣情


至此,我忽然明白了劉禹錫的那句“庭前芍藥妖無格"的真正含義。

原來,美不止於外表,而是與它有關的外在以及內在,這就是神韻,就是它的精氣神。

就比如紅香圃裡的紅芍藥,就比如劉敏中筆下的白芍藥,還有那開在大山裡的野生白芍藥,它們都神采奕奕靈動異常……


牡丹開罷芍藥開,一為花王一為相,一樣花開別樣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