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詩人,還要感謝他們

今天介紹的書是《六神磊磊讀唐詩》,其實這本書的名字再加兩個字更合適,比如改名叫《六神磊磊讀唐朝詩人》。


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詩人,還要感謝他們

本書解讀唐詩的內容並不多,更多的是在講述那些偉大詩人的人生經歷,但正如羅振宇所說,這本書確實為我們推開了唐詩的一扇門,讓我們對詩人不會再仰望,而是相逢。


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詩人,還要感謝他們

全書最打動人的點是珍惜。

我們總是習慣於對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理所當然、習以為常,卻總是等到失去以後才後悔莫及。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理所當然,又哪有那麼多的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

《六神磊磊讀唐詩》用一個又一個關於唐詩和詩人的故事,讓我們意識到,原來今天能讀到唐詩的我們,竟是如此的幸運。而正是那一連串我們並不熟知的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才讓唐詩得以流傳至今。


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詩人,還要感謝他們

陳子昂的詩,在小傳裡藏了八百年。

最先發現這首詩的是明朝人楊慎,楊慎曾被稱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最近幾年因為《明朝那些事兒》才變得眾所周知。楊慎不僅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膾炙人口,而且他還一手促成了陳子昂的詩壇地位。

這一年,楊慎官場失利,五十多歲的他閒來無事亂翻書,突然在小傳裡面看到了四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楊慎顫抖了,他眼睛放光:“天吶,這樣一首簡樸大氣,直追漢魏的詩,竟然在其他典籍裡沒有任何記載!”

正是在楊慎的推薦之下,這首被後人稱為《登幽州臺歌》的詩才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陳子昂這個人才開始被廣為認知。我們才漸漸的知道,陳子昂是個軍人,從小不愛讀書,十八九了才棄武從文。我們才漸漸的知道,陳子昂喜歡老莊、追慕鬼谷子、懷念燕昭王。

如果沒有楊慎,陳子昂會不會一直沉睡在歷史中呢?想一想就後背發涼。


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詩人,還要感謝他們

還是在明朝,天啟年間,正值魏忠賢當權,一位名叫胡震亨的老先生脫下官服,決定要去編一本唐詩合集。當時的唐詩已經四處流散了,為了到處收集,胡老先生不僅翻閱了他家裡的萬卷藏書,還到處走訪謄抄,用了整整十年光陰終於集結《唐音統籤》。


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詩人,還要感謝他們

明末清初,錢謙益也決心編一本全唐詩,他努力了很多年,已經編了數百卷,卻在中途撒手人寰。正在錢的書稿七零八落,馬上就要丟光了的時刻,另一位“藏書天下第一”的季振宜接過了殘留的書稿,繼續編了下去。

至此,胡震亨、錢謙益、季振宜三位已經編制了兩部大部頭的唐詩合集,第四位輪到了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


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詩人,還要感謝他們

自公元1705年開始,整整80年後,在康熙皇帝介入了之後,才最終有了我們能看到的《全唐詩》。全唐詩“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兩千二百餘人”,真是了不起的著作。

如果沒有全唐詩,我們現在還能記得多少唐詩呢?想一想就又一次後背發涼。


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詩人,還要感謝他們

六神磊磊告訴我們,號稱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只留下了兩首作品;大名頂頂的王之渙,只留下六首詩作;李白去世前,曾託付好友出版《草堂集》十卷,卻也不幸失傳。杜甫四十歲以前的詩作全部失傳。王勃的集子艱難的流傳了百年,卻也在明末徹底淹沒……

所以,我們都應感恩和珍惜,現在還能讀到唐詩的我們是多麼的幸運,我們今天能讀到唐詩,要感謝那些偉大的詩人,還要感謝這些不是詩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