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的故事(22)

5、猕猴桃病虫害防治之我见

千百年来,农业生产一直和各种病虫害作着殊死的斗争。“防治病虫害是关健。”一直在果树生产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由于猕猴桃人工栽培在中国仅40年历史,因此,人们在猕猴桃病虫害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全面,在果园的具体管理里面,还存在如下缺陷:

(1)缺乏基础研究。

从果园的管理方面,有的是猕猴桃全年的各种病虫害的认识及防治办法,而没有系统性的果园具体防治指导意见,倒致果农面对复杂的病虫害而无所适从。

(2)一些果农在生产实际中发现新的病虫害,在网上发布出来,弄得部分果农人心恍恍,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对病虫害的看法是:

(1)猕猴桃病虫害从开始栽培的“无”到后来的“有”,由当初的“少”到后来的“多”,再到后来将会越来越多,越复杂。因此,研究猕猴桃病虫害方兴未艾。

(2)搞清楚主要病虫害和次要病虫害的关系,搞清楚病虫害在什么条件下需防治,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不防治,不要任何病虫害都呼吁果农防治,使果农防不胜防。其实,任何果园的病虫害都有一定的防治指标,比如每百个叶片有几个叶片发病,就需要防治。若没达到这个指标,就可不防治。由于猕猴桃是新兴水果,这样的基础研究截至目前还未见到,有关部门还应抓紧。

(3)综合防治才是果园病虫害防治的唯一出路。截至目前,还未见到有效的猕猴桃综合防治方案。

(4)认真总结猕猴桃防治的规律,把共性和非共性的归纳在一起,提出综合防治的目标,以最有效、喷药次数最少为目的,尽可能的避免药害(高温期不用药或少用药),总结出猕猴桃园的综合防治办法。

(5)总结出猕猴桃各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的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汇总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病害,避免把肥害、药害、日灼等生理性病害和细菌、真菌等非生理病害混为一谈,给果农造成错觉,贻误农时。

因此,基础研究是关健!

猕猴桃的故事(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