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

一場母女爭吵的戲

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婚姻失敗,離異單身的母親宋倩視女兒英子為自己的一切,全力掌控高三女兒的一切生活和學習事務。

宋倩得知女兒翹課後,在前夫家找到了她。推門進屋,看到女兒和爸爸,還有爸爸的現任女友一起在廚房做飯。

辛苦給女兒煲的燕窩被前夫的女友喝了,禁止女兒玩的樂高也出現在前夫家。這一切讓宋倩非常震驚,也十分痛心。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其實母女倆的矛盾由來已久,這次的逃課激化了兩人之間的新仇舊怨。一時間,母親的委屈,女兒的怨恨,一齊爆發。

  1. 父親為想要實踐自己興趣的女兒向老師請病假,卻意外碰到老師想要家訪,於是老師聯繫了母親宋倩,這下謊言被戳破。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是可忍容孰不可忍,叔能忍嬸兒也不能忍!奉行高壓政策的宋倩十分火大。

最親的女兒居然和前夫以及前夫女朋友合起夥來欺騙自己,更重要的是三人看上去其樂融融,有說有笑,辛苦養育的女兒儼然成了別人家的。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很多父母,他們可以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唯獨不能交出自己對子女的佔有慾和控制權。

在他們眼中,孩子是自己的“所屬品”,孩子的一切自己都要知曉,認為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人生建議,孩子未來的道路才會更順暢。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正如《山河故人》裡的母親濤所說的“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還是要分開的”。父母的角色就像是兒女成長路上的腳手架,當獨立人格樹立後,腳手架終究是要撤離的。

2.電視劇對宋倩這名高考家長的焦慮描寫萌看有些誇張,但又覺得真實。她管控女兒的一切,日常事項被安排得嚴絲合縫,不允許一點差池。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雖然在父母眼中這就是“愛”,但卻是打著愛的幌子,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

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及時平時對孩子寵愛有加,一旦孩子不聽話、頂嘴,或者說是傷及自己的權威,便會生氣;一旦孩子表現不能讓自己滿意,便會倍感傷心,恨鐵不成鋼。

3.早飯要吃海參、燕窩,路邊的豆漿油條雖然是女兒的心頭好,但是不夠營養和安全,所以不能吃。略過孩子的意願而致力於自己認為的正確的事是中國式家長的通病。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這種專制和佔有慾,其實對孩子的發展很不利。父母的專制和佔有慾在客觀上刺激了孩子的自私。父母怎麼對待他們,他們就會怎麼對待別人。

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自私是理所當然的,對別人受到的傷害也不會放在心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受到父母的束縛,漸漸變得沒有主見,喪失個性。

誰來決定孩子的人生

誰也沒權利決定別人的人生,即使她是一位很好很好的母親。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父母對孩子的愛無可厚非,但一定要學會適時放手。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把孩子當成家庭中一個平等的成員,跟孩子有關的事情要多問問孩子的想法。

學會與孩子分享彼此的心情和看法,同時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父母如果情緒失控,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導致家庭教育走向失敗,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障礙。

人們有一個共識:養育一個孩子的道路是艱辛的,但是很多人會認為不生孩子生命就不完整,因此去養育一個孩子其實並不合理。

養育一個孩子其實也是讓父母真正地重新、完整地認知自我的過程

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中的控制慾和佔有慾

父母在孩子每天的成長中,重新檢視自己,檢視曾經年幼無知的自己,自己也曾有過的小叛逆,反抗。看著孩子重複的是自己當年的行徑,會對孩子的行為有一種新的理解和體會。

建立對孩子成長最有利的親子關係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要試圖去爭誰輸誰贏,我們要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