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明與“宣城畫派”

汪立軍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39期

10月22日上午,夏子超副專員和柳國財陪同亞明一行拜謁梅清陵園。走進陵園,亞明一步一鞠躬,口中說道:“梅大師,我帶著你的徒子徒孫來拜祭你了。”在亞明的帶領下,學生們恭敬站立,然後向梅清墓園行三鞠躬。禮畢,他起身撫摸墓碑,看著陵園內的雕像,十分欣慰。他對在場的人說:“比我想象的好,修得好!明春要在梅清墓前左右各植一棵‘黃山松’,一來可以裝點陵園氣氛,二來梅清本身也是一位畫松的高手。還要在墓園的後面栽種一些竹子,一是文人喜歡竹子,所謂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二是竹子長大以後對墓園還可以起到‘華蓋’的作用。”

他對夏子超副專員說:“梅清是宣城歷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中國美術史上可以留下一筆的人物。作為梅清的家鄉,宣城要重視對梅清的研究,把梅清和石濤的藝術靈魂延續下去。陵園建起來,還不夠,要珍惜這份難得的文化遺產,挖掘、研究、整理,並影響一代人,培養新一代的藝術家。歷史上的大師,越研究越有價值。”

返回途中,亞明一行遊覽了宣城近郊的揚子鱷繁殖中心。下午六時到達賓館,他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晚飯後,對同行的學生說:“這次我要在宣城多住幾天,還要登敬亭山,觀謝朓樓,上九華山(在池州市)。”

10月23日,亞明帶著學生赴城北敬亭山遊覽寫生。金秋的敬亭山萬木蔥榮。三百多年前,梅清和寄居在此的一代山水畫巨匠石濤和尚經常在一起切磋技藝,傳為藝壇佳話。

亞明與“宣城畫派”

亞明走走停停,不時表達他對敬亭山的印象。他說:“敬亭山從山勢看,並不高大,但有一股清韻之氣,給人思想以浩蕩感。登上敬亭山使人精神一爽,神采飛揚。”他接著又說:“為什麼唐以後那麼多文人墨客來敬亭山?他們來一不是為升官,二不是為發財,就是因為敬亭山有文氣和藝術家氣質,他們來想得一點靈氣。”在虎窺泉旁邊的綠雪茶社,亞明坐下來喝茶。這時候,他的思路一轉,想起了石濤,他說:“石濤24歲由武漢到宣城敬亭山,在宣城生活近20年,他的成功及在畫壇影響的基礎全在敬亭山。徐霞客講‘五嶽歸來不看山’,李白講‘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個定義下得好!敬亭山美哉、秀哉、壯哉。”

亞明的生活很有規律,晚上九點之前休息,早上六點起床,中午要午休兩小時。學生們來宣城白天寫生,晚上創作。

來宣城的第四天,亞明遊覽了謝朓樓遺址。謝脁樓位於宣城市區中心陵陽山巔,是一座文化名樓。它不僅是宣城的地方標誌,而且也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的一處標誌。謝脁樓歷來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幾經修葺重建,抗戰時期該樓被日機炸燬,僅存遺址為一座高6米、面積1500平米的高臺。亞明登上雄踞陵陽山巔的高臺,憑欄遠眺,青山綠水盡收眼底,古詩意境,歷歷在目。敬亭煙雲心頭起,謝李詩魂入夢來。

第二天上午是亞明此行在宣城的最後一天,他安排在賓館花了大半天的時間畫了七張四尺三開的花鳥、書法十餘張分贈給宣城的老友,併為宣城畫家黃書元題寫了“黃書元畫展”的展標。這其中,他在一張《醉蟹圖》上題有:“丙子九秋,往宣州專拜一代宗師梅清安息處,同行者北京楊彥伉儷、揚州吳漢華曹江萍、蘇州周霞,期間蒙柳國財局長盛情,看敬亭山、觀謝太守樓(將要重建),興致信手寫此,奉家祥薛君。合肥亞明。”記錄了此行的經過。

10月26日,亞明離開宣城,柳國財帶病護送亞明回蘇州東山。得知幾天的勞累讓老友生病,亞明很感動,離開東山近水山莊,亞明一直把柳國財送上車,然後揮手告別。東山的銀杏樹金光燦爛,柳國財看著窗外的美景,身心漸漸地輕鬆起來。

這一年的歲末,亞明畫了一張《李白獨坐敬亭山》(見封底)寄贈給柳國財,六尺三開的宣紙上,鬱鬱蔥蔥的山林與遠處潺潺的流水把敬亭山的清韻之氣描繪的淋漓精緻。眾鳥已遠,敬亭山像一位老朋友與李白相望,這是亞明對李白詩意的感悟和對敬亭山的欣賞與推崇。也表達了他對完成自己心願的老友一份感激之情。接到來信,柳國財趕忙與亞明通了電話,電話的那一端,豁達的亞明輕鬆地說:“這張比出版的(作品)還好,你好好留著。”

亞明一生將“宣城畫派”梅清、石濤等人的“搜盡奇峰打草稿”、深入生活、寫生自然的創作思想和與時俱進的創作理念貫穿於整個藝術活動中。他曾說“我以人民、生活、傳統三者為師”。

他愛家鄉安徽的黃山,更愛畫黃山;他崇拜自然,更崇拜以自然為師的梅清、石濤等“宣城畫派”巨匠。他曾在《黃山圖》上題句:明清至今畫人寫黃山者,得山之性者,只幾人而已,今人皆未得,多寫形,餘亦然。在他1997年創作的《黃山雨意圖》中又題到:丁丑仲夏,餘八到黃山,三十餘年前登,踏遍眾峰寫廿開冊頁,皆對景取形。二到又寫松百株,三次方知山之精神,六到才明山之性也。

亞明一生九上黃山,體味著黃山變幻的煙雲,感悟出“中國畫有規律而無定法”。 他推崇梅清、石濤等“宣城畫派”大師的繪畫思想,把“筆墨當隨時代”和“借古以開今”作為終生實踐的信條。

晚年的亞明計劃在敬亭山建設創作基地,將“宣城畫派”精神進一步傳承發揚光大。1997年夏天,他在給柳國財的信中寫到:

宣州敬亭山美哉、秀哉、壯哉。幽幽靜靜,足養心也。昔清初新安畫派中堅梅清故鄉,石濤上人修學之地。當時宣州書畫社廣集海內外高人逸士,為宣州增色添韻,揚一代風流。餘有意在敬亭山下建一小屋作創作休息之用,再者為海內外畫家提供方便,如能獲當地政府恩准,餘當為宣州作出貢獻。具體建屋事宜,餘委託他人辦理,無須麻煩政府。 亞明 丁丑仲夏近水山莊

接到來信,柳國財立即向市政府報告,得到了時任宣州市市長朱恩三的支持。亞明對這間文化小屋寄予期待,他甚至對小屋的風格都有明確的構想,他希望這間文化小屋外觀古樸,總造價在30萬左右。建好後他每年來一至兩次,每次住十天半個月,同時也為海內外同行來宣城研究、挖掘梅清和石濤的繪畫藝術提供休息和創作的場所。

1997年夏天,亞明八上黃山,從黃山下來,下榻涇縣涇川賓館。第二天,他安排到涇縣宣紙廠參觀,文革期間,亞明曾在此停留過一個月,這次算是故地重遊。參觀以後,工人擺出了一張四尺整紙,亞明說:“我給你們寫幾個字吧。”工人們希望亞明能夠畫一幅畫,亞明便開筆畫了一張《竹石圖》,並題寫了三豎行的長款。時值盛夏,沒有空調的廠區工作室,整整.40分鐘時間作畫讓亞明熱得滿頭大汗,工作人員用一條白毛巾不斷地給他擦汗。

從涇縣驅車來到宣城,他又想起了敬亭山,這一次是亞明第4次上敬亭山。第二天上午,司機直接從後山開到山頂,從山頂下車,直走到翠雲庵旁的平臺,遠眺水陽江。此刻,他像闊別多年的老友俯看敬亭山,他興致勃勃地計劃第二年九上黃山,1999年要十上黃山。

天有不測風雲,1999年春天,亞明經檢查不幸身患肺癌,經多方治療,仍不能見效。2002年2月19日,新華社電告:為人民創作出大量藝術傑作的當代著名國畫家亞明,今天放下了辛勤耕耘了50多年的畫筆,清晨在南京逝世,走完了他78年的生命路程。

亞明的生命和藝術之路就此劇終,留給宣城的還有許多未完成的空白和無盡的遺憾。

2011年6月9日,由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書畫院主辦的“梅清與宣城畫派學術研討會”在宣城市隆重召開。全國著名美術史家陳傳席、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臣彬,安徽省各市書畫院院長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美術理論家、書畫藝術家60餘人出席研討活動。圍繞梅清和“宣城畫派”藝術,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研討,舉行座談、筆會等活動,並參觀了梅清故里,冒雨集體拜祭了梅清陵園。

亞明與“宣城畫派”

梅清陵園,依然保留著當年亞明來到時的樣子,潔白的雕塑,梅清深邃的目光跨越了三百多年的時空。墓園內碧草連天,蒼松挺拔,青翠的竹林如華蓋一般圍繞在墓園的周圍,墓園上空,一棵參天的大樹拔地而起,那樹茂密而濃烈,氣勢直衝雲霄,讓在場所有人都舉目仰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