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結合合理施肥是關鍵,實現無公害品質也不難

一、施肥與蔬菜病害關係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於蔬菜的需求同樣也在發生變化,即是從原來的數量到現時的品質。必需養分充足供應才是蔬菜正常生長髮育的基本物質保障之一。因此可通過施肥的方法加以改善。

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結合合理施肥是關鍵,實現無公害品質也不難


1、對於蔬菜品質而言,養分的供應狀況對其產生直接影響

首先表現在蔬菜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觀指標上。例如,氮供應不足的直接後果是蔬菜生長不良、個頭變小,葉片發黃;鈣和硼的缺乏導致果實畸形等。養分的均衡供應與否也直接影響到蔬菜風味物質的形成。黃瓜的苦味與氮肥過量密切相關,過量施氮會造成瓜葉中總氮及銨態氮含量增加,通過促進氮代謝而促進葫蘆素形成,從而引起葉片及果實變苦。很多研究證實,適量施用氮肥能提高蔬菜產品中的維生素C含量,但用量過高通常會降低維生素C含量。氮肥施用還會對決定辣椒辛辣味的物質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的合成產生重要影響。鉀素供應不足造成西瓜、甜瓜等口感下降,其直接原因是養分不平衡造成果實中糖分累積減少。球莖甘藍中決定其特殊風味的硫化物和乙醛等物質的形成受到氮、鉀和硫等多種養分的調節,大蒜中決定其風味的大蒜素含量也與硫的供應有著密切的關係。

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結合合理施肥是關鍵,實現無公害品質也不難


2、蔬菜營養成分與養分供應有密切關係

例如,在鹽分脅迫條件下施鈣可增加黃瓜產量,同時使其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對維生素而言,氮素供應的增加會使B族維生素及胡蘿蔔素含量增加,但同時維生素C含量降低,鉀素的充分供應會提高維生素C含量。礦物元素的供應還直接導致蔬菜對相應元素吸收量的變化,尤其是對人體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含量,通過養分調控手段能夠使其成倍地提高。

在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相對較高的條件下,養分的供應會通過改變蔬菜對重金屬的吸收、土壤中影響重金屬活性的理化性狀而對蔬菜重金屬含量產生間接影響。例如,在盆栽條件下的研究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條件下,儘管不同形態的氮肥對菜薹產量沒有影響,但卻使菜薹中鎘含量產生顯著差異。這種不同品種之間的差異可能與氮肥施用對土壤酸度影響及其對鎘生物有效性影響有關。蔬菜生物活性物質是指蔬菜中所含有的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非必需營養成分,大多是蔬菜的次生代謝產物。這些化合物在人體保健,如抗氧化、抗病、抗突變、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或其他生理功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結合合理施肥是關鍵,實現無公害品質也不難


3、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施肥對蔬菜含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以廣泛存在於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硫代葡萄糖苷為例,其作為一類含硫氮的次生代謝物,含量不僅與蔬菜體內受大多數礦質營養調節的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有關,而且與氮素以及硫的供應有密切關係。氮素供應量的降低可明顯提高花椰菜、青花菜等蔬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而硫供應量的增加則會提高該物質的含量,另外,包括銅、鋅以及硼等微量元素的供應也影響到蔬菜體內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因此,施肥對蔬菜的病蟲害有一定的影響。

二、施肥不當會引發病害

大棚蔬菜一般施肥量大,特別是速效性有機化肥一次用量過量,容易引起肥害,其表現為作物根系吸水困難,僵苗不發,葉片畸形,嚴重時作物逐漸萎蔫導致枯死。

生產中碳銨施用方法不當尤為突出。碳銨俗稱氣肥,施入土壤後,會很快分解轉化為氨和二氧化碳。氨對蔬菜葉片具有毒性,其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後,首先致使靠近地面的蔬菜葉片出現氨中毒而變黃脫落;濃度更高者,造成整個大棚植株葉片脫落蔬菜絕收。

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結合合理施肥是關鍵,實現無公害品質也不難


施肥不當的確可以導致病害的發生或加重。

1、若施底肥不當會導致以下病害

①定植後死苗這是由於施肥不當導致寄主(作物)從一開始就處於虛弱狀態,有害病菌隨時可能侵染引發病害。

②缺素症由於多年接連種植同一作物、導致土壤中某些元素嚴重匱乏,如硼、鐵、鋅、鎂等微量元素,若施用底肥時未補充這類微量元素肥料,就會導致各種缺素症的發生。缺硼導致花芽分化不良,後期畸形過多,生長點壞死等;缺鐵導致生長點新葉發黃,嚴重時白化;缺鋅時上部新葉變小,易得“小葉病”;缺鎂時易導致中上部葉片出現葉脈間失綠的症狀。此外,植株缺素時,光合效率下降,製造的營養不足,此時可認為植株處於營養不良狀態,長勢弱,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病菌就會趁機侵染,引發侵染性病害。

③根腐病連年種植的老棚,若不及時補充生物菌肥,就會導致土壤中有害菌數量大於有益,幼苗移栽後容易發生根部病害。

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結合合理施肥是關鍵,實現無公害品質也不難


2、衝施肥幼苗移栽後,作物的追肥方式主要以隨水衝施肥料為主,如複合肥、大量元素水溶肥、腐殖酸類肥料、生物菌劑等,這些均稱為衝施肥

①生長前期,即從幼苗定植到開花坐果前,作物以營養生長為主,因此,緩苗後建議衝施根寶貝或根佳等促進生根的功能性肥料,有利於前期培育強大根系。根系壯,則植株抗病能力強,可預防各種苗患。

②生長中期,即開花坐果至植株早衰前,作物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齊頭並進,既要拿產量,還要保證植株長勢健壯在蔬菜高價期,很多菜農為了持續大量結果,連續蘸花、衝施高鉀肥,結果導致植株營養生長過弱,最終導致植株衰弱致死,這與衝肥不當有很大關係。

③生長後期,即植株開始早衰至拔園,作物以生殖生長為主。該階段在管理上往往比較鬆懈,衝肥較少或者幾乎不衝肥,導致植株老化嚴重。甚至有的菜農為了多拿產量,有果就留,而不考慮植株的營養負擔,結果導致植株負荷過重,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後期伴隨出現各種侵染性病害。

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結合合理施肥是關鍵,實現無公害品質也不難


三、合理施肥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蔬菜需要的養分由泥土供給和施肥兩部分組成,蔬菜生長需要的養分總量,減去泥土能供給的部分,就是需要施肥彌補的養分數量。合理施肥就是必須依託科學的手段,懂得蔬菜、泥土和肥料的情況,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看天、看地、看莊稼”。

1、施肥量不能過大由於大棚相對密封,施入化肥不易淋失,肥效較高,宜多次少量酌情施肥。最好根據蔬菜產量、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等確定適宜施肥量,以進行平衡施肥。生產中碳銨施用方法要得當,碳銨宜深施,防止揮發造成浪費,防止造成蔬菜氨氣中毒。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有機肥料要經過充分的腐熟過程,以殺死其中的致病菌和蟲卵。

2、看天、看地、看作物施肥,“看天”就是看溫度、溼度、降雨、光照等氣候因素對肥效有無影響。溫度高時宜追施尿素,溫度低時則宜追施碳酸氫銨。“看地”就是因土施肥。例如,黏土地保肥力強,氮素一次用量可大些;沙壤土保肥力差,追肥應本著“少吃多餐”的原則進行。“看作物”就是根據不同作物對養分的需求情況,找出泥土中影響產量的缺素因子和各種作物對肥料的需求,結合肥料特點做到配方施肥。

3、施肥要平衡最好是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充分發揮交互作用,減少生理病害。特別是減少氮肥、磷肥的施用,提高鉀肥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質。無機肥、有機肥要搭配,増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條件,增強保肥、保水能力,促進蔬菜正常的營養生長。

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結合合理施肥是關鍵,實現無公害品質也不難

總結,蔬菜種植之中,對發生病蟲害噴施藥劑後易產生抗藥性的情況,讓農戶很頭疼。只有合理化施肥以營養促進蔬菜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有一個健壯的植株,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目的。

如有不同看法的朋友,請留言一併點贊+關注!這裡每天有農業種植技術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