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說這句話,有很多人認為這很偏激。但事實上,這是實話。(並無絲毫惡意,只是一種比喻)

狗,是人類的忠實夥伴,卡耐基曾這樣描述狗:“當你走近他時,他便開始搖動尾巴,你若是停下來撫摸他,他便要高興得跳起來和你表示無比的親熱。”卡耐基對於狗,是讚美的,因為他們“付出了純潔的愛”,它們純潔,他們狂熱地付出。

—————————————————————————

在人們做事的剛開始,這種熱切的狀態普遍存在。

張愛玲出生於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棟沒落的貴族府邸。張愛玲自幼就是一個要強的人,當初因為父母離婚,忍受不了父親的監禁,逃了出來。她的母親是一個嚴肅冷漠的人,她給了張愛玲兩條路:嫁人或者讀書。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張愛玲選擇了後者。在這期間,張愛玲泛讀各種文化經典。才11歲,就開始發表小說。在她讀大學期間,她自己記錄到,整整三年她都在努力充實自己。幾乎把所有的社交都推了下去。在18歲那年,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倫敦大學,成為現在的民國第一才女。

當年只上過小學的沈從文脫下軍裝,來到北京,發誓要在文壇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條路開始,他一沒文化,二沒經濟,就在北京大學旁聽,開始自己摸索小說,大量寫稿,再大量篩選。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周杰倫被經紀人李宗憲發掘的時候,李宗憲給他出了一個難題:只要周杰倫10天寫出50首歌,他就答應從中挑出10首幫他出唱片。周杰倫答應了,這五十天裡,他把自己關進工作室,寫歌寫到流鼻血也不放棄......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但是,到了後期,這種狂熱還有幾個人有?

當初一起創建的樂團,因為大家忙了起來,也都荒廢了,當初一起約定刷完圖書館,因為朋友的離開,自己也就沒了心思。

“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這句話送給正在堅持的各位,也送給我自己。

——————————————————————————————————————————————————

在剛進入某一個領域的時候,我們確實會不知所措。剛走上運動員之路的青年,會因為訓練過重而無法下路。剛踏入社會的人們會因為突然被暴露在交錯複雜的社會而手足無措。

在你剛踏進的這個領域,它有著屬於自己的運行系統,有著屬於自己這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你的任務不僅僅是將這個領域的法則銘記於心,還要在這新的領域開拓新的疆土。這就是人們最開始手足無措的原因。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可是手足無措抵擋不住熱烈的追逐,新人最大的武器,就是熱枕。

想要說出成功人士前期感人的付出,那真的是數不勝數,但是,將他們拿出來的目的,就是想告訴你,你現在默默無聞的付出怎麼了?苦累怎麼了?誰當初不是累的跟個狗一樣?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在最近網絡上,流行著一個名詞,叫做“舔狗”。這是一個貶義詞,顧名思義,就是過分殷勤。剛開始的我們或許不僅在愛情上,在為人處世上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我們採用“討好”的姿態去迎合前輩,卑躬屈膝的模樣讓自己都看不下去。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不管對自己如何評價,別失去了那個最真實的你。

——————————————————————————————————————————————————

在剛接觸一樣領域的時候,人,就分為了兩種人。

一種是掐媚奉承,不斷討好上層的人。他們為了目的,甚至有些時候不擇手段。這讓其他正直踏實的人處於下風,甚至蒙受委屈。

在這個時候,真的是讓人恨恨地罵上一句:“哈巴狗”,整天搖著尾巴討好。

另一種是踏實勤勉,戰戰兢兢。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種是有能力,肯學習,但交流上有障礙。另一種是沒有多少的能力,但是精於拍馬屁,喜愛阿諛奉承。(又有能力,溝通能力又強的少數人不在此話題)

曾今親自訪問過一個公司的老闆,那個公司的老闆表示,這種人他們很受用。

受用?這就意味著他們有著更多的特權,享受著更高的待遇,甚至有著更高的工資。他們可以在同種等級裡作威作福,這種人就是前者,他們和後者的人同時進一個領域,但是他們似乎更受歡迎。

但是,通過多想的訪問,發現一個規律,在一個領域等級越是高的人,對於這種人越不感冒。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一個老闆提出用的人具備4個R原則:

Reachable 有事的時候能被找到

Response 有任務能及時響應和彙報進展

Result 交代辦的事情有結果,最好是期望的結果

Resiliance 彈性好,抗壓能力強

所以,對於一些迷茫中的人來說,就給予兩個建議,一個是做好4R,另一個,就是要學會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內,儘可能多去溝通。

一個人能記住他人說的話只有7秒,7秒過後,只要不是有意記住,這句話就會被下一句替換掉,以此來保證大腦的正常運作。所以,說話的時候大膽說,不要糾正,對於領導要謹言慎行。

大學剛入學的時候,一位學姐就給我打了一劑預防針,她說到,不要去說那些和老師關係很好的人怎麼樣怎麼樣,能夠做到讓老師喜歡,能夠討好老師,也是一樣本事。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車輪式社交”在於靈活,在於讓關係活起來。托爾斯泰曾經在報社,遇到一個性情古怪的同事,但是他們卻經常需要交流行業難題,所以,為了方便,托爾斯泰就自己給自己製造了一次小烏龍,並請教那位同事,同事解答過後,托爾斯泰認真答謝,從此,兩個人的關係好了起來。

在剛開始做事的時候,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做“哈巴狗”。剛入門的時候是理解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倘若現在就做“哈巴狗”,以後的“舔狗”生活還長著。

——————————————————————————————————————————————————

記得在初中的時後,我在看一本名叫《像狗一樣奔跑》的勵志書,我的班主任當場把書丟進垃圾桶,說是一本毒雞湯,事實上這是作者裡則林一步很秀優秀的短篇隨筆小說。不管書寫得怎麼樣,它的名字《像狗一樣奔跑》就很有道理。有多少人能夠這樣奮不顧身向前奔去?像理想奔去?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我們目前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從走到跑,也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當初躺在被窩裡說下一次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努力的幾個同學,他們的計劃很完善,理想很美好,美中不足的就是還沒有開始。

魯迅曾經說過:“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過胎死腹中的策略。”我們的高中時每天早上,六點,校長就在樓下催促著剛進校門的同學:“走起來,跑起來,得一分,勝一分!”

只有跑起來的時候,身旁的環境才會迅速改變,等你跑到目的地,身邊就是你想要的景色。

最開始,誰不是過得像狗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