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下農業、農村、農民的現狀?

IVD老兵

本人是80年代中期出生的土生土長農村人。老家在洞庭湖畔。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對農村情況相當的瞭解,現就這個問題談談農村的變化。

從有記憶開始,我就記得在家裡父母每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農活,每天扛個鋤頭扒頭鐵鍬之類的出去。在小學時我知道種田要交糧稅,按照人頭繳納。當時農村經濟很不好,也沒有多少化肥可用,都是用草漚肥當做化肥,所以當時的產量不高,一年到頭交稅後能夠滿足一家一年口糧所需就已經很不錯了。在當時農田有限的情況下還強制性的必須要種植棉花,棉花也要交稅。我記得有年家裡沒有棉花交稅,村裡把我媽陪嫁的縫紉機給拖走了。在當時如果能夠吃飽穿暖就已經很幸福了。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上大學。後來國家慢慢放開政策不要交稅了,這一下子農民的負擔輕了不少。而且農村的經濟與以前相比好了很多。這主要得益於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全國經濟活了,農村也沾了光。農村裡不少青壯年南下打工也賺了錢,農村的生活逐漸的提高。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國家對三農政策的關注越來越高,出臺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好。以前種田要交稅,現在不僅不要交稅,國家還倒給你錢。這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以前糧食不能自己買賣,重要的是根本沒得多餘的賣,現在糧食產量高了,國家還給予糧食收購保護價以保證農民收入。以前田地經常變換,現在國家實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這更給農民足夠的自主經營權。以前村與村之間道路都是泥巴路或者好點的是石子路,現在全國農村搞了村村通,路面硬化,交通跟以前比好了太多。以前種田都是純人工,效率低下,還很累,現在除了山區,基本都是機械耕種,而且國家對購買農具還有補貼優惠。像這種國家出臺的對農村利好的政策太多,不用一一列舉比較。


現在每年國家出臺的“一號文件”都是聚焦“三農”問題,國家每年都在為農民著想,為農村謀出路為農民謀福利。特別是國家現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現在也正全力扶貧,要求在2020年全面消除貧困現象。國家也在號召青壯年返鄉創業,也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現在國家的政策在傾向農村,我相信以後的農村發展會越來越好,將來的農村必定是生機勃勃一片。

也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看法。


洞庭清水塘

如何看待當下農業、農村、農民的現狀,這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需要從歷史和未來的角度來分析。

首先,當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現狀,是幾千年來最好的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農民實現耕者有其田,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又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農村、農業的投入和政策傾斜,免除農民一切稅費,種地不但不再繳納“皇米國稅”,還有了補貼,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公路基本實現村村通,電力、電信等都延伸到農村每家每戶,應該說農村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農村也遇有大量的發展瓶頸。首先是人口的迅速減少和嚴重老齡化。現在大部分農村,青壯年人口或者進城發展,或者外出務工,農村從業人口迅速減少,只剩下一老一少,部分孩子也隨父母進城生活,使老年人口所佔比例迅速增高,農村勞動力存在極大缺口。因為勞力限制,老年人口在生產中不懂科技,不重投入,造成糧油產量減產,質量難以提高,增產增效增收的期望得不到滿足,甚至近年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出現穀賤傷農現象,打擊了農民種地積極性,使農村出現大片撂荒地。

隨著時間推移,老年人慢慢去世,第一代外出打工的中青年慢慢老去返回家鄉,他們迴歸農村,早已對土地失去了熱情,他們的子女更是一步步遠離了農村,所以農村後繼乏人的現象另人擔憂。另外,農村還存在其他一些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瓶頸,如教育的落後,良好民俗的失落,傳統手藝的消失等等。



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發展非常快,鄉村的各種資源(尤其是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向城市。但是,如果靠犧牲鄉村而繁榮城市,最終導致鄉村的衰敗、潰爛,城市的繁榮終將走不遠。

目前農村存在的這些問題,國家早已發覺,並將從多方面予以解決。國家對於農業農村的重視,從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可以看出。“十三五”規劃(建議稿)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地正在加大措施,一是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二是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三是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建成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農業經營體制變革,引動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等現代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促進產區變園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農房變客房。

筆者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村必將再現勃勃生機,農村的青年才俊,甚至城市的年輕人,必將在農村這片廣泛天地大有作為。


齊東晏子

分析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的現狀,離不開分析農業的產業體系。從安徽的xxx開始,打響了包產到戶試點的第一槍,中國的產業體系,從完全的公有制計劃經濟轉型為集體擁有土地,包產到戶的完全市場化的個體經濟。表面上,挖掘出了單個人的生產能動性。解決了溫飽的問題,實際上是農業產業體系的一個大倒退。一下回到千百年前的封建社會的農業產業體系。大塊的土地迴歸到了“井田制”時代。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所有制,人民公社時代的大型農業機械成了擺設,人們回到了以牲畜為主要動力的徹底的農耕時代。

產業結構上,土地集體所有,但使用權歸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所有,個體需要向國家交納公糧或是農業稅。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選擇種什麼。以解決溫飽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產業結構設計。是完全的以糧食和棉花為主的產業結構。包產到戶早期,薄弱的工業,使得每個家庭都承擔著你耕田來我織布的純粹的原始的田園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工業化水平快速發展,客觀上,解決了家庭的縫衣織布問題,影響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們不必家家戶戶都需要種棉花和織布。可以解放出來一部分生產力,進行其他的個體經營活動。農村的產業結構仍然是以糧食為主的單一的市場化的結構。國家在產業結構上的影響力變弱。設立了為確保糧食安全的中糧收儲制度。

生產體系上,工業的高速發展,市場的不斷開放,人們有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農業機械。代替了以牲畜為動力的生產結構,農業機械在向以替代人力勞動的粗糙的農業機械轉變。有很多山區地方,人們仍然是以牲畜為主要的動力來源。糧食的選種上,徹底的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受過度市場化思潮的影響,農業大學一下子成了社會上最不好就業的學校。農科院及大學的選育品種,受到國外專業化極強的種業巨頭的衝擊,人們更願意選擇產量高的品種,選擇,能夠高產的化肥。慢慢的發現,受工業綁架了的農業,開始出現種地賠錢的情況。還不如改革初期的時候:收入低,至少不賠錢的完全生態化的農業狀態。土地越來越少,產量越來越高。口感越來越差。人們開始懷念小時候的味道。人們開始湧向城市,農村開始走向空心化,老齡化。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和公糧。增加了補貼,農民仍然是入不敷出,促進了人口的城市化流動。

經營體系上:因為採用完全市場化的個體經濟。分散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決策,決定了市場的勾稽關係。人們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選擇種什麼,做什麼。

制約條件上單純的人性限制:不幹別吃飯。這也形成了外國人看不懂的中國特色的問候方式:“吃了嗎”

我們稱之為精工細作的小農經濟。也具有了資本主義社會所具備的市場經濟的通病:經濟危機。豐收意味著價格低廉。多收了三五斗,收入反而減少。我們原來在書本上才能看到的:一方面,城市的物價高居不下,一方面農村的產品賣不出去,只能倒掉。在從溫我們沒有走過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農業產業中氾濫的滋味。這也就有了大小年一說,今年價錢低,明年一定高的市場化特色。

在此體系之下,我們的農村越來越差,年輕一代不斷的離開鄉村。一句回不去了的鄉村。展現給我們的是殘垣斷壁。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好在中央政府及時發現了這一點,開始重構中國的農業產業體系。以安全,高效,生態為目標的產業體系的構建和調整。仍然缺少的是可以迅速執行的頂層設計。


中集採v產業鏈競爭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來談一下現在農業、農村、農民的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農村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前的泥濘土路變成了平攤乾淨的水泥道路。農民出行下和地幹活都非常的方便了,已經實現了村村通馬路。老舊的泥土房也被漂亮的磚瓦房磚混結構房取代,髒亂差的現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

當下農民的現狀也有了較大的改善,衛生醫療條件也比以前進步了很多。國家取消了農民的各種稅費,還給於每畝地一定的補貼。六十週歲的老年人每個月可以享受到七八十元的基本養老保險,相信以後國家還會加大對農村的投入,繼續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

當下農業的現狀

自從包產到戶以後,農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糧食產量提高了很多農民的收入也不斷的提高,基本實現了農業半集機械化作業。釋放出了大批的勞動力。

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農業發展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具體表現為:土地過於分散不適合大面積的機械化作業,浪費了太多的勞動力和農用物資資源。土地對於一部分農民來說已經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單純的依靠種地致富根本不可能,每家每戶的土地只能保證衣食無憂。如何發展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僅僅依靠農民自己怕是很難做到的!!!

農業要繼續發展需要解決一下幾個問題

一、政策的扶持

二、資金的投入,鼓勵社會資金進入農村

三、農業技術的普及推廣,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

四、解決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冷藏運輸問題


空山幽谷365

我從城市回老家創辦農場四年了。因為從小就在外長大,沒在老家住過一天,所以回來的這幾年,對農村的現狀多少有了點了解。

首先,農村中繼續種地的農民過於老齡化。年輕人不想再種地,即使現在種地的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了,也寧願出去打工,不想待在老家。

我農場周邊的農民大爺大叔大伯們大多都是60-70以上的年齡了,低於50歲的一個也沒有!而且這四年期間,已經有好幾個種地的老人相繼去世。

當然,不是說不種地就沒有選擇。我們這養豬的很多,小小一個村莊就有60多個養豬場。不得不說,國家查封小型養殖是正確的。60多個養豬場圍繞著村莊建設,村子裡的井打上的水都是臭的!夏天村子裡蒼蠅密密麻麻,無孔不入。很多人選擇了養豬,養雞,養牛。雖然也是有風險。但畢竟比種地掙錢

也有好消息,今年這些小型養殖場都要整體搬遷了。鎮上村裡統一規劃出一片不影響村莊生活環境的區域,糞尿統一處理,不會再排入地下汙染地下水。而且糞尿發酵產生的沼氣還讓農民的生活也方便了許多。

農村整體環境現在還是很不錯的。道路硬化遍佈全市農村,公交車每個村都能通過。而且道路兩邊的綠化也非常的漂亮。像通往我們村的水泥路,兩邊種滿了銀杏樹。秋天的時候整條路都是金黃色的,異常漂亮。





農場養成日記

如何看待當下農業,農村,農民的現狀?對這樣的問題,也是會國人民最為關心的問題,更是黨中央連繼幾年在頭號一號文件最重視的大事,在農村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作出了重大調整。使農村達到鄉村公路通,農網改造通,自來水進戶通,這些民心工程,農村逐步進行農村廁所改造,天然氣進入千家萬戶,這些惠民政策。


在黨的領導下,黨中央特別關心農民的疾苦。加大農村農民老有所養的步伐。對貧困戶達到精準扶貧,一個都不掉隊共同奔向小康生活。從新農合到今天,大病得到救助,農民不無拍手稱快,


農民的生活正在逐步發展。逐步走向合作化道路。解決了年輕人外出打工,無後顧之憂。這也是我國的重大戰略決策,農民富,國家富,農民強,國家強,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創造社會歷史的動力,我們偉大的祖國,我為你驕傲,我為你自豪。謝謝。



農村農民話三農

農村不穩,農民不富要出事。農是中國根基。中央去年開始真正看到了這個問題,晚了點。

今天去修車,市面與往年大不相同,店鋪一大半沒開門,街市冷清,迴流城市人群少了七成。

農村不搞好,再擁向城市,如果失業就出亂子。獅嶺是世界皮都,廠子倒了兩三成,往年初三街道擺滿工廠招工的桌椅,和工廠招工人員,現在一個沒有,令人震驚。美國有個農業失業人囗指數,我們不敢學,公佈出來還得了?

農民是主力軍,打江山,建國家立了首功,現在不當人,沒多少福利,局勢危險的很。沒有幸福何來發展,連安定都沒有。

江老闆的穩定壓倒一切是屁話。

生存,民生壓倒一切。


趙曙光教授

任何時代任何國家農業都應該是經濟基礎,當下我國農業現狀基本是一片哀嚎,穀賤傷農,農資暴漲,農民無奈卻又無計可施!建國至改開相當長的時期農業一直作為基礎反哺工業和城市的發展,然而農民並沒享受到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成果,雖說少了三提五統等上繳內容,實際上農民負擔並未減輕反而更重!農民依靠農田收入再也不能支撐生活的必須,無奈年輕人只能背井離鄉四處打工顛沛流離,造成農村人口老齡化和空心化!“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成了大部分新生代農民的真實寫照!

經過多年的變化,大部分農村目前已經失去了往年的熱鬧祥和,大部分時間略顯淒涼和冷清,一年四季很少再現活力。

當今,醫療和養老依然是農民最大的難題,很多七十多歲的農民依然頑強的戰鬥在自己心愛的土地上,因為他們除了自己的雙手幾乎沒有其他依靠!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憫農》李紳


漂泊塵

農業發展到現在,及待改善,穀賤傷農嚴重影響了種地積極性,年青人都到城市發展,歲數大點的種地不掙錢,下一代可能不會有人種地,農業傷害的可能不是一代兩代人,如果沒有傳承,將會失去很多農業技術經驗,到時再多機械化,也不可能快速學會耕種技能。農村人口急速在減少,我們這幾百人的村子,現在也就二三十人了,年青人為了下一代只能進城發展,不再回來守地,剩下的老人只能嘆息,難啊,土地己經養不住農民了,糧食補貼一畝地還沒少半代化肥多,化肥農藥年年漲,糧食不漲反降,農人有多少心酸誰知道,


手機用戶55127625958

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新農民,這些詞彙都是各大熱搜榜的熱門詞彙!

現代化農業,休閒農業,觀光農業,休閒、旅遊、度假、現代化農業的結合體將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

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現在農村跟之前比的話,從自然環境,到基礎建設,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作為從農村出來的打工者,現在都想回到農村去!

其實現在很多城市都有很多外來務工者,大多已農民工為主,建議這類人多接觸現代社會的趨勢和變化,提高自身技能和想法,積累資金或吸引資金,投資現代化、休閒、旅遊、觀光、獨家農業綜合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