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淮南西站:安徽淮南市響噹噹的“貨運站”,一般不辦客運業務

淮南,古稱州來,是安徽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安徽省的中北部,位於淮河之濱,是淮河沿岸城市群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城市,是長江三角洲的腹地城市,也是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它

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等美稱。同時,淮南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豐富,有“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等稱呼。如此一來,資源的外運與交換需求量就會凸顯。

鳥瞰淮南西站:安徽淮南市響噹噹的“貨運站”,一般不辦客運業務

淮南站,它僅辦理專用線、專用鐵道整車、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路用貨物發到,已停止辦理客運業務。淮南西站,始建於1944年,位於淮南市田家庵洞山西站,屬於阜淮線和淮張線的一個車站,它歸屬於一等站,水家湖站、淮南東站、淮南站、淮南南站、壽縣站、豐臺南站、穎上北站、穎上站都是它的下屬車站。與此同時,人們很容易將它與淮南火車站混淆,對比可知,淮南火車站屬於二等站,它是淮南市鐵路的客、貨運站,淮南車站有阜淮鐵路和淮南鐵路這兩條客運路線,且於新中國成立之初投入使用。

鳥瞰淮南西站:安徽淮南市響噹噹的“貨運站”,一般不辦客運業務

淮南自然資源豐富且交通運輸事業起步比較早,同時,豐富的自然資源外運需求又反向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

早期,淮南因淮河水運便利,航運業起步早且發展快,歷史悠久,那時,正值淮南煤礦興起之初,航運充當了主要運輸形式。之後,鐵路慢慢興起,逐步分流了航運壓力,民國25年,淮南鐵路建成,主要負責江淮之間的陸路運輸,那時,淮南鐵路不僅大大縮短了淮南煤炭運達長江流域的運程,而且還是溝通兩地之間最便捷的交通運輸方式。這期間,對促進資源的開發和資源的外運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豐富的煤炭資源是淮南興起和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哪裡有大型煤礦,哪裡就有大型工廠,人們也就會到哪裡集聚,這些集聚的點都散落在城市的每個資源豐富的點上,這對交通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

鳥瞰淮南西站:安徽淮南市響噹噹的“貨運站”,一般不辦客運業務

豐富的自然資源的外運需求對淮南西站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貨源地,同時,高鐵的發展也緩解了其他運輸需求對交通的壓力。淮南有這豐富的礦產和電力資源,已發掘礦產資源不但總量豐富,而且,煤炭資源優勢突出,分部集中且利於開採,煤質優良且煤種齊全,據悉,淮南煤田遠景儲量達444億噸,且有180億噸探明儲量,佔安徽省煤炭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佔華北地區的百分之三十二。煤炭資源與電力資源有著很強的互補性,淮南的電力工業也是伴隨著淮南煤炭工業的發展而興起的。淮南的電力工業經過種種發展,已經成為了獨立的工業門類。諸如此類的自然資源,對運輸需求都很大,這對於刺激交通事業的發展有著很強的推動力。

淮南西站作為貨運編組站,它的發展離不開周邊高鐵與其他交通工具發展的推動。淮南西站已不辦理客運業務,因此,淮南的高鐵站必定會承受很大一部分的客流運送業務,同時需要兼顧物流。這樣一來,淮南的鐵路必將承擔主要的貨物運輸工作且兼顧旅客的運送。這種分工合作的結果就是:多種交通方式聯合作業,形成合理分工,最大程度去緩解淮南所有火車站的運送壓力。總的來說就是:

傳統的鐵路主要承擔煤炭和工業產品的運輸,而高鐵是淮南這座資源型城市加速轉型的助燃劑。

鳥瞰淮南西站:安徽淮南市響噹噹的“貨運站”,一般不辦客運業務

淮南,這座資源型城市,雖然它的面積不大,但卻擁有16個火車站,令人匪夷所思,其境內鐵路運輸網非常發達,鐵路線總長度達431公里,在中國所有城市中,都達第一,一度有些城市鐵路“吉尼斯紀錄”之調侃。這都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這為資源的運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同時,豐富的資源,也需要建設更多的火車站來保證運輸運送資源的供應。淮南西站,在這些火車站的分工中有著明確的定位,希望它在作業越來越精細的發展趨勢下,能進一步發掘自身優勢。

文|南書房|區域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