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診不忘“傳幫帶”他讓健康扶貧在廣西龍州縣開花結果

看診不忘“傳幫帶”他讓健康扶貧在廣西龍州縣開花結果

■李明峻經常主動放棄週六休息時間,為患者看診。 受訪者供圖

看诊不忘“传帮带”他让健康扶贫在广西龙州县开花结果

■李明峻

疾病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攔路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是脫貧攻堅這個“硬骨頭”中的“硬骨頭”。為進一步推進粵桂扶貧醫療衛生協作,2019年4月17日,來自江門市鶴山市中醫院的眼科主治醫師李明峻被派駐廣西龍州縣中醫醫院,開始了他的健康扶貧路。

幫扶一年來,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李明峻充分發揮職業特長,不僅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條件,更根據該院技術薄弱環節展開教學,通過面對面指導,手把手傳技術,培養了一批眼耳鼻喉科人才,填補了醫院相關人才空缺。

■新快報記者 彭程

填補眼科空白 方便患者就近看病

初到龍州縣中醫醫院時,這裡的醫療條件讓李明峻頗感意外。原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這所縣級醫院總體上不缺“硬件”,缺的是“軟件”——專業醫護人才長期流失、缺崗,導致醫療水平難以提高。尤其是眼耳鼻喉科,由於歷史和客觀原因,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平日裡基本沒有專科醫生駐守,病人只能靠急診科醫生客串診治。

同時,一些像眼底照相等眼科常用檢查項目也都無法開展。“沒有眼底照相項目,群眾可能無法在龍州中醫醫院完成一些慢性病診療卡業務的辦理,需要跑到縣裡的另一所醫院來回折騰。”李明峻說,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疾病,如果沒有慢性病診療卡,治療就無法享受醫保待遇,這對於困難群眾無疑是雪上加霜。

對此,李明峻初步規劃了這次幫扶援助任務的重點:重啟龍州縣中醫醫院眼耳鼻喉科的業務,適時開展一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聽取了李明峻的建議後,該院馬上組織購進五官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用藥和常用的小器械,其中2019年9月購置一臺基礎型的眼底照相系統,改寫了龍州中醫醫院不能獨立完成辦理相關慢性病診療卡業務的歷史。截至今年4月17日,已有300多人在該院完成眼底照相項目,順利辦下了慢性病診療卡。

建立處方模板

“傳幫帶”培養後備人才

從鶴山到龍州,700多公里。在龍州縣中醫醫院支援這一年間,由於科室人手短缺,李明峻很少休假回家,為了多看幾個病人,他還主動放棄週六的休息時間。最忙的時候,李明峻常常要一口氣接診二三十個病人,一整個上午都沒幾分鐘歇氣的時間。在他接診的眾多病患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獨居在農場的黃婆婆,她患有雙眼難治性青光眼,因為經濟拮据延誤了病情,矯正視力只有0.2左右。

李明峻說,黃婆婆病情反覆,他介紹黃婆婆到廣州中山大學眼科中心作進一步診療後,情況總算平穩下來,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為了減輕黃婆婆的經濟負擔,李明峻不但免除了她平時的診療費用,還自掏腰包給她買了效果較好的滴眼液等藥物。

這件事也讓李明峻意識到,想幫助更多的困難群眾,必須讓該院的眼耳鼻喉科有可持續的發展。因此,李明峻一邊看診,一邊逐漸建立、優化該院眼耳鼻喉科相關疾病的診療常規,並建立處方模板,讓這類疾病的治療更加規範,也給其他科醫師提供一些治療上的參考。

更難得的是,李明峻還通過培訓、帶教、義診等方式,為該院培養眼耳鼻喉科人才。經過一段時間的“傳幫帶”,多名調派到該科室的醫生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診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今已經能獨立地完成相應的診療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