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良渚玉工微刻发微-2

器晤 3N3N


看到这些微刻作品,我们想象不出良渚玉工是如何办到的,如果只是阴刻画,不需要照应阳纹的成型,雕刻的难度会小很多。确认出微刻阳纹,这比过去判断的玉刻难度,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这个难度不仅在于工具的精度,重要的还有眼力。良渚人的眼力是如何达到的,有显微设备?如是现代人,没有显微设备显然是难于办到的。玉器上精刻神像的大小,不过是两个并列手指头的宽度见方。纹饰的密度为1毫米阴线3~5根,这高于人体手指纹的密度,甚至高出1倍多,难以相信却不得不信。

还要问一问:又为何一定要雕刻出这么小的神人像?为何要花这样的功夫,刻大一点难倒不成么?

精细之中见精神。也许就是为着追求一种常人达不到的境界,这是一条精巧的通神之路。一刀刀一遍遍刻着,一天天一月月刻着,不厌其烦,不废其功,不累不倦,无寒无暑。

如果不是坚信神明在天,如果没有那一分虔诚,良渚人不会做、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我信。

也请读者诸君,放下你的身段,眯缝起你清澈的双眼,在一处不那么明亮的地方,这回不是巡视江山图里的旋转水磨,而是瞻察良渚人微刻玉作中的旋转神眼,相信你会如愿以偿。

05

玉权杖镦(反山M12∶91)

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权杖镦,遍体饰满微刻纹饰,体量小巧更显精致(图5:1、2)。全器以两个神兽为重心,兽身与背景布满旋纹与绳束纹。神兽与其他玉器上的同类纹饰接近,只是没有神人像(图5:3)。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5:1、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5:3

绝大多数的旋纹都是正旋或反旋的单旋,也很容易见到几例双旋,而且一般都是一个双旋连接着另一个小些的单旋。双旋的分布也看不出有什么规律,不过似乎应当会有特别的涵义,不会与单旋同义(图5:4、5)。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5:4、5

06

玉权杖瑁(反山M12∶103)

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权杖瑁,也是一件罕见的玉作精品。它与上面提到的玉镦一样,都是权杖上的附件,都是一样的精致(图6:1)。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6:1

权杖瑁也是通体刻满纹饰,是以两个骑神兽的神人像为重心,神人神兽及背景满饰旋纹和绳束纹(图6:2~6)。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6:2~6

从拓片和反转的图片上,纹饰细节毕见,可知制作之精工精心(图6:7~9)。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6:7~9

玉瑁上的纹饰风格与玉镦类似,不过在旋纹中见到的双旋纹更多一些,不知是玉工技巧更高,还是在设计上就是要保持这种区别(图6:10)。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6:10

单独看这各种旋纹,感觉像是一堆线团一样,须得仔细观察,方能分辨它们的近邻关系(图6:11、1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6:11、12

更特别的是,旋纹丛中还出现了两例大双旋,位置是在两个神人像之间。中间一块长圆形空地,如同是一个运动场,周边的双旋有如跑道。这样的构图值得特别关注,它也许可以提供解读双旋纹的线索(图6:13~15)。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6:13~15

至于玉瑁上的神人骑兽纹,与它器所见并无明显不同,此处不备细述(图6:16、17)。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6:16、17


07

玉冠状器(反山M16∶4)

又是一件玉冠状器,出自反山16号墓。此器透雕成形,中间镂雕一个大神兽形,两侧有两神人作结伴起舞状,充满喜感(图7:1~3)。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7:1~3

仔细观察大神兽的双眼,是对称的旋眼,而且是双旋眼(图7:4)。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7:4

神人与神兽都用微刻作装饰,依然以旋纹和绳束纹为组合。其中单旋纹的旋心显得比较大,也算是一种显得更有力度的旋纹(图7:5~13)。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7:5~13

08

玉冠状器(反山M15∶7)

反山15号墓也出土一件玉冠形器,也是采用透雕加微刻的方法表现纹饰,纹饰主题是无座骑的假面神人,神人及周边刻飞动的旋纹与绳束纹(图8:1)。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8:1

神人方脸形假面虽然刻画比较简单,却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原本的装束,神冠也是用阳刻方式表现,看似用一条完整的彩帛编缀而成。双臂刻画有单旋纹,左右反向对称(图8:2、3)。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8:2、3

神人像左右的配饰,也是绳束纹和单旋纹,单旋纹旋心略大且较圆,方向正反交错(图8:4、5)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8:4、5

09

玉 镯(汇观山M2∶34)

汇观山2号墓出土的玉镯,宽大厚实如琮,环镯面微刻有5个神兽面。每个兽面除眼圈用绳束纹表现,全用单旋纹作装饰(图9:1、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9:1、2

此器单旋纹外形有方有圆,且都不见明确的旋心,旋臂回旋繁复,刻画非常细致。看明白了前述各器纹饰,这一件不须以色彩点染便可看得非常明白,它是真正标准的阴夹阳式阳刻,不仅阴线刻画较深且线线到位,阳线的边缘也打磨光滑圆润。我甚至觉得,这件玉镯在当时真可能就是一件样本,是玉工练功的一件标准器,是良渚玉刻极品(图:9:3~7)。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9:3~7


10

玉琮王神人像(反山M12∶98)

被称作玉琮王的反山编号为M12∶98的琮,因为纹饰较多且精美,一直为研究者所瞩目。我在前面谈论了它上面的16个鸟纹,现在要说的是它上面的8个神人像。根据最新的微信信息,方向明先生研究8个神人像并非出自一个玉工之手。他认定雕刻此件的是位居王位的智者能者,那另一位参与者被戏称为“二王”。

虽然仔细分辨,8个神人像细部会存有差异,即使是同一人所为,差异也在所难免,不过整体风格还是一致的(图10:1~3)。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0:1~3

神人像以旋纹和绳束纹为主要元素,与前面述及的神人像大体一致。如果看黑白图片,对阴夹阳的阳刻纹饰会获得更清晰的印象(图10:4~6)。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0: 4~6

在神人像图片点染后,可以看出旋纹的排列有左右对称的格局,左旋与右旋两两相对,从这样的细节上可以看出意匠之妙(图10:7)。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0:7


顺带再观察一下玉琮王上四角的神兽面,眼鼻处采用较多旋纹装饰,绳束纹居次要位置。取两个兽面对比观察,可知纹饰布局细节差别明显。如果是同一人所为,说明把握整体风格时还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玉工可以保有一些个人发挥的空间(图10:8、9)。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0:8、9


11

玉冠状器(反山M17∶8)

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玉冠状器进入微雕范畴较多,表明它虽然有实用功能,也兼有礼器用途。反山17号墓出土的这件玉冠状器,只刻画了一个神兽面,省略了神人像,线条稍觉稀疏,便于观察制作工艺(图11:1)。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1:1

从纹饰墨拓及反色图看,所饰旋纹和绳束纹线条都比较流畅,旋纹也表现有左右对应方向不同的特点,可见这是一个基本的构图原则(图11:2、3)。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1:2、3

12

玉琮神兽面像(瑶山M9∶4)

瑶山9号墓出土玉琮,环器刻有4个相同的神兽面像。神面没有表现肢体,是神兽图的简化样式(图12:1、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2:1、2

虽然简化了附加部分,却细化了面像,这也就造就了相当一个精致的神面像。大瞪的眼睛,大咧的嘴巴,宽宽的鼻头,长长的獠牙,一幅狰狞的模样。那眼睛表现的也是旋眼,一左旋一右旋。左右的旋纹也关照了方向上的对应,呈对称旋动样式(图12:3)。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2:3

这是我列举的最后一件标本,用工夫循阳纹点染了兽面,觉得神性的感觉终于完全呈现出来了。不敢说良渚人如果用色彩画出心中之神,是否也是这样的感觉,但却是相信他们一定画出过彩色的神像,当然不会是在玉器上,也许是在飘扬的旗帜上(图12:4、5)。还要强调的是,这神面仍然是用阴夹阳的阳刻方式成图,没有例外。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2:4、5

以上一共列举了12例玉器图像标本,它们多数是良渚人的微刻精品,代表了当时玉工的最高水准。就纹饰题材而言,选材的重点是神人像和神兽图。而构图的主要元素,是旋纹和绳束纹。微刻的核心技巧,是阴夹阳的阳纹雕刻(图13:1)。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3:1

玉作上的旋纹有各种样式,有单旋有双旋,有方旋有圆旋,左旋右旋对称,看似繁杂却秩序井然(图13:2)。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3:2

看惯了的阴纹,突然变作阳纹呈现出来,要说服以往和现在的一双双眼睛,觉得很有难度,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觉来悟。要让已经习惯了“成见”,特别是发表了不少高论的学者转换视角,觉得会更有难度,还需要等待些时日。

旋纹表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久前我曾由彩陶的旋纹,谈到良渚文化中发现的旋纹彩绘和刻画,感觉到不同文化间存在的联系(图说|追溯良渚之旋)。我也曾指出过旋纹与眼目的关系,讨论过旋眼图像,这次在良渚玉刻中确认旋眼存在,也是一个大收获。觉得良渚人画出的旋纹,与眼睛是大有关系的,用旋纹刻出旋动的神眼就是这密切关系的体现,这个问题留待以后再作探讨(图13:3)。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3:3

自然还会想到,大量集中刻画旋纹,会不会是受到手指纹的启示?成片的旋纹很像是采用了与手指纹相似的构形方式,旋线采用适度分叉以维持外延纹饰的密度,两相比较,有共同特征。当然并不能认为旋纹是指纹的摹写,它的深层涵义有待揭示(图13:4)。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3:4

关于题材、构图原则、纹饰意义等问题,我想放到以后再讨论,最后只想就良渚人的微刻技术发点感慨。想象不出良渚玉工是如何办到的,如果只是阴刻画,不需要照应阳纹的成型,雕刻的难度会小很多。确认出微刻阳纹,这比过去判断的玉刻难度,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这个难度不仅在于工具的精度,重要的还有眼力。良渚人的眼力是如何达到的,有显微设备?如是现代人,没有显微设备显然是难于办到的。玉器上精刻神像的大小,不过是两个并列手指头的宽度见方。纹饰的密度为1毫米阴线3~5根,这高于人体手指纹的密度,甚至高出1倍多,难以相信却不得不信(图13:5)。

让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最新解读良渚文化玉工微刻高超技艺-2

图13:5

还要问一问:又为何一定要雕刻出这么小的神人像?为何要花这样的功夫,刻大一点难倒不成么?

精细之中见精神。也许就是为着追求一种常人达不到的境界,这是一条精巧的通神之路。一刀刀一遍遍刻着,一天天一月月刻着,不厌其烦,不废其功,不累不倦,无寒无暑。

如果不是坚信神明在天,如果没有那一分虔诚,良渚人不会做、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我信。

也请读者诸君,放下你的身段,眯缝起你清澈的双眼,在一处不那么明亮的地方,这回不是巡视江山图里的旋转水磨,而是瞻察良渚人微刻玉作中的旋转神眼,相信你会如愿以偿。

原始图片资料来自相关考古发掘报告及邓聪、曹锦炎主编《良渚玉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