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巡游》:从三个角度,探析作品畅销原因及其价值魅力

与东野圭吾以往作品相比,《沉默的巡游》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小说中的凶手是“团伙作案”;二是小说的主题是温情和善良。

另外小说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推理小说的关键情节设置。

东野圭吾从成名作《放学后》,到《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再到现在的长篇小说《沉默的巡游》,这些问鼎周刊文春推理榜年度第1名的作品,它们都有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杀人动机都是青春少女被伤害,或者为了保护青春少女。

如《放学后》是青春少女被偷窥所引起报复性作案;《白夜行》讲的是男女主人公年幼时的不堪经历,女主角年幼时被侵犯,男主角是目击证人,他们长大后合伙反击的故事;《嫌疑人X的献身》是青春少女无意间杀死与妈妈纠缠的男人,所引发的为了保护青春少女而犯案的高智商较量。

那么,《沉默的巡游》讲的是什么呢?这部长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天才青春少女离奇失踪,三年后尸体被找到,从而为了让凶手绳之以法,人们所做出的“努力”。

所以,下面我们从情节、人物和作品主题三个角度出发,详细探析《沉默的巡游》畅销的原因及其价值魅力。


《沉默的巡游》:从三个角度,探析作品畅销原因及其价值魅力


01 情节设置

扑朔离奇的杀人动机,多次反转的剧情,新案与旧案叠加呈现,作品在情节设置上更胜一筹

前面说的杀人动机是与青春少女有关,并且这是东野圭吾又一次将凶手的杀人动机情节设置与青春少女有关,这无疑说明创作小说有两个难点。

一个是情节的根源还是老话题,如何在创作上推陈出新,是第一个难点。这部作品“新”在:青春少女失踪后,与青春少女有关系的人都为凶手不能被治罪而愤愤不平,从而引发“群起而攻之”的行为。

一说起有关青春少女的杀人动机,就会让人联想到纯洁,美好的东西被侵犯,被破坏,如何打破这一常规思维方向,是小说创作的第二难点。

这部作品确实打破了这个常规思维,它的情节设置虽与青春少女有关,但却讲的是有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那么东野圭吾是如何将这两个情节设置的难点突破的呢?让我们从书中的内容寻找创作的“证据”。

第一层情节设置:平铺直叙事情原委始末。

并木佐织是一位天才少女,她在音乐领域有超高的天赋,人又生得漂亮标致。佐织被在并木家饭馆吃饭的莲沼宽一看上,被骚扰,由此佐织的父亲祐太郎将莲沼赶出饭馆。

不久后,佐织离奇失踪,并木家及警方锁定的犯罪嫌疑人是莲沼,但他被拘捕审问时闭口不言,最后被取保候审。

第二层情节设置,“团伙作案”的巧妙安排。

莲沼被释放之后,佐织的亲友都表现出愤愤不平,开始是父亲祐太郎想惩戒一下莲沼,让他说出杀害佐织的缘由和过程,接着其他亲友都在户岛的协调下,参与此次“团伙作案”之中。

他们利用年度大型节目“菊野巡游”为掩饰,运送液氮,将莲沼杀害。

第三层情节设置,情节反转,新案旧案叠加。

莲沼死亡,警方侦破案件。在证明莲沼是被害之后,牵出二十年前类似的案件,当时警方锁定的凶手也是莲沼,但由于他保持沉默,不肯承认犯罪事实而将他无罪释放。

旧案件十二岁受害女孩同母异父的叔叔增村牵扯佐织案件之中,经过前后排查,警方逐步锁定凶手是新仓直纪。新仓对于杀害莲沼的动机和过程“供认不讳”。

第四层情节设置,情节两次反转,推理结果终于水落石出。

关于杀害佐织凶手情节反转之一:佐织的师母留美因为佐织放弃成为歌手之事,与其发生争执,将其“误杀”。莲沼目睹这一过程,并将佐织的尸体隐藏,三年后故意放火将尸体暴露,引起留美的警觉,并以此威胁留美换取金钱和“报酬”。

留美的丈夫新仓得知妻子被威胁之事,极力想要保护妻子,所以认为一旦莲沼承认自己是真正的凶手,妻子的事情就会暴露,所以杀害莲沼灭口。

关于杀害佐织凶手情节反转之二:留美并不是杀害佐织的凶手,凶手还是莲沼。当时留美将佐织推倒,佐织并没有死去,而是莲沼在运输尸体的过程中将其杀害。由此,新仓和留美的犯罪性质也改变。

小说除了在情节设置中多次反转,引人入胜之外,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更是值得探究。


《沉默的巡游》:从三个角度,探析作品畅销原因及其价值魅力


02 人物设定

无主角人物角色和明线暗线相结合,是小说人物设定的两个特色。无主角就意味着所有人都是主角。

说到人物角色的设定,这是小说创作的必备因素。要说《沉默的巡游》中的小说主角是谁,我们会说出很多人名。

与此案有关的关键人物有:除了佐织的父亲并木祐太郎,犯罪嫌疑人莲沼宽一,还有佐织的男友高垣智也,老师新仓直纪,邻居宫泽麻耶,妹妹并木夏美,叔叔户岛修作。

警方角色值得一提的是草薙、内海和汤川学。他们是东野圭吾作品神探伽利略系列作品之中的警方主角,其中帝都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汤川学,人称神探伽利略。

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年前因莲沼而引起的旧案关键人物增村。

从以上小说中人物设定的分析可知,这部小说人物设定有两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个是无主角,就意味着所有人都是主角。除了旧案的相关人物之外,其他角色贯穿于作品始终,尤其是新仓和其妻子留美,后面的情节中起到关键角色的作用。

无主角角色的设定符合作者对于“团伙作案”描写的要求,所谓团队就是指需要多人合作,这其中人物分工纷繁复杂,又掺杂其他作案动机,更显得创作有难度和挑战。而如果设定无主角角色,就更体现出团队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重要,无一例外,更有利谋篇布局,凸显作品中心思想。

另一个是人物设定有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相互契合,共同完成小说人物设定的完整性。

明线人物指的是“团伙作案”的所有相关人物,及其警方角色。

暗线人物指的是并木佐织,这个人物设定在所有人眼中和心目中,都是一个完美的人物角色。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好女儿,乖巧懂事;在亲友眼中她是一个好姑娘,善良贤惠;在老师眼中她天赋异禀,后天可造。

佐织这个完美的人物形象是已经逝去的美好,从始至终围绕其而展开情节。可谓是作者在人物设定上精妙布局。

所以说,《沉默的巡游》在人物设定上的两大特色,是其创新点之一。另外,作品的主题思想更是意味着作者写作思想的成熟和格局的进一步升华。


《沉默的巡游》:从三个角度,探析作品畅销原因及其价值魅力

东野圭吾


03 主题思想

主打温情和善良牌,是作者写作思想的成熟和格局的进一步升华。

小说创作是一门文学艺术。推理小说是小说大类中的一个分支,更容易表现人性。

所以,东野圭吾的作品一贯擅长凸显人性的独白,也多为表现人性的弱点和不足。如,其代表作品《恶意》,其主题思想是人类无边的恶意;《梦幻花》,描写的是人们为追求物质上的理想而迷幻,失去自我。

而此部作品,东野圭吾是以温情和善意表达人性,当然这不是作者第一次以这个主题来创作,前面的还有《秘密》、《解忧杂货店》等作品,都是表达人性的善良。

《沉默的巡游》的主题思想所表达的温情与善良,有哪些不同及创新的地方呢?

小说中所表达的温情与善良,是群体所具有的特征,而非重点描写单个人所具备的特质。“团伙作案”中的参与人,出于善意帮助祐太郎惩戒凶手,他们中有的不是佐织的直系亲属,却仗义伸出援手,如祐太郎的发小户岛协调作案流程,如邻居宫泽麻耶对于凶手的释放表现出气愤等。

当群体的温情与善良集聚在一起,人们就容易失去理智,改变了人性善良的本质,将其转为“恶”的一面。

虽然作品中对于“团队作案”犯罪追究其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但都成为不了主谋。如果不是情节有反转,对于群体犯罪的收场恐怕作者也会勉为其难。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作人古斯塔夫·勒庞认为“自觉地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

勒庞还指出群体的心理特点,冲动与善变,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夸张和单纯,偏执和专横。

小说中群体特征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佐织男友高垣智也,轻信户岛说只是惩戒一下莲沼,并且在正义面前,容易受到暗示和鼓舞。

所以说,每个人聚集在一起的初衷是温情和善良,一旦成为团体中的一员并受到不良诱导,就容易将好的事情转为坏的一面,将善转为恶。

我想作者要表现的主旨思想还是温情和善良,是大多数人的温情和善良。正是作者将大多数人的温情和善良在作品中驾驭得当,所以才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暖意融融。这可谓是作品的独到创新之处。

另一方面,从无边的恶意的描写,到人类群体善意的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抒发也说明作者写作思想的成熟和写作格局的升华:

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作为作家的使命更是想要让人们向真、向善、向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